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嬤做發糕傳承美味聯繫情感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4 月 25 日訊】發糕是台灣民眾在過年過節常準備的傳統美食,有代表發財、興旺的意思,由於製作費工,現在很少人自己動手做了,桃園龍潭有位84歲的甘媽媽,他從年輕時就學做這些傳統美食,直到現在都還是親自動手做,除了把手藝傳給下一代,也藉著做發糕聯繫家人的感情。

老式的爐灶冒著陣陣熱氣,打開蓋子,滿鍋的發糕看起來香嫩Q彈,這是甘媽媽家裡逢年過節就會做的發糕,直到現在她都還是親自備料下廚。

甘嬤嬤:「大家很愛吃,傳統(流傳)下來,婆婆有做我們就看,到現在我們做了很多年了17、8歲做到現在84歲。」

別看這一顆小小的發糕,製作可是非常的費工。先將泡軟的蓬萊米連同水磨成米漿,然後再把米漿放進機器脫水變成塊狀,把這些米團加入黑糖一起攪拌,過程當中還要加入麵粉跟酵母,蒸起來才會鬆軟又有彈性。攪拌好的材料最後再親手揉成顆粒狀才能下鍋,小小一粒發糕是台灣民眾過年過節不可缺少的傳統美食。

甘嬤嬤女兒 甘小姐:「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在拜拜的時候就會做這個發糕,就擺在那個,拜拜的時候就年年發嘛,發的越漂亮你就是,你家就越興旺。」

甘媽媽從年輕做到現在,即使高齡八十幾歲,她還是習慣跟家人一起做發糕。

甘嬤嬤女兒 甘小姐:「以前都會幫媽媽做這個發糕,那過年過節一定要做這個發糕,紅龜粿,什麼糕都要做,尤其媽媽有做這些東西我們很開心,子女通通都會回來團圓啊。」

一粒粒小小的發糕,代表著傳統美味的世代傳承,也緊緊繫著甘媽媽一家人的情感。

新唐人亞太電視 范姜復隆 廖淑美 台灣桃園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