留守兒童自殺 中國社會之痛

【新唐人2010年7月8日訊】在中國大陸,留守兒童是指由於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鄉或寄宿在親戚家中,長期與父母過著分開居住、生活的兒童。最近,陜西有5名兒童相約自殺,其中有4名是留守兒童。這個讓人痛心的悲劇,再一次把中國兒童悲慘的命運展現在公眾面前。

據《華商報》報導,3號,陝西扶風縣杏林鎮5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相約到一個古廟裏喝農藥自殺,雖然生命被及時的搶救回來,但是,人們注意到,5個孩子中4個是農村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自殺,這並不是個案。

2009年11月27日,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景陽鎮中心學校5年級的學生程程(化名)用紅領巾自縊身亡,他的父親常年在外務工。

憑藉爺爺柴籃上的一條繩索,安徽省太湖縣天臺聯合小學五年級學生章楊宇,結束了自己12歲的生命。章楊宇的遺書上留給在外打工的父母的話是,“你們每次離開我都很傷心,這也是我自殺的原因”。

2008年年初,中國婦聯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農村留守兒童大約有5800萬人。有人說,留守兒童的父母不負責任,為何不把孩子帶在身邊?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廣東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博士表示,農民工的孩子在城裏上學還是有很多困難的。

劉開明:“我們上學的問題還不能夠解決,住房的問題更不能解決。這兩個都是一個大的障礙。第三個障礙就是生活費用太高,這樣的話他們也不能夠承擔。應該說這三個障礙都阻礙了目前這些外出打工的這些農村勞動力,把他們的孩子和父母帶出來。”

今年5月,中國婦聯發表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調查報告》指出,在中國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中,有30%以上出現心理問題,有45%“感到孤單”。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原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孫延軍指出,父母長期和子女分離的話,確實會造成兒童性格上的內向,不善於與人交流,甚至情緒上的一種抑鬱。長時間之後容易突然爆發,走極端,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

專欄作家司馬泰表示,留守兒童從小就缺少家庭、社會、學校的這種適當的關切,當他長大了之後,他的性格以及情感的表達方式都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司馬泰:“現在整個社會的環境就不好,好像甚麼事情都可以幹,只要為了掙錢是無惡不作。在這樣一個大環境底下,如果又缺少了家庭這一塊對孩子的教育啊,對他的關愛啊,那實際上就是變本加厲的讓孩子受到社會上不好東西的影響,其實對中國未來來講的話是非常大的威脅。”

今年,頻繁發生的殺童案,引起國際社會對中國兒童安全的高度關注。據《中國網》6月6號報導,中國兒童的福利事業發展速度趕不上經濟發展速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魏英瑛對中國“最脆弱兒童”的現狀感到無比沉重。

“最脆弱兒童”包括孤兒、貧困家庭的孩子、受愛滋病影響的兒童、殘疾兒童,遭受家庭暴力和受拐賣的兒童,以及龐大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群體。

新唐人記者李靜、孫寧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