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欲蓋DRAM廠挖台人才 提高自製率不被看好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8 月 30 日訊】中國大陸紫光集團宣布,與重慶市政府合作,在重慶建造12吋廠生產DRAM,預計今年底開工,2021年投產。這意味大陸強勢進入DRAM製造領域,意圖建置自有供應鏈。不過,研調機構就指出,中共現在收購外企面臨阻力,想要提高自製率,面臨困難。

中國紫光集團,27日宣佈在重慶設立DRAM製造中心,投資規模估計超過千億,12吋晶圓廠,計畫2019年底開工,2021年投入量產,也是去年福建晉華遭美制裁後,陸企半導體產業最大動作,格外受到關注。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 黃文清:「自從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中國大陸)希望加快整個自製率的一個策略。當然是有可能出現一個,秩序的一個,必須要去了解的供過於求的一個狀況,但是這個恐怕會是一個長期的一個現象。」

陸企過去挾帶政策補貼,進入太陽能、面板產業,市場預估,紫光重慶 DRAM 廠完工投產後,恐將影響 DRAM 市場供需。就怕再次重演「大量生產、低價砍市」。

此外陸企對台灣高端人才挖角消息不斷,紫光集團DRAM事業群執行長高啟全,就是前南亞科總經理,聯電前副董事長孫世偉,如今擔任武漢新芯總經理暨首席執行長;中芯國際則是先後挖角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 (擔任中國武漢弘芯執行長)、前研發處長楊光磊(擔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 黃文清:「併購的方式,沒辦法取得關鍵的零件的過程當中,實際上也會有透過挖角的方式,過去我們看到面板的產業,或是LED都是這樣子的一個情況,很顯然的包括DRAM也是未來的發展的趨勢,也是有可能面臨到這個問題。」

中國大陸為了跨足半導體、記憶體領域,投入巨資,目標2020和2025年,半導體自製率達40%和70%,不過《IC Insights》報告指出,中國大陸要實現提高自製率,面臨很大難度,中資收購外國科技企業,逐漸受到嚴格管制。

半導體產業協會(SIA)主管全球政策的副總裁古瑞奇則認為,中國政府將半導體產業在地化的舉動,牴觸全球價值鏈,大舉投資可能缺乏彈性、效率,直言可能是「浪費錢」。

新唐人亞太電視 高健倫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