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經濟回顧(2011年5月22日)

【新唐人2011年5月22日訊】一周經濟回顧(428)(2011年5月22日):持續旱象導致中國電荒雪上加霜。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繼續收看一周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由於旱災造成水位下降,再加上煤炭價格高漲,北京政府要限制工廠用電。長江水位降到歷史低點,水電站供電不足,航運受阻,農作物收成難保,就是官方宣傳媒體都是悲觀的言辭。三月份的時候,台州的玉環鄭氏機械廠被要求一星期停工一天,四月份一星期停工兩天,而這個月,一星期要停工三天,工廠只能自己發電,但這不是長久解決的辦法。在部分城市,限電不只是季節性的,而是全年限電。用電量是衡量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參照數據,如今這個晴雨錶越來越捉摸不定。分析人士透露說,北京政府會要求發電廠增加供電,並允許漲電費,這可是2009年以來的第一次。除此之外,北京政府準備進一步開發其它的能源途徑,但是根據花旗銀行的統計數字,今年四月份,中國84%的電力靠煤炭,11%靠水力發電,核能和風能發電僅占總發電量的2%。為了緩解旱情,三峽大壩每秒鐘排放9千5百立方米的水量,是進水量的三倍以上,無法持久下去,素有千湖之省稱號的湖北連續五個月沒有下雨,1千3百多座水庫無法灌溉,農作物收成不保,動用消防車送水。誠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中國大陸正在遭受通貨膨脹之苦,天公又不作美,供電不足必然造成電費進一步上漲,給通貨膨脹火上澆油。前兩天在美國的廣播裡聽到一則調侃的評論,說現在油價上漲怎麼辦,保守派說應該在美國增加產量,自由派說應該發展替代能源,但是大家都忘了一個更加根本的原因,油價上漲是因為中國和印度這些國家經濟發展了,也要學習美國人的生活習慣,住大房子、開大汽車、一年四季暖氣空調,油價能不漲嗎?中國人不應該學習美國人的生活習慣,這屬於生活盜版。中國人應該跟歐洲人學,住在靠近車站的公寓,坐公共汽車或者地鐵上班,開小的不能再小的汽車。當然,這是一段諷刺加幽默的小品,作者是在拿美國人的生活習慣開玩笑。但是從中國決策層的角度來看也不無道理,中國的人口和自然資源,不適合走美國型的經濟發展道路,不應該是世界工廠的經濟模式,用廉價勞動力和環境污染換來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又以投資和債務的形式還給貿易夥伴國,這個過程提升了相當數量人口的生活品質,也帶來了資產泡沫。這是一個無法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但卻是一個見效快速的辦法,尤其是在一黨獨裁統治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共統治就有了合法性。就像是一個靠吃興奮劑創記錄的運動員,但不能一直靠興奮劑維持下去,這會大傷元氣。這是今天的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