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復工兩難衝擊傷筋骨 牽動世界經濟格局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2 月 29 日訊】武漢(中共)肺炎疫情導致中國大陸製造業復工緩慢,受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出現斷裂。國際商界開始盤算,如何把生產線移出大陸,放棄「中國製造」,儘量減少因依賴大陸而帶來的損失。時事評論員認為,如果這場瘟疫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那麼中國的經濟可能會遭遇到傷筋動骨的打擊。

2月10號,中共財政部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的公共預算赤字增加到4.85萬億元,說明2020年財政收支壓力預計有增無減,中共各級政府都要繼續過「緊日子」。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武漢(中共)肺炎疫情,讓早已面臨下行壓力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1月20號,中共當局確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可以人傳人。此後,包括武漢在內的一線二線城市、四大直轄市、省份,紛紛進入封閉狀態。

中共當局的防疫措施從「戰時狀態」到「人民戰爭」,顯示疫情的嚴重程度,這對於外國企業來說,絕對不是件好事。中共當局陷入防疫和經濟的兩難,迫於經濟壓力選擇復工,但不少廠區與商圈傳出爆發群聚感染。

中國問題研究學者 薛馳:「通過這次武漢瘟疫的大爆發,從經濟角度上看,跨國公司、國際社會都已經看清楚了,把大量的工廠,工業生產能力,把大量的訂單放置在一個中國大陸這樣,沒有完整的產權保護,政府的有效運作,完善的公共衛生,公共事件的應對管理,沒有新聞自由,這樣一個國家,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風險。」

疫情導致大陸製造業復工緩慢,全球過度倚賴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後果,已經浮出檯面。世界市場大夢初醒,認清全球供應鏈的運轉,不管是製造項目或消費市場,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外界也關注,一個月前剛簽署的第一階段中美經貿協議,北京是否會因為忙著防疫而無法及時履行協議的義務。

旅美時事評論員 唐靖遠:「由於這次瘟疫它不僅是打擊了中方佔比重最大的第三產業,就是包括那個服務業,那麼其實現在已經打擊到了最基本的,就是說民生物資這種供應,所以我們看到,就是北京被迫主動取消了進口所有美國禽類肉製品的限制,就是一個例子。」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謝田發表文章認為,以中國經濟目前的狀況和瘟疫期間以及未來的走向,在經濟上可能出現的六個趨勢。

第一步,消費市場萎縮,市面繁榮減退;第二步,公司盈利銳減和虧損,企業倒閉嚴重;第三步,債券違約暴增,銀行破產和擠兌增加;第四步,金融市場混亂,外匯儲備耗盡,人民幣崩盤;第五步,中共政府介入,狂印大面額鈔票,通貨膨脹失控;以及第六步,全面物質短缺,民眾財富大幅縮水,統購統銷和票據時代回潮。

新唐人記者 常春 黃億美 鐘元 採訪報導

((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