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無法平起平坐的戰略夥伴

【新唐人2010年10月3日訊】新聞周刊(237)

第十三屆中歐峰會即將於10月6日在歐盟輪值主席國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歐盟屆時將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率領的代表團在經濟政治等各領域進行對話。35年前,中歐正式建立外交關係,2003年中歐簽訂協議,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都想成為“平起平坐”的夥伴,然而這一目標是否能達到,讓我們來聽聽歐盟民選代表—歐洲議會資深議員的看法。

峰會開始前三周,歐洲貿易專員德古特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表示,歐盟希望在全球面臨的挑戰話題上以“向前看”和“夥伴性”的方式與中國合作。歐盟打算在峰會期間,向中方提出,進一步向歐洲公司開放市場,改進公共採購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管理,其他提上日程的話題還包括全球氣候變化,國際穩定,中國的法制建設、人權問題等。外界估計,在談到經濟問題時,人民幣的匯率也將是焦點。

另外,德古特還表示,在峰會上歐盟也會要求中國改善人權並加強法制建設。

要求開放市場,改善人權是歐盟多年來對中國的要求,與此相應,中國代表團也一直對歐盟有兩點要求,但從來沒有得到滿足。

首先,在開放市場方面,北京方面要求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團長,意大利議員利凡裡尼:「我知道,如果歐盟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產生很大的像征意義,而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在次要的。」

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僅次於美國的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歐盟製造業進口的最大來源。去年歐盟從中國進口貨物2150億歐元,而對中國的出口額為810億歐元。在如此巨大的貿易逆差下,為甚麼歐盟還不願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歐洲議會外交專家德國議員布勞克:「中方在公共採購領域的現狀,許多經濟手段許可的發放,如何獲得知識產權保護,這些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們。歐盟認為中國在市場方面應該達到更大的開放。」

歐盟認為,歐洲的公司在中國得不到和中國企業一樣的競爭條件,有違市場經濟要求的平等原則。歐盟委員會將在明年初出臺一個報告,詳細評定中國在市場經濟狀態方面還有那些不合格的地方。然而,經濟原因還不是最終的障礙。

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團長,意大利議員利凡裡尼:「最後還是出於政治原因。歐洲民眾擔心,中國對歐外貿的激增會影響歐洲經濟,而歐盟的政府必須要考慮國內的民意走向。」

除了市場經濟地位一直得不到承認,中方希望歐盟能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要求也從來沒有實現過。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發生後,歐盟就一直禁止向北京方面出口武器。

歐洲議會人權委員會主席,芬蘭議員郝塔拉:「我的觀點是,我們可以對此展開討論,但歐盟必須說服那些想出口武器的成員國,制定出口規則,保證歐盟成員國的武器,不賣給有可能用它來威脅民眾安全的國家政府。我認為,中國政府目前還屬於這一類。」

郝塔拉認為目前中共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最大的人權問題是對言論自由的壓制。

中歐雙方都希望無論在經濟或人權領域,都能在同一高度平起平坐的商談,然而這樣的情形在中歐關係史上還從來沒有真正出現過。為甚麼中歐無法成為平起平坐的夥伴

採訪:本臺特約評論員李天笑:「我想,最事實的因素就是,第一,雙方的理念,政治制度,都是根本的不同,中共是一個專制國家,歐盟提倡自由民主人權,這兩點雙方根本沒有共同交集點。在這個問題上,比如溫家寶提出,要互相尊重,要取消遏制等等。中共如果不對異見人士,信仰團體採取遏制態度,那可能歐盟認為你有平起平坐的地位。如果你不對少數民族採取鎮壓,民族滅絕的方式,那可能認為你互相尊重也有了基礎。比如說它沒有解決這一問題,也不可能。」

「另外有一點,現在中共對歐盟的有求,大於歐盟對中國的有求。現在歐盟對中國的出口實際上佔歐盟出口的百分之五,中國對歐盟的出口佔中國對歐盟總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雙方是不對等的。那麼中國現在又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是要依靠外貿的,那麼就是外貿外向型經濟,那麼如果一旦根歐盟的貿易受到損失的話,對它是很不利的。表面上看,它給了歐盟很多訂單,飛機等等方面,實際上整個來看,它對歐盟的外貿市場需求是非常強的。」

新唐人電視臺布魯塞爾記者站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