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北京一中原則談撤彈 臺盼一中各表

【新唐人2010年8月6日訊】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7月30號首次公開表示,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可以談撤出對臺導彈,引起台灣社會很大反響。大多輿論認為這是善意的舉動,但是朝野普遍質疑「一中」前提。台灣總統府發言人8月2號作出回應,盼望中國大陸在「一中各表」的基礎上主動撤除飛彈。

7月30號,70多家境外媒體140多名記者出席國新辦、外交部和國防部聯合舉辦的新聞發佈會,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在回答台灣記者提問時說: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兩岸之間作為一家人,甚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撤出對臺導彈等問題。

他說:「至於說到兩岸軍事部署的有關問題,可以在兩岸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時候進行討論。」

中國新聞網引述耿雁生的話表示,大陸一直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商討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框架。

當天,美國國務院和日本外務省表示,歡迎兩岸增加對話與互動,希望臺海情勢持續走向緩和。連日來,台灣媒體輿論對此議題高度關注,而國民黨政府則反應謹慎。

三天後,台灣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8月2號回應表示,兩岸的和平互動、善意交往,不但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期待,全世界也都樂觀其成。然而,在過去兩年的和平氛圍之中,中國大陸仍舊對台灣部署超過千枚飛彈,對台灣人民的情感有相當大的傷害。

羅智強說:「中國大陸如果只強調「一個中國」原則下來談撤飛彈,無法獲得台灣人民的認同;如果中國大陸願意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主動的撤除飛彈,這將是促進兩岸和平重要的一步,也會得到台灣人民的肯定。」

「九二共識」是指 1992年代表兩岸官方的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的口頭共識。台灣泛藍陣營認為,「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以突出中華民國的客觀存在。而大陸方面則強調,「九二共識」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

台灣民進黨、臺聯所在的泛綠陣營一直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也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

不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8年3月26號在與美國總統布希的熱線對話中說:「中國希望和台灣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上恢復協商。」首度承認「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被認為是向台灣方面釋放善意。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特別提到了這一點。

今年4月,馬英九與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學者進行視訊會議強調,中國大陸必須撤除或銷毀對臺飛彈,否則台灣不會與大陸談判和平協議。

對於日前中國軍方有關撤出導彈的表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7月31號表示,飛彈的部署很有機動性,中國還附加「一中原則」的條件,「很難感覺到這有甚麼善意。」

出身臺聯的台灣大陸事務委員會主任賴幸媛,8月4號在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演講中,呼籲大陸無條件撤除對台灣的飛彈,以行動代替言論,表達對台灣的善意。

她說:「撤飛彈不應該有任何的政治前提。大陸對臺軍事威脅這種思維以及對臺的軍事部署,真的是應該早一點放棄。」

賴幸媛指出,有人擔心在中國「以經促統」的政治目標下,台灣和它簽署ECFA是「與虎謀皮」,但她要強調的是,台灣的作法其實是「借力使力」,以改善兩岸關係來降低臺海發生戰爭的風險。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軍事互信」研討會7月14號在北京召開,由國臺辦主任王毅主導,有台灣部分退役將領和大陸現役將領參加。

台灣《中國時報》8月2號報導,台灣的國安與軍方已在6月底悄悄啟動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的實質規劃,報導並詳列了要求大陸撤除武器的清單。

台灣國防部否認相關報導是事實,國防部發言人虞思祖表示,中國大陸的千餘枚飛彈大多可機動部署,是否轉移在軍事層面並無實質意義﹔但若願意主動轉移,使台灣人民感受到善意,國防部樂觀其成。

台灣《中央時報》8月2號發表社評表示,中國軍方一向被視為強硬派,又是首次對撤出導彈發言,因此國際間高度重視,各國普遍認為此舉雖在軍事上的意義不大,但具有強烈的政治像徵意義,可能是兩岸關係突破的重要訊號。

英國BBC分析指出,中國大陸對部署針對台灣的導彈,主要就是「擔心臺獨」,雖然兩岸之間達成了「一中各表」的共識,可是問題在中國大陸強調的是「一中」,台灣看到的是「各表」。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一個中國」問題不應該成為撤出對臺導彈、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的障礙。

新唐人記者 李元翰 周天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