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出健康 關於洗澡二三事

洗出健康 關於洗澡二三事

文/記者林秀璟

很多人無論寒暑每天洗澡,覺得洗澡可以除去汙垢、汗臭,尤其炎炎夏日更是一件令人舒暢的事。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洗澡不當也傷身。 

 

那麼,如何洗出健康,以下是幾個應注意的事項: 

浴室保持通風,勿洗太久

自來水加氯消毒時,氯和水中有機物會產生致癌物「三鹵甲烷」,加熱後會揮發。如果在密閉的浴室洗澡,空氣不流通,三鹵甲烷無法即時排出,長時間大量吸入容易增加致癌的可能性。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表示,除非在自來水加熱前,用活性碳把氯去除,否則,在浴室洗澡最好縮短時間,並注意通風,才能把罹癌風險降到最低。 

水溫要適宜

洗澡時,太高的水溫會讓皮膚表面的油脂被過度去除,加劇皮膚毛細孔擴張和水分蒸發,造成皮膚乾燥,還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冬季洗澡的水溫最好維持約38℃為宜,夏季20℃即可。 

慎選沐浴用品

傳統肥皂是以牛油、豬油等動物性油脂,或植物性的椰子油、棕櫚油,加入氫氧化鈉(鉀)等鹼劑製成,清潔力、殺菌、除垢、去油效果強,適合皮脂肥厚、偏油性膚質的人使用。若皮膚乾性的人用肥皂洗澡會使皮膚越洗越乾。 

皮膚科醫師建議,如果皮膚容易敏感、脫皮,或已有受損、發炎等症狀時,避免使用含皂鹼的清潔用品,改用弱酸性沐浴乳會讓肌膚不至於太乾。 

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講師吳珮瑄解釋,沐浴乳會使用不同界面活性劑將之調整成中性或弱酸性,使其具有清潔效果,也免去皂鹼的刺激性。但界面活性劑容易附著在皮膚表面,造成皮膚乾燥,最好能儘快沖洗掉,避免長時間停留在身上傷害皮膚。 

分段式洗澡最好

使用沐浴乳不要全身抹完後再沖洗,最好採分段式,由上而下先洗手背、上身、下體、腿、腳,分別抹沐浴乳,並立即沖淨。

選購沐浴乳的要點

雖然沐浴乳對乾燥皮膚好,但是選購時須注意成分是否加入有毒物質。據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舉例,DEA(二乙醇胺)常造成皮膚過敏;Dmdm Hydantoin(乙內)易釋放甲醛,長期刺激皮膚可能致癌。 

另外,臺大醫院皮膚科蔡呈芳醫師說,常見的鳳梨酵素和木瓜酵素可溶解皮脂,清除廢棄角質,增進健康肌膚的光滑,若使用得當還可減少沐浴劑中的界面活性劑用量,是好的成分。但如果皮膚已有發炎、紅腫、脫皮或是長疹子等症狀,酵素產品反而易使皮膚受損,應避免使用。

──轉引自「台灣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