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家在巴黎 傳統與現代的交流

【新唐人2011年10月10日訊】社區廣角鏡(211)巴黎是藝術的搖籃,從20世紀以來,中國的畫家都紛紛來到巴黎,接受西方繪畫啓蒙教育,其中很多人成為了中國近代美術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9月初到12底,巴黎賽努西博物館主辦了「中國藝術家與巴黎」的展覽。

旅法中國畫家茹小凡:「看一個作品,一個形象,能讓你長久的注視著,中國有一句話就是可以玩味,就像讀一本小說,可以慢慢的讀進去,而且越讀越豐富,這樣的作品能跟你有很長時間的交流,走的很深,對我來說就是最美的了。」

旅法中國畫家茹小凡應邀與巴黎塞努西博物館,在蒙梭花園與其他5位中國藝術家,展示了他們的藝術雕塑品,共同表現了「第二自然」的展覽主題,他的作品一向以「花「為主題,更是突出這次展覽的意義。

與室外現代展覽交相輝映的是塞努西博物館室內展示的中國近代藝術家們的作品,這個展覽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家在巴黎呈現的藝術舞臺,從中可以看到中西方繪畫藝術的交融。

我們可以有幸觀賞的劉海粟、徐悲鴻、常書鴻、潘玉良、常玉、滑田友、龐薰琴、趙無極、朱德群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中國藝術品鑑定專家艾瑞克(Eric Lefebvre):「從1920年到1950年,中國畫家們對傳統繪畫技法進行改革,學習了油畫技巧,寫生畫,然後他們很快的回到了中國,開辦學校,開始嚐試尋找一種融合中西方繪畫的技法。」

1933年,徐悲鴻在巴黎策劃的中國當代畫家聯展,第一次把中國畫家的作品介紹給歐洲,本次展覽中也有不少當年的作品。

中國藝術品鑑定專家艾瑞克(Eric Lefebvre):「如我們在仔細看,這裡有一個小人物,在一個角落裡,這是徐悲鴻的寫實自畫像, 這個畫家很傾向於完全寫實主義,在他回國之後融入到了中國的水墨畫。」

徐悲鴻早年留學巴黎,深受他的導師 師從法國著名畫家(Dagnan-Bouveret)達仰‧布佛萊的影響,今天我們看到徐悲鴻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完全繼承了他的導師的寫實風格。無論是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動態,都是做過長期的觀察研究。所以他畫的馬筆墨酣暢,氣勢磅礡,形神兼備。

這次展覽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民國24年常書鴻在巴黎創作的《沙那畫像》,這幅畫融入了西方的油畫寫實手法,畫得是作者女兒的肖像畫,女兒出生於法國里昂,因為出身地在索恩河畔,取名為沙那,她目前仍健在北京,這幅畫正是說明中國藝術家在巴黎的生活過的故事。這次展覽收集了眾多博物館及私人的收藏品,且多為平常罕見,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新唐人記者藍溪、羅茲法國巴黎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