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污 渤海已嚴重污染幾成死海

【新唐人2011年9月11日訊】新聞週刊(286)中國渤海19-3油田漏油已持續3個月,中共國務院9月8日才下令調查中海油康菲公司漏油事故。但多位專家學者指出,這次海洋溢油,不過是在渤海病軀之上增加了一根稻草。近30年的盲目開發、追求GDP,已造成渤海嚴重污染,生態環境破壞,漁業資源損失殆盡,如不採取果斷措施,渤海將成為死海。

蓬萊19-3油田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美國康菲公司合資開發,6月初發生漏油事故,到7月才公之於眾,現已形成1公里長的油帶漂浮在渤海灣上。造成周邊近3400平方公里海域水質下降為第3、4類水質,污染面積超過5500平方公里。(註:海水質分四類﹔一類清潔、二類較清潔、三類輕度污染、四類重度污染。)

漏油污染造成漁業和養殖業的嚴重損失。山東羊口鎮漁民孫效寶說,去年同期一艘240匹馬力的漁船出海五天能捕到十七八萬斤魚,而今年僅有七八萬斤。

河北樂亭水產養殖場老闆韓先生:「海水魚場都有油花了、有油塊,附近周邊的養殖受影響,對魚蝦、海參都有死掉,現在因為這個油污,造成養殖大面積的減產,找政府,政府不管,老百姓叫苦連天!」

據河北省樂亭縣水產養殖協會統計,該縣扇貝養殖面積35萬畝,共計700萬籠扇貝。扇貝苗死亡率高達70%,預計損失達3.5億元。

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成員邵文傑:「我們在河北樂亭看到的油污,還是可以見到沙子底下油污都很明顯的。據當地的漁業他們自己做過調查,就說今年他們的那個扇貝死亡率高達70%,而往年是2%到5%。」

但許多專業人士指出,渤海生態環境的破壞,80%是來自陸地的污染。30年來,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40多河流,攜帶著GDP洶湧增長伴生的高污染,不斷傾瀉入渤海。渤海已成為一個垃圾桶,五分之一以上海水被重度污染。

如山東境內的小清河,2010年注入渤海的污染物中,有11.3萬噸 COD化學需氧量(是衡量水體有機污染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252噸氨氮、128噸總磷、500噸石油類污染物、655噸重金屬和5噸砷。早在2002年前後,小清河入海口處相當面積的渤海海域已荒漠化,成為死海。

山東省環保局負責人告訴媒體,小清河難治,因為排污者都是大戶,鋼鐵、印刷、造紙和化工等行業,星羅棋布在小清河的主流和支流上。

環渤海灣,更是大油田,大鋼鐵和大化工高度集中,肆意圍海、填海,侵吞灘塗濕地。以石油化工產業為例,河北、遼寧、山東三省和天津市全部將石化工業作為發展重點,渤海地區的海上油氣田與沿岸的勝利、大港和遼河三大油田,構成中國第二大產油區。

據2009年《渤海海洋環境公報》,2008年海洋部門共監測陸源入渤海排污口96個,結果超標排放率為82%,其中山東省超標率高達96%。40%的重點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為重度污染的第四類海水。而渤海沿岸不設監控的排污口成千上萬。

北京公共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從上游冶煉到下游的各種化工製品,這個產業鏈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它給GDP的增長注入一個強心劑。」

據海洋局北海分局2010年報告,渤海上有20個海上油氣田,165個石油平臺,11個熱點開發區,19個海水增養殖區,五個大型海水漁場,七個垃圾傾倒區。

渤海海域,每年溢油事故至少十幾起。僅今年上半年,就發生了溢油事件14起,其中8起為燃料油泄露,3起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泄露,3起為不明來源原油泄露。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原副廳長王詩成對媒體表示,嚴重污染已造成渤海荒漠化,近2/3的海洋生物品種滅絕﹔而尚未滅絕的品種,種群數量也呈幾何級數銳減;產卵場污染面積達100%﹔過去盛產的對蝦、黃花魚、鯧魚、鳳尾 魚、梭魚等幾乎斷檔或瀕臨絕跡。

渤海三灣包括山東萊州灣、天津渤海灣和遼寧的遼東灣,歷來是中國的黃金海洋漁場,有魚盆、蝦盆、聚寶盆之稱。年產量佔全國海產的40%以上。渤海還是黃海、東海許多種水生動物的產卵場。但現在魚蝦難覓。2007年就有專家呼籲: 「如果再不採取果斷措施,渤海將在10年後變成死海」。

新唐人記者曲明、蕭宇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