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藝術家展:未標註日期的日記

Lives to the contrary / 一體兩面的日常 Oil on canvas / 布面油畫。(駐台北土耳其貿易辦事處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4 月 07 日訊】土耳其知名藝術家阿合麥提·耶希的"未標註日期的日記"油畫展於台北101藝廊揭開序幕,展期至4月29日止,喜愛藝術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了。

1979年,阿合麥提.耶希的首次畫展,可視為是他藝術生涯的起點,時至今日,他已創作了37年。耶希的人生是一尊巧奪天工的藝術。

他的人生閱歷與他豐富的作品相互輝映。畫室是耶希的聖地,他若不在畫室,就一定在博物館、藝廊或是去出席國內外重要的藝術盛會。他開了105次的個展,參與了297個各式展覽及競賽,並獲頒24座獎項。或許你會問:「短短的37年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熟識他的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了然於心的。耶希有自己的處事原則,不輕易妥協,同時也是一個有紀律又勤奮的人,即便在休展期間,他也持續進行相關研究。他關心土耳其及國際的文化藝術及政治情勢,他畫畫,但他最大的樂趣是在他藏書五六千本的圖書間裡埋頭閱讀。一天僅三小時的睡眠,對他而言已然足夠。

阿合麥提.耶希不將自己的創作侷限於某種主義或是當代藝術思潮的框架中。從他作品的筆觸,可以看到他試圖開創具有自己風格的表現方式,作品裡對價值的反思以及重覆利用更是他最為重要的創作內涵。即便他熟悉世界及土耳其的潮流脈動,耶希反而忠於自我,將他自身的嚮往、激情、情感、思想、苦痛與歡愉透過畫筆呈現出來。過程中,他更創造了一項僅能被定義為「阿合麥提.耶希」風格的特殊視覺語言。

1990-1997年可說是阿合麥提.耶希作品開始蓬勃發展的時期。也許母親是裁縫師的緣故,以及他對海的想望,繩的意象開始在他的畫作中佔有一席之地。繩圈及繩結恣意地出現在其古雕像作品及考古相關的圖像上。此一時期,繩與線成為他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1997年後的作品,繩與線開始大幅佔據畫布。不斷地變動,不斷地進化。他使用繩線的方式大抵可分為九階段。

第一階段:主題式的象徵與符號。

第二階段:具象的繩線以敘事方式描述在畫布上。被視為他個人最重要的我的花兒系列創作可視為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加入樹與森林的元素。

第五階段:有許多讓人意象深刻的作品,大部分有海洋與浪濤之意象。

第六階段:他將之命名為光與影,藉純粹繩與線的型體及樣貌所創作出的詩意作品,不具任何主題或象徵,頗有極簡抽象派之風,這是受到光的影響。

第七階段:代表作品為尋找三部曲系列。

第八階段:未標註日期的日記作品中,他更以浮雕的方式來減少平面構成的效果。他近期的作品脫離了任何敘事,藉由塑材及其藝術本能,以最低的操作來呈現指向式與開放的思考。如果你在他的作品上仍看到了繩與線,我們可以說,字典裡頭將線與繩定義為綑綁的工具。然而,在耶希的創作裡,這些工具跳脫其去綁、去繫的動態本質,昇華為一種藝術家專用以表現如詩一般的嶄新語言。眼前的

繩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將欣賞畫作的人拽入流瀉在畫布上的鮮明色彩—藝術家的創作世界之中。有時是深邃的海洋,有時寂寥的森林或是幽靜的藍色綴以青色的光蔭。這正是藝術家所希冀的—為觀者與作品間創造對話空間。

耶希是如此描述他自己:我使用的繩與線並非侷限在本質上,而是一種敘事方式。

我作品中的每項元素,都示意著我生命的某一個片段。一門你無法駕馭的語言,那就不是你的語言了。在創造了屬於你自己獨特的造型語言後,你得開始尋找如何表達與呈現自己的技術與方法。在你停下來的剎那,你就是侵略自己的足跡。我近期的作品中,繩子在造型與圖像中變形卻也開始確立自己的定位,變得更簡樸、更單純了。這也是一道媒介,平衡我與生活間、甚至是繪畫間的緊張關係。

在耶希作品裡反映了繪畫與生活間的互動、張力以及為求解決之道的奔走。正如他所說,他的作品是非常親近社會,而且和每個人都有切身關係的。相信這些足以吸引各位去細細體會和感知耶希所創造出的不平凡造型語言和視覺饗宴了。在你解讀畫的過程之中,她們也以相同的方式解讀了你。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