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國王的演講》導演湯姆.霍珀

【新唐人2011年2月28日訊】在本次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了最佳導演獎的英國傳記片《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在電影界掀起了一陣勵志熱潮。影片刻畫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通過治療克服口吃的故事,讓科林•費斯(Colin Firth)、海倫娜•博納姆•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在國際電影評選活動中頻頻獲獎,還讓導演湯姆•霍珀(TOM HOOPER),從幾乎不被華人所知,變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那麼英國導演湯姆•霍珀到底是甚麼樣的人?有過怎樣的經歷呢?一起去看看。

1月29號,湯姆•霍珀在第63屆美國導演工會獎(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DGA)的頒獎典禮上的演講,透露出他歷經沉默的潛伏,終於得到電影界認可的一種喜悅。

《國王的演講》導演湯姆•霍珀 TOM HOOPER):“得到我的同事、導演同僚、頂級的導演們,這些真正懂得導演是甚麼的人的選票,是件大事兒,所以,他們給了我最高的榮耀。”

在這次頒獎禮上,他成功擊敗《社交網絡》導演戴維•芬徹(David Fincher)、《黑天鵝》(Black Swan)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拿下這個跟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結果有90%相似度的奧斯卡最佳風向標。

霍珀喜歡拍勵志影片,《國王的演講》中,喬治六世戰勝了自己的口吃。這種題材和霍珀的人生經歷有很多相似的成分。

1972年出生在倫敦的霍珀,母親是澳大利亞裔作家,父親是媒體商人。他12歲立志拍電影,13歲第一次“觸電”,14歲角逐BBC青年電影人競賽。然而,直到1992年,他的第一部專業作品《描畫的臉》(Painted Faces)才得以在英國的第四臺(Channel 4)播出。

從牛津大學畢業後,霍珀先嚐試拍電影,但沒能成名。之後,他利用父親的關係,轉為BBC等電視臺拍電視劇,直到2000年,他的導演才華終於開始逐漸被人賞識。2003年,他續拍的連續劇《頭號嫌疑犯》(Prime Suspect),讓他第一次獲得艾美獎的提名。

2005年,霍珀拍攝的歷史人物電視劇《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讓他獲得第58屆艾美獎,也得到了巨星湯姆.漢克斯(Tom Hanks)的欣賞和提攜,得到了拍攝2008年上映的歷史鉅作《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的機會,正是這部電視劇,讓他一氣拿下13項艾美獎和4項金球獎。

如果說霍珀拍攝勵志電影,是為了給自己大起大落的職業生涯一個鼓勵,那麼歷史人物傳記片,絕對是他賺得專業人士支持與厚愛的殺手。

霍珀的下一部片子是不是歷史劇呢?這恐怕需要看好題材的機緣和好劇本的運氣。

新唐人記者任浩、謝歸農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