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千億大拆遷「粵劇曲藝之鄉」將歿

【新唐人2010年8月19日訊】廣東省為擴大內需,規劃舊城改造,十年將斥資1,000億元人民幣,要拆遷重建具有二千年歷史的西關舊城區。以八和會館為中心的粵劇名伶芳艷芬、張活游、紅線女和羅品超的故居都將要面臨拆遷,不少人擔心這會讓老廣州文脈、西關文化徹底消失,紛紛提出了質疑。

位於蓬萊新街40號的這棟一百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洋樓,正是香港粵劇名伶芳艷芬的故居。從外觀看整棟建築保存的相當完好,八和會館原本計劃要將小洋樓買下來,改裝成粵劇展覽館,現在恐怕是無法如願了。

廣州當局最近以改善交通壅塞為由,決定明年7月前拆掉香港粵劇名伶芳艷芬的故居,興建長400米的和平西路延長線,以解決這一帶交通嚴重壅塞的問題。

根據規劃的舊城改造,大批恩寧路的粵劇名伶故居,都將遭到拆除,重建西關大屋或改成綠化區。荔灣區檔案局、文化局在調查後表示,只會保持八和會館、鑾輿堂和李小龍的故居。廣州八和會館名譽會長崔頌明質疑:「這如何顯現這種故居群態?」

過去廣州恩寧路一帶是粵劇文化的集中地,在街巷不時傳出粵劇唱腔,形成這一區的獨特文化。當局在2007年起開始拆遷恩寧路一帶,傳統的西關大屋不斷被拆,令這個西關獨有的「粵劇曲藝之鄉」的特色將漸漸消失。

有民眾擔心傳統西關文化,口音、習俗、童謠、飲食文化等,會隨著拆遷改建使老廣州群體疏散弱化,再也無法回覆原有西關大屋、竹筒屋、麻石街巷、騎樓街等老式廣州的景致。

原中山大學教授李以莊也曾為了這個問題,寫了一封信給廣州市委書記侏小丹,他在信中提到:「故居並非只是簡單的一間屋子,它是名人、建築和故事的結合體﹔如果失去了裏面的故事和文化,空有大屋又有甚麼意義呢?那最多就是一堆仿古建築罷了。」

像徵西關風情的西關大屋、中西合璧的東山洋房、獨具嶺南特色的商業騎樓、趟櫳門、青石板路等,這種非物質文化,在市場經濟的大潮裏,不久將會被人們漸漸淡忘了。

新唐人記者李庭、李若琳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