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出現不適 可能是疾病徵兆

飯後出現不適 可能是疾病徵兆

文/記者林文

民以食為天,因此,吃飯成了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和享受。但是,如果飯後常打嗝、肚子脹氣或有其他不舒服的現象,不要認為只是吃飽後的自然反應,它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腸胃脹氣

日本醫學博士莊淑旂認為,「脹氣是萬病之因」,氣滯留在體內會阻礙循環,使內臟活力受損,造成痠痛與疲勞,進而導致免疫力下降,引發各種疾病。 

老人消化能力、胃蠕動力較弱,食物積聚在胃底,常會出現脹氣,應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類或結實的麵食等。此外,吃東西時狼吞虎嚥、邊吃邊說話,空氣會隨之下肚,也容易產生腸胃脹氣,要改掉這些習慣。 

如果脹氣情況嚴重,可能有慢性胃炎、胃下垂,甚至消化性潰瘍或膽結石等疾病。 

胃痛

每每於飯後2小時胃痛,或在半夜因胃痛醒來,進食後大多可以緩解,平時常伴有泛酸現象,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症,應找醫師檢查。如果飯後上腹疼痛,有可能是胃潰瘍。 

打嗝

有人經常打嗝,飯前飯後都會發生。打嗝大多由消化不良引起,而慢性胃炎、胃食道逆流等病症,也會導致打嗝頻繁。患高血壓的老人若反覆打嗝又止不住,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 

如果經醫師檢查結果正常,還是打嗝,可以試試以下方法:①分散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②靜下心來深吸一口氣憋住,盡量憋長一點時間,然後呼出,反覆進行數次。③喝溫開水,先喝一大口,然後分次慢慢嚥下。 

腹瀉

攝入稍涼或不當食物就腹瀉,有便意時上廁所卻無排便,體重未減輕,可能是慢性過敏性腸炎。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或飲酒就會腹瀉,還伴著腹痛,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發生腹瀉時,應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免身體的水分過度流失,還要少量多餐,避免攝取油膩、高纖維及含有咖啡因或刺激性成分之食物。 

嘔吐

飯後嘔吐,除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外,老年人可能是腸胃功能減弱,飲食不當,暴飲暴食,過量飲酒或吃辛辣食物。若經過醫師檢查沒問題,應該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也可以適當地服用胃黏膜保護劑。

應避免的飯後不良習慣

飯後不適的情況如果經醫師檢查屬正常,卻還有這樣的現象,可能就是不良的習慣造成的: 

1.飲茶

飯後馬上飲茶,茶水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在胃內的消化。而且茶水中含有的單寧酸會促使胃內的物質凝固,影響蛋白質的吸收,增加胃的負擔。用餐1小時後再喝茶,才是一種享受。 

2.吃水果

許多人喜歡飯後馬上吃水果,以為可以「促進消化」,其實這樣做反而會影響消化功能。因為食物進入胃後,需要1~2小時的消化過程,飯後立即吃水果,就會被之前的食物阻滯在胃內,難以正常地消化,時間過長,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祕等症狀。最好飯後1小時再吃水果。 

3.散步

俗諺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因此,有些人喜歡飯後馬上散步,認為總比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好,殊不知此時胃處於飽滿狀態,即使輕微運動也會使胃產生震動,增加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功能。飯後最好休息30分鐘再活動。

──轉引自「台灣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