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患者有「驚腸4作息」!3步驟,遠離腸癌威脅

腸癌患者有「驚腸4作息」!3步驟,遠離腸癌威脅(Pollster波仕特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9 月 08 日訊】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大腸癌友調查發現,近八成大腸癌患者罹癌前有「驚腸4作息」,包括:飲食、工作、睡眠與排便習慣等面向。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近年國際研究發現不正常作息影響腸胃菌相確實與大腸癌有關聯,希望藉此機會調查國內癌友,進一步分析不正常作息與大腸癌之間的關係,提醒全民重視生活作息,全面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台灣癌症基金會也同步提出「正腸3步驟」,建議多吃蔬果少紅肉、菌相平衡補好菌與主動篩檢勤運動等三項主張,調整作息、平衡腸胃菌相,減少大腸癌侵襲的風險。

近八成大腸癌友罹癌前「驚腸4作息」

餐不定時、睡眠不足、過勞工時、排便不順

此次以問卷調查方式,向108位大腸癌友針對其罹癌前的生活作息進行調查,發現「驚腸4作息」問題,分別為:一、餐不定食:有79.6%癌友表示,癌前飲食習慣中,有著經常吃宵夜、用餐時間不固定、跳過一餐不吃,或者用餐過量的飲食特徵。二、睡眠不足:有65.7%的癌友表示,在發現癌症前,一周會有三天以上熬夜、睡眠時間不固定或超過30分鐘入睡的問題。睡眠品質差易使身體免疫力下降,腸胃健康也會連帶受到影響。三、過勞工時:有43.8%表示罹患大腸癌前的職業需要經常加班,且其中有52.2%的癌友表示平均加班時數達3小時以上。為腸胃埋下隱憂。四、排便不順:近四成癌友二至三天甚至六天以上排一次便,而參考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1]評估,有55.7%癌友發現癌症前出現便秘或常有腹瀉的情況。

作息不正常 體內菌相差

用餐不定時、愛吃油炸、喜吃肉、收菜尾,是調查中發現的日常飲食特徵。在用餐不定時的癌友中,有45.8%的癌友表示發現罹癌之前早餐的用餐時間不固定,其次則是晚餐的39%。甚至有將近一半用餐時間不固定的癌友會跳過早餐不吃,而跳過中餐不吃的情況也高達30.4%。有48.1%大腸癌癌友表示罹癌前常吃油炸、燒烤等較油膩的食物,53.3%的大腸癌友表示罹癌前肉類攝取要比蔬菜多。值得注意的是,有73.1%的大腸癌友表示在發現罹癌前,一周內有二次以上反覆加熱菜尾(剩菜剩飯)食用的習慣,而表示四次以上的則有38%。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用餐不定時會破壞腸胃道菌叢數平衡;而吃油炸、燒烤等較油膩的食物及反覆加熱後的菜尾,均會增加大腸壞菌數量,提升罹患大腸癌風險。上述飲食習慣不僅是癌友的飲食特徵,同樣也反映國人偏好的飲食特徵,因此盡可能飲食規律,減少紅肉、菸酒的攝取,並且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選擇定期補充好菌(例如:優酪乳)與膳食纖維,為「腸道好菌相」奠下基礎。

腸癌患者有「驚腸4作息」!3步驟,遠離腸癌威脅(Pollster波仕特提供)
腸癌患者有「驚腸4作息」!3步驟,遠離腸癌威脅(Pollster波仕特提供)


  
國際間相繼提出大腸癌預防的研究,其中一重要趨勢則為探究菌相與癌症預防。據發布於今年四月的知名期刊《PLOS ONE》[2]中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針對腸道菌與癌症的研究發現,菌相與癌症預防有正面的影響。賴基銘醫師表示,根據國際知名科學期刊《Cell》[3]於2014年發布的研究,顯示生活作息會影響腸胃道間的菌相分布。以目前醫學界的推斷,大腸直腸癌的病人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和生活習慣、低纖維高脂肪飲食與運動等因素相關。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欲藉由本次「大腸癌友癌前生活習慣調查」,開啟研究生活作息、菌相分布與大腸癌間的關係,為國人提供更全面性的大腸癌預防教育。

