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英媒:中國爲甚麽沒有三星?

【新唐人2010年9月1日訊】“中國爲甚麽沒有三星”這是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金宰賢最近發表的文章。他認為,至今在中國,政府的力量仍遠遠大於市場的力量,而中國的“國有體制”不利於培養出有效率的企業。

衆所周知,GDP高速增長的中國極少擁有一流國際企業。相比之下,僅有5000萬人口的韓國則擁有三星、現代、LG、SK等多家一流國際企業。

金宰賢是韓國人。他的文章認為,中共加劇了“國進民退”的趨勢。他指出,“國進民退”會加劇行政壟斷狀況,受損最大的是消費者的權益。

中國國民經濟中,國有企業佔據了半壁江山,很多國有企業享有行政壟斷的特權,牢牢的佔領了國內市場。

據《南風窗》雜誌今年第一期的報導說,2009年對中國民營企業來說是風聲鶴唳的一年。

在號稱經濟開始復甦及政府4萬億救市方案展開不久的2009年,中共政府更努力的扶持和鼓勵國企發展,民營企業的繼續潰敗則顯得更爲狼狽。

中國國有企業的弊病關鍵在“三個不分”:政資不分 ,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與資本經營職能不分﹔政企不分,政府行爲與企業行爲不分﹔兩權不分,所有權跟經營權不分。

目前全世界市值最大的銀行是中國工商銀行,而今年它又繼續蟬聯了“中國最賺錢公司”﹔因爲它的淨利潤分攤每天都超過4.65億元。

職業經理人汪啟華認為,工行只是賺國內的錢﹔所以成了國內撈錢的冠軍。例如,僅增加手續費一項就是暴利。如此同時,開發銀行和中投公司,它們卻在國外市場上屢屢虧損﹔中國的國有企業,絕大多數是只會在國內賺老百姓錢的經濟實體。

據一位國有企業的負責人透露,(國有企業)如果效益不好就貸款擴大規模,於是效益就來了﹔於是再貸款再擴大,用這貸款把前期的利息還了﹔於是效益又來了。如果虧損了就報核銷,這就是我們社會的資本運營。效益最後歸自己,虧損則由全民所有制買單。

金宰賢提出,中國的“國有體制”不利於培養出有效率的企業。中國的銀行出現巨額不良貸款時,政府出手加以解決﹔中國航空公司在“套期保值”合約上出現巨額虧損時,也是政府出資加以解決。政府不會讓它們破産的。

在《天涯社區》一篇博文說,在中共這種制度下,金錢往往不是與技術聯姻,卻往往與權力結合。金錢與權力結合産生的利益往往比與技術結合産生的利益還大。

新唐人記者李靜、吳慧真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