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聞】氣候變化糧食減產 環境換糧食?

【新唐人2010年9月3日訊】著名《自然》雜誌在1號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有可能對中國農業的產出造成嚴重影響。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下個月即將在天津召開。做為主辦國,又是溫室氣體第一大排放國的中國,這份研究報告選擇在這時候刊出,特別引人關注。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員樸世龍,帶頭撰寫的這份學術報告說,過去半個世紀,中國氣候「明顯變暖」,自1960年平均上升了攝氏1.2度。如果氣候變化出現最壞情況,中國農作物可能減產五分之一。

20世紀九零年代,人類經歷了100年來最暖的一個十年。溫度的升高改變了農業生產環境條件,同時也會增加農業成本和投資。嚴重影響未來糧食安全生產。

根據研究初步結果顯示:溫度升高、農業用水減少和耕地面積下降,會使中國2050年的糧食總生產水準,比2000年的5億噸下降14%-23%。

去年冬季,大陸西南5個省分持續高溫少雨,旱情不斷加劇,其中雲南、廣西部分地區旱情達到了特大乾旱等級,貴州也出現了80年一遇的嚴重乾旱,部分地區旱情甚至是百年一遇。

而今年春季,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各地區,又出現低溫霜凍天氣,嚴重影響春播春管。

中國每年因為各種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達五千萬公頃。

報告說,如果氣候變化產生負面影響,中國未來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將遇到問題。而最大的問題是水資源壓力,人口和財富的增長更加劇了這個問題。

氣候變化主要通過溫度、水資源、極端天氣事件、土壤、害蟲等因素影響農業生產。若進一步以高排放量的溫室氣體作為推測的標準,中國更會提早於2030年前出現糧食短缺。

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今年出現六年來的首次夏糧減產,此外,中國小麥、水稻和玉米的價格8月份創出歷史新高,引發人們對食品價格的波動與對糧食安全的擔憂。

曾經出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的中國農業問題專家姚監複表示,對生態的破壞,對後代的影響,引起的自然界的報復,比糧食問題還嚴重。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犧牲環境,用環境換更多的糧食。他認為,這個問題比糧食本身的問題本身還嚴重。

新唐人記者 李庭 周平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