賴醫師表示,腸道菌與人類共生數百萬年,近年基因序列相關檢測進步,醫界分析已知三千多種腸道菌,也發現許多疾病與腸道菌叢的數量及種類息息相關。過去研究可知發炎性腸道菌、潰瘍性細菌生長會影響腸道健康,甚至可能演變為大腸直腸癌。因此,改變腸道菌叢,讓好菌多過壞菌,有助於降低腸漏症、大腸癌及其他發炎性大腸疾病等風險,也提醒民眾加強對於腸內菌相的重視。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從飲食方面著手。

飲食多注意 腸道健康補好菌

這次調查中也發現有88.9%大腸癌癌友在發現癌症前每日蔬菜不足三份攝取量,74.1%表示每日水果攝取不到二份,此外也有50.9%的癌友在發現癌症前,每天除白飯和麵條等精緻食物外,每日全榖根莖類主食攝取不到一份,此結果顯示癌前飲食攝取營養不均,可能影響腸道菌相。鄭欣宜營養師建議民眾飲食上應遵循「蔬果彩虹579」外,也可以用補充好菌的方式,透過保腸保胃、通過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搭配日常飲食口味調整為清淡、低油、多蔬果的烹調,讓好菌與蔬果中的高纖成分為自己的腸道健康打好基礎。

作息正常知易行難

「正腸3步驟」擺脫不正常

調整不正常作息知易行難,許多民眾往往受限於工作、家庭或生活各項因素限制,雖有心調整自我作息,但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全民一同加入「正腸3步驟」的行列:第一、多吃蔬果,少紅肉:飲食均衡、用餐定時,減少高油烹煮習慣與紅肉的攝取,提高纖維與蔬果攝取量。第二:菌相平衡,補好菌:提高排便順暢度,攝取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例如優酪乳、高纖維質食物),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與毒素影響的機率。第三、主動篩檢,勤運動:無論是否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鼓勵五十歲以下年輕民眾主動提早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並養成運動333習慣(每周運動3天、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平均心跳每分達130下以上)。讓「正腸3步驟」調整不正常生活作息,同時減少因為生活作息的不規律而影響的菌相平衡,降低大腸癌發生的風險。 

腸癌患者有「驚腸4作息」!3步驟,遠離腸癌威脅(Pollster波仕特提供)
腸癌患者有「驚腸4作息」!3步驟,遠離腸癌威脅(Pollster波仕特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布理斯托大便分類法:因為大便的形態和其待在大腸內的時間有關,所以可以用它來判斷食物經過大腸所需的時間。設計者為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Heaton和Lewis,首篇於1997年發表在《北歐腸胃病學雜誌》。
[2]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51190
[3] Thaiss et al. 2014. Transkingdom control of microbiota diurnal oscillations promotes metabolic homeostasis. Cell, in press. DOI: 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14.09.048

新聞附件:個案資料
林小姐/30歲時發現大腸癌
服務業超長工時 幾乎天天油炸物入口,30歲腸癌警報響
陳小姐發現大腸癌時正好邁入30歲,當時因為排便出現大便變細、大便不乾淨的形況,赴醫院檢查得知大腸癌上門。過去擔任服務業店長職務,且下班時間時常超過深夜12點。習慣下班後吃宵夜慰勞自己,加上又喜愛吃雞排、炸雞翅等高油量食物,長期下來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發現大腸癌後,立即調整自己日常作息並配合治療。尤其在飲食的調整上,生病前喜愛吃的高油炸食物就完全忌口,增加蔬菜、優酪乳的攝取比例,並配合醫師與營養師的指示,病況穩定中。

楊小姐/33歲
無大腸癌家族病史,但工作壓力及長期加班,30歲確診大腸癌2期
擔任工程師,屬於責任制導向,因此常常加班到9點多,一天工時長達10~12小時。回到家後仍憂心工作,常常失眠造成睡眠品質不佳。長期處於忙碌的狀態,三餐幾乎在外面解決,更沒有時間運動,當時認為自己還年輕,就沒特別注意保持正常生活作息。3年前員工健檢時發現糞便潛血陽性反應,進一步檢查後被宣告罹患大腸癌,經過治療目前持續追蹤,楊小姐也順利回崗位繼續忙碌的工程師生活,但是現在都會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雖然免不了外食,但是都會額外買蔬菜、水果來補充腸胃纖維,也養成固定喝優酪乳的習慣,保護腸道健康。雖然免不了工作壓力,但是盡量提早下班休息,每天維持7~8小時的睡眠, 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下班回家時會刻意提前一兩站下車用快走方式回家,回歸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