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年代 蝴蝶王國台灣再現

【新唐人2010年7月18日訊】台灣早期有「蝴蝶王國」的美名,大約每一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110種蝴蝶﹔不過由於社會變遷,土地開墾,使得蝴蝶的資源匱乏。臺中科博館和各界,籌畫展出了「蝴蝶主題館」,重溫有蝴蝶隨身相伴的美麗。

看看這一群小朋友,東張西望,他們在找甚麼呢?原來是這一只大白斑蝶,早期台灣有「蝴蝶王國」之美名,這麼多種類的蝴蝶,您知道的有哪些。

參觀民眾:「花斑蝶,然後枯葉蝶。」

參觀民眾:「紋白蝶,大斑蝶,小灰蝶,然後鳳蝶。」

現在想要看到這些美麗的蝴蝶,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策展人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鄭明倫博士:「台灣的蝴蝶資源慢慢匱乏,其實是因為,主要是因為土地開發的關係,最近這幾年這些紫蝶幽谷,因為牠們都處在平地,有些地方就是為了觀光,然後或者是為了發展一些農業,把地方開墾掉,一開墾那個地方就沒了,整個蝴蝶谷就沒了。」

一般蝴蝶的生命普遍只能存活一到兩個月,最長可以活到一年,有些人想要保留蝴蝶的美,就收集已經死亡的蝴蝶翅膀,拼貼出一幅幅像油畫般的創意作品。

策展人展示組助理研究員 陳慧娟博士:「最早期的蝶翅畫,它是整片翅膀就直接貼了,然後就貼出一個圖形,可是你看到這個階段的時候,它的發展已經非常的成熟,它所使用的蝶翅是會剪局部,來表現它的一個細膩顏色的質感。」

「蝴蝶」在台灣的傳統,有「福氣」的意思,在原住民的女性服飾上,也可以發現到蝴蝶的紋飾,像是魯凱族就代表勤奮,而排灣族為善於編織,那麼頭上的蝴蝶,代表的意思是甚麼呢?

策展人動物學組副研究員 詹美鈴博士:「女生的頭上看到蝴蝶的裝飾,或是男生的頭上,他的頭飾上面有蝴蝶的裝飾,代表他們是善於跑步的人。」

此外,生存在中南美洲介於蝴蝶跟蛾之間的「喜蝶」,還有其他難得一見的蝴蝶,也都能在這裡仔細的探究一番。

新唐人亞太電視 張適鳴 李晶晶 台灣臺中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