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成長痛」有解

小兒「成長痛」有解

⊙榮大夫(旅英執業中醫師)

編者按:小兒半夜不明原因腳痠痛,是現代父母常反應且困擾的問題。醫學上對於這種「莫名的成長痛」是無解的。不分男女孩,1~10歲有七成的發生率,3~4歲最多。中醫怎麼看待這個小兒半夜腳痠痛問題?有無辦法可以緩解? 

有些小兒半夜突然大哭不止,說是腳痠痛,讓家長揪心不已。送到醫院檢查,什麼問題也查不出來,最後西醫告訴你說:這是生長痛,小孩子在長身體,骨骼和肌肉發育不平衡,過一段時間就好了。那麼「成長痛」正常嗎?

脾腎功能不足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不僅主宰生長、發育、強壯、衰老的全部生命過程,而且主宰骨骼、生化骨髓、連通於腦;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小兒臟腑嬌嫩,腎氣未充,生長發育迅猛,需要大量的氣血以及腎精的供應來滿足成長的需要。如果脾腎功能不足,生長發育受阻,就會引起疼痛。其中,腎經經氣受阻,不僅影響生長發育,而且容易引起足底痠痛。

疼痛發生在半夜? 

這種不明原因的腳痠痛,為什麼多數發生在半夜?因為「人臥則血歸於肝」,人睡覺的時候氣血會到肝臟等內臟器官,相對來說四肢的氣血就會減少,所以氣血更加顯得不足,經氣閉塞,所以就會引發疼痛。 

忽視成長痛  身體機能「輸在起跑點」 

有人說:成長痛沒關係,以後就會自然好。確實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脾腎會逐漸強盛,生長也會慢慢的減緩,對氣血和腎精的需求會減少,腎經經氣會越來越充盈,所以疼痛也會消失。但是隨著年齡的進一步增長,身體就會從頂峰開始回落,機能每況愈下,脾腎不足的人就會比同年人衰老的快,出現肌肉骨骼痠痛的機率也會增多,腳底痠痛可能會再次出現。所以小兒出現了問題就應該去醫治和保養,消除隱患,體質增強,這是一舉多得受益終生的舉措。 

中醫治療主要是調理脾腎,疏通氣血經絡。病情嚴重的最好是讓中醫師進行辯證施治,不要自擬中藥方給小孩喝,也不要道聼塗説,看別人的孩子吃什麼藥病好了,自己也給孩子吃同樣的藥,這可能會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食療+泡澡 緩解足底酸痛 

在古書上也有這類病症的描述和治療方法,但是過去不叫腳痠痛或者生長痛這個名字。根據發病的年齡和症狀,古人稱之為痹痛、小兒夜啼、厲節、風痹等。但是無論叫哪個名字,都是非正常狀態,所以要調理,不能聽之任之,把它們當作是小兒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狀況對待。家長可以給小孩子進行食療、按摩等,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成長期。 

․食療 

每天,尤其是晚餐時間,給小兒喝一些骨頭湯,可加一些枸杞、蓮子、紅棗和骨頭同燉;或者是用核桃、黑豆、黑芝麻等磨成的豆漿,在晚餐前後喝。再者,需注意運動要適量。小兒的特點通常是好動的,過量運動是常見的事兒,但這也是引發腳底痠痛的導火線。 

․泡澡 

最好是每天晚上睡覺前給泡一個熱水澡,促進氣血運行,可以較少腳底酸痛的發作。另外就是輔以按摩,主要是按摩足底,建議從背脊、下肢及足底都按摩,效果更佳。

養育遵循自然  免除小兒生長痛 

為何小兒腳底痠痛或稱生長痛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主要歸咎於現代人的養育方式與過去的人較不相同。過去古人遵從天意,崇尚自然;現在的人急於求成,違背了自然的規律反而產生許多後遺症。 

就如現在的很多小孩都是被催產素催生出來的,或者是剖腹產生來的。胎兒在母體中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就被提前生了出來;就如同果實不是自然成熟,是激素催熟的一樣,看起來很好看,但是不好吃。因為發育不完全,所以在往後很多方面容易跟不上,表面上看起來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是不一樣的。 

這樣的小孩先天腎氣不足,筋骨不強,容易出現腳底疼痛,長大以後也容易筋骨受損和疼痛,不易自行恢復,治療的療程也會相對較長。 

萬物生長有「規律」 

現代的父母在孩子沒學會爬就開始練習站立和走路,這一點就違背了孩子發育的規律。 
小兒腎氣不足,骨骼發育尚未健全,雙腳無法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當孩子會爬時自然會爬,等到有能力站起來的時候,他自然會抓住一個支撐物讓自己站起來,整個過程完全不需要學習的,不需要家長強為的訓練。 

人是神造的,這些生長發育的機制就埋在身體的裡頭,就像種子一樣,到了發芽的時期就會發芽,不需要人為的拔苗助長,摧殘生命。

 

長期外食的「後果」 

工商社會講求快速與方便,許多家庭經常選擇在外用餐。若父母沒有用心照料孩子的飲食健康也會導致不良後果。 

小兒從嬰兒時期吃的輔食中往往就有調色、調味、防腐等添加劑,即使是「純天然」,也必須留意農藥殘留及水源污染等問題。現代的孩子看起來長的人高馬大,但卻是外強中乾,往往經不住風吹雨打。長期外食易導致孩子出現腎精不足,筋骨虛弱等問題。 
此外,也要留意患有肌肉骨骼方面的疾病而引發腳底痛。 

警語:少年輕狂須留意 

現在的年輕男女飲酒作樂縱情聲色,或熬夜苦讀謀取功名,身體內耗嚴重,這將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若婚後懷孕還不知養胎,便會造成小兒先天不足而發腳底酸痛等問題。

──轉引自「台灣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