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肌少症
-
讓長輩遠離肌少症 「軟心肉排」蛋白質攝取新選擇
2019-12-02 18:58:21營養失衡又少運動,導致台灣中老年人肌少症問題嚴重,專家指出,許多老年人認為應該要少吃肉且飲食越清淡越好,以致蛋白質攝取不足,加上缺牙、牙口不好無法咀嚼較硬食物,以致於產生肌肉量流失、走路不穩、雙腿無力、容易跌倒等問題。
-
每日散步健走就健康?醫:沒負重躲不了肌少症
2019-10-18 16:44:17年紀越大越愛運動,一大早常見許多阿公阿嬤就在社區公園、學校操場散步健走,充滿活力,不過專家提醒,這類有氧運動無助於增加肌肉,如果沒有做負重(阻抗型)運動,恐將陷入肌少症帶來的健康威脅。
-
花蓮打造長者樂活 肌力好人不老
2019-10-08 16:06:35花蓮縣長徐榛蔚重視「智慧健康照護」,推動社區長照站與照護圈的建設,努力預防與延緩長者高齡化,降低肌少症老年人口,今(8日)在花蓮市民生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舉辦「社區據點暨照護圈服務交流會」
-
中老年後骨鬆與肌少 專家:多做阻力訓練
2019-08-13 15:09:10不只要苗條、還要有線條!「減重」儼然成為全民運動,但醫師提醒,步入中老年之後,可不能隨便減重,應該積極養「肌肉」,多做阻力訓練,並且在運動1小時內補充牛奶、豆漿或雞蛋等優質蛋白質,才能避免肌少症。
-
預防肌少症 優質蛋白質攝取與阻抗運動是關鍵
2019-07-26 15:24:30內政部預估2026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473萬人,占總人口數高達20%。專家提醒,老年人胃口較差、食量變小、蛋白質攝取不足,很容易罹患肌少症,容易影響肌力與活動力,一不小心跌倒就可能骨折,甚至必須長期臥床。
-
中高齡預防肌少症 阻抗型運動比慢跑還有效
2019-06-24 15:52:42隨著台灣已自去年107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自預防生活習慣病的角度,中高齡族群不能只著重於三高和癌症防治,50歲以後更要準備因應老年常見的肌少症,以避免肌肉隨年齡增長流失,導致肌力和行動能力下降,行走緩慢且四肢癱軟無力,進而提高跌倒風險造成失能,需終身坐輪椅或長期臥床。
-
小腿纖細才好看?當心中老年發生肌少症
2018-11-05 17:43:04許多女生害怕小腿粗如蘿蔔腿,拼命想讓腿部線條纖細,不過最新研究指出,如果小腿太細,到了老年將出現肌肉量不足風險,甚至引起肌少症,導致失能,還可能讓壽命變短。
-
不想老了骨鬆肌少 專家:營養運動兼顧
2018-10-04 16:24:21台灣人口老化比例高,如何對抗老化,避免衰弱、肌少症上身,成了國人重要課題。想要擁有足夠的肌肉量,專家建議,應該從年輕開始,補充優質且足量的蛋白質及胺基酸,並搭配「阻力性運動」。
-
長者常跌倒恐致命 遠離骨鬆肌少從年輕開始
2018-04-18 15:01:52年輕時明明身強力壯,為什麼老了之後變得「跌跌不休」?根據衛福部2015年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調查內容顯示,國內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1位是交通事故,其次就是跌倒,平均每10萬人就有約24人因跌倒而死亡。跌倒不僅會造成老年人的身體傷害及行動不便,甚至還會導致老年人對跌倒的無形恐懼,影響其日常生活的自信及心理障礙。
-
老年失能殺手「肌少症」 醫生教你幾招預防
2018-01-25 21:54:26「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殺手,根據研究顯示,年齡越高罹患肌少症機率就越高,而且肌少症的患者死亡機率也越高,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地覺得沒力氣,嚴重甚至伴隨著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生活無法自理,該怎麼預防,醫師告訴你。
-
顧好肌肉與關節 讓健康加倍
2017-05-11 17:16:00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機能逐漸退化,其中老人跌倒的問題層出不窮;因此在現今已邁向老齡化的社會,急需要正視老人醫學的問題,以及建立老年自我保健觀念
-
老人走路慢 可能是肌少症莫輕忽
2013-10-15 20:20:50老人家走路越來越慢,不一定是正常老化現象,很可能是「肌少症」的徵兆,根據研究,台灣65歲以上老人約有20%診斷有肌少症,醫師表示,肌少症病患容易跌倒造成骨折,以致於長期臥床,易引發一些併發症,民眾不可忽視。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