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塘溼地綠起來 社區營造兼環保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4月7日訊】濕地具有防洪及涵養動植物生態的多重功能,但是一般人可能以為很大面積的沼澤地,才能叫作濕地。現在雲林縣政府號召將水田、水塘或灌溉溝渠等閒置的農塘溼地,透過美化保存,營造出社區的生活品質。

許多人會以為濕地保育是環保大工程,但是眼下所看到的這個綠意盎然,水聲潺潺的池塘,就是小社區響應濕地保育有成的案例。

雲林城鄉發展處處長 陳章賢:「我們做的這個景觀的工程或者所謂的專案工程,其實都要考慮到生態的這個部份,而且也要考慮到人文的部份,這三個東西結合在一起,那個場所才會是一個永續的場所。」

居民利用以前老一輩用來讓牛隻泡水做泥浴的池塘,改造成濕地景觀,搭建木構步道、水車,植樹種花。濕地的四週,使用綠網包覆土壤的客土袋堆砌而成,您知道嗎?這樣的生態工法,還可以復育動植物。而這一切,其實全靠在地居民的熱情參與。

大埔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林世廷:「大家都很熱忱的參與,但是讓我很感動的是年紀很大的都五六十歲、七十歲以上的阿婆,還義務出來幫忙。」

古坑鄉大埔社區居民:「從以前有在叫義工,就會來做。」 

隨著土地不斷的工程開發,可以涵養水份的土地面積就越來越少。為了讓土地能永續經營,民意代表也站出來了。

立法委員 劉建國:「讓各個社區趕快找回他們即將流失、即將被消滅的濕地,把它找回來,然後儘快的保存,讓我們的土地有更多的水份來涵養我們這塊土地。」 

對抗氣候變遷,環境保育不是隨口說說,在地民眾用實際經驗證明,只要開始,一切綠色生態,就有希望。

新唐人亞太台電視 黃朝釧 陳逸文 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