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新媒?學者:政府標案應審視受眾對象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1 月 02 日訊】根據一項調查報告,有 65.97%的受訪者表示,現在幾乎已經不看傳統的報紙,紙媒的影響力,正在被逐漸展露競爭力的新興媒體 所取代,而接下來的新聞,我們要帶您探討的是,政府媒體公開採購案,卻是獨厚某些傳統媒體,專家學者怎麼看政府媒體標案的世襲化?我們的分析報導。

多媒體、跨螢時代來臨,讓民眾獲取資訊習慣,也發生重大改變。根據2017年第二季【潤利艾克曼公司】 媒體大調查報告,民眾獲得新聞資訊的主要來源,第一名是電視媒體,佔54.90%,其次為網路媒體(51.10%),而廣播(4.04%)、雜誌(1.04%)、報紙(9.34%),比率偏低。

民眾 劉先生:「現在看報紙,真的比較少,還是看手機、看電腦比較多。」

民眾 葉先生:「網路新聞啊,(為什麼?),因為現在網路新聞一看就看到了啊。」

民眾 林小姐:「手機滑一滑,現在新聞很多又很快速,通知一下就跳出來了,就是即時新聞比較方便。」

大眾媒體走向分眾化、小眾化,網路新聞媒體,成為資訊來源主流,不過台北市議員日前點出,政府媒體廣告文宣招標,長期獨厚特定平面媒體,出現「世襲化」的現象。究竟政府媒體標案,有沒有審視新興媒體目標族群的問題?學者這樣說。

世新大學廣電系主任 葉基固:「我覺得標案,它的確很多時候,它如果依靠這個所謂收視率,或是收視族群,去決定它的TA對象,下預算的部分,我覺得它當然不失為一個考量的重點。可是別忘記了,現在在FB、Google,它已經佔了整個市場50%以上的流量了。整個媒宣要下到媒體裡面去的時候,要好好去審視你的TA是誰?」

平面報紙「發行量」、電視媒體「收視率」,跟媒體影響力,未必完全劃上等號。政府既有的文案招標流程,恐怕也得重新思考!台大新聞所教授洪貞玲認為,相關標案,必須在合法的基礎下,為廣大民眾受眾與知的權益,做通盤考量。

台大新聞所教授 洪貞玲:「 傳統上我們會特別透過報紙、或者是電視,來做一些政策上的說明,那現在當然網路,尤其年輕世代,大家使用習慣都已經移轉到網路上面了。我想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它也確實有必要,應該廣泛的透過各種不同的媒介,跟溝通的管道,讓台灣所有的民眾,都能知道政府的政策。」

納稅人的血汗錢,必須每一分,用在刀口上,政府公開招標、預算的執行,隨著媒體樣態更加多元,勢必受到放大檢視,也期盼法規與執行面,更加完善。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輝堯 張媛婷 沈唯同 台灣 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