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89】二、二戰後歐洲最大人道危機 收容難民的經濟盤算?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09 月 26 日訊】逃到德國去!是許多中東難民的夢想,因為在他們的想像中,德國,相較於其他歐洲國家,更願意友善的接納難民,德國總理梅克爾,也表示:德國將接納80萬的難民,有評論分析,德國收容難民,可是有著務實的經濟盤算;但面對二戰後,這場最大的人道危機,也已經讓德國面臨承受的極限。此刻,歐洲,馬上就要進入嚴酷的寒冬,而難民,也正在凜冽的考驗著歐洲的智慧。

歷經千里跋涉,在歡呼和掌聲中,難民們抵達德國南部的慕尼黑,很多人攜家帶眷,還帶著年幼的孩子。一位車站志工將一隻玩偶,遞給一位被媽媽抱著的小男孩,不少民眾還準備了簡單的食物和飲料,張開雙臂歡迎這群異鄉客。

敘利亞難民:「我發現這邊的民眾很溫馨、很仁慈。他們是很友好的一群人,非常友好。我無法用語言形容我有多麼感謝德國人民、德國政府及德國警察們。」

慕尼黑居民:「我們生活得很優渥,終於能幫到這些人。我們必須盡所能幫助他們,展現我們的歡迎之意,匈牙利對待他們的方式太不人道了。」

光在48小時內,超過50班列車,送達數萬難民抵達,但一切卻都有條不紊。難民下車後,立即獲得指示,體檢、配給食物,然後搭巴士前往市內的收留中心。從慕尼黑、德勒斯登、柏林到法蘭克福,德國的各大城市,都可以看到歡迎難民的場景。大量德國民眾加入志工行列,從提供他們最基本生活需求,安置,到協助辦理 難民資格。還有義工來到德國與奧地利邊界,陪伴難民小孩吹氣球玩耍,度過難熬的等待時間。

德國志工:「這些孩子該何去何從還很難說,但我認為讓他們有機會上學,能和父母一起有固定居所,能被保障安全,這是很重要的。」

歐洲正在經歷二戰後最大的移民潮,根據國際移民組織(IOM)統計,今年9月底,已經有超過49萬人經由海路進入歐洲。他們大多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或是北非國家,爲了躲避戰亂與貧窮,不惜冒生命危險逃出家園,無論如何就是想到歐洲,追求更好的生活。

BBC阿拉伯語新聞記者 Mohamed Yehia:「有很多因素,造成這波巨大的敘利亞移民潮,被形容是二戰後最大規模的移民潮。推力是,鄰近國家的難民營已經飽和,在那裡他們沒有工作,也沒有過上正常生活的前景。人們認為這只是暫時的處境,但他們無法回家,他們看到許多人成功到達歐洲。」

因為內戰和伊斯蘭國威脅,敘利亞已經成為最大的難民輸出國,目前逃出國的難民已經高達400萬人,佔敘利亞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超過60%的人,會選擇以海路進入歐洲。

他們首先偷渡到土耳其,支付鉅額給人蛇集團後,橫渡愛琴海前往希臘柯斯島,但今年年初以來,命喪大海的難民人數,已經超過2800人。如果順利抵達希臘, 接著就往北搭火車或巴士進入歐陸,借道馬其頓及賽爾維亞,進入匈牙利,也就是進入歐盟的第一個破口,再進入奧地利,一路上不斷閃躲警方盤查,最後抵達西歐國家,或繼續前往北歐。

敘利亞難民:「我決定把家人帶離敘利亞。我帶走所有財務,和家人。我留下所有的錢和房子。我不需要任何東西,我只要我的家人,我要他們安全。」

為了阻擋大批難民進入,匈牙利在邊界築起鐵絲網,警方使用催淚瓦斯加以驅離,克羅埃西亞甚至在與塞爾維亞邊境上,實施嚴格禁運。這也讓許多走投無路的難民找上人蛇集團。直到8月底,一輛被棄置在奧地利高速公路旁的冷凍貨車,被發現有超過50位難民陳屍在內,才真正敲醒了歐洲人道危機的警鐘。

德國總理 梅克爾(2015.8.27):「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我們都很震驚,多達50人因為人口販子疏於照顧而失去生命,儘管這些人正在尋求更多的安全的保護,卻最終如此悲慘的死去。」

此時德國總理梅克爾正出席巴爾幹西部國家峰會,和各國外長商討難民問題,聽聞這項惡耗也難掩震驚。一向以人權至上,加上原本就對收容難民有完整配套措施的德國,總理梅克爾9月初宣布,德國將接納80萬難民,呼籲其他歐洲國家一起伸出援手。

英國首相 卡麥隆(2015.9.8):「我提議英國應該安置2萬名敘利亞難民,在這五年內。」

法國總統 歐蘭德(2015.9.7):「歐盟委員會提出建議,在未來兩年分配12萬難民,法國將接納其中的2萬4000人。」

幾大歐洲強權紛紛表態願意接納難民,根據歐盟統計,2015年第二季在歐盟國家申請庇護的人數超過21萬。

其中來自敘利亞的難民佔21%,阿富汗13%,阿爾巴尼亞8%,以及伊拉克6%。

這些難民申請庇護的第一大國是德國,佔38%,其次匈牙利15%,第三是奧地利8%。第四名則是瑞典7%,以及英國4%。換句話說,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想去德國。

敘利亞難民:「我的目標是德國。我要避開這裡(匈牙利)的庇護手續,按指紋,一旦按了指紋,我就不能在其他國家申請庇護了。我不想待在匈牙利,因為這的生活水準很低。」

難民喜歡德國,也因為比起其他歐洲國家,德國歡迎他們。德國《基本法》第一章就強調人權,保護人權是所有國家機關的義務。有著納粹迫害人權的教訓,保護受政治迫害的外國人,一直是德國外交和難民政策的核心價值。也展現在德國公民的精神中,他們樂於當義工協助難民,甚至走上街頭聲援庇護難民。

國家民主黨議員 ANDREAS NATHER:「這些外國人來到不同文化的地方,這會對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像這樣的擔心相當普遍,我認為他們應該說說自己的不安。」

還有經濟學者認為,今年預計流入的80萬難民,將在五年內為德國創造0.6%的GDP成長。德國人口快速老化,出生率又低,據統計德國還缺十四萬名工程師、程式設計師與技術人員。如果這些難民能在政府協助下進入勞動市場,彌補人手不足問題,德國的難民政策,可謂是一場經濟盤算。

德國總理 梅克爾(2015.9.7):「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事件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影響並改變德國。我們希望這種改變是積極的,我們相信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

目前德國政府已編列37億美元預算,用來在明年協助難民融入德國社會,但要幫這些新移民適應德國社會,付出的成本不容小覷,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歐盟各國對於難民配額,也尚未達成共識。

此刻的歐洲,眼看就要進入嚴酷的寒冬,而難民,這場二戰後,歐洲最嚴重的人道危機,也正在凜冽的考驗著各個歐洲領導人的智慧。


採訪撰稿: 林妤
攝影後製: 盧天常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