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綺:我們比賽的目的是要提供傳統文化的交流,主要是提供古典時期的音樂,雖然我們選了巴赫,因為巴赫那時候他做了很多很多的曲子,都是在教會裡面提供教會用的。所以我們有用了巴赫的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的賦格,曲子本身其實也不簡單,因為它用了小提琴,我們知道小提琴通常是屬於主旋律的,通常都是一個旋律,但是在巴赫這個賦格裡面它一個旋律用了好幾個地方。比如說這次的主題這麼出來的時候,下次主題又在另外一個比較低或者是比較高的旋律,那其它的弦還是有伴奏性,所以在整個挑戰,對小提琴來說是難度比較高一點,除了和絃還有主旋律,每一個聲部還會交替的來奏這個主旋律,所以這個曲目來說也是比較難一點的。(Mozart莫扎特 1756~1791)(Beethoven貝多芬1770~1827)(Paganini帕格尼尼1782~1840)林家綺:那我們還有莫扎特。莫扎特是屬於比較輕快,莫扎特本身他的作曲讓人家聽起來就感覺很輕鬆、很簡單、很輕爽,所以我們也選了莫扎特,因為他對小提琴來說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另外一個作家我們選了貝多芬。貝多芬的協奏曲是很傳統很簡單,可是要把它拉好其實也不簡單,因為技巧上面很難的話,不見得說技巧很好的人就可以把一首曲子拉得很好。除了技巧以外,這個演奏者的本身還要有內涵,一個人他的心裡想什麼的時候,可以從音樂表現出來能夠感受的到,假如說同一首曲子,兩個很好的演奏家來演奏,可是表現出來的感覺就是不一樣。那我們要看一看、想一想為什麼會不一樣?因為人心靈跟思想這些東西能夠由音樂,能夠由音符、樂器,從那邊表達出來。所以從聽了這個演奏家他的表達方式,可以知道這個演奏家要跟我們說什麼,他的思想、他的心靈境界在哪裡?所以這次比賽為什麼我們挑選了比較傳統的這些曲子,因為曲子技巧難,可是表現內心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因為畢竟音樂就是心靈的一種訴說方法。如果能夠把音樂表現的很好,然後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你想要表達的那種境界,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當一個演奏家能夠把這麼純淨的音樂表現傳給觀眾,這就是最好的一種境界。林家綺:我們現在要跟觀眾介紹我們決賽的曲目。決賽我們挑選了帕格尼尼,還有維尼奧夫斯基的曲子。帕格尼尼我們是挑選了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在當中我們挑了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