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選擇 歷史必然—東西德統一二十年

【新唐人2010年10月3日訊】新聞周刊(237)

10月3日是德國的國慶節,這個又被稱為「統一日」的慶祝日還只有二十年的歷史。二十年前的這一天,分裂了四十五年的東德歸入西德,德意志民族重新統一在自由民主的天空下。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兩個不同制度的國家如何在十個月內合二為一。二十年後,德國人又是如何看待當初的選擇。

1989年,在德國民眾追求自由民主的強烈呼聲和東德各地湧起的和平抗議運動中,柏林牆在11月9日一夜間倒塌,東德共產黨獨裁專制解體,然而在歡呼聲過去後,德國人尤其是東德人,更迫切的想知道何去何從。

東西德原本都屬於德國,二戰中美英法蘇聯軍擊敗納粹政權,分頭接管了德國和柏林地區,由於東西方陣營的對壘,1949年在蘇聯的扶植下成立了社會主義東德,而美英法管轄地則成為實行民主的西德。

四十年的分裂,隔離了無數德國家庭,東德的計劃經濟也到了崩潰邊緣。隨著柏林牆的倒塌,東西德的界限消失了。

作為共產專政瓦解後東德民選議會的成員,君特•努克親身經歷了統一的前奏。

前東德民選議會議員君特•努克:「東德的民眾在1989年到1990年期間,一直在加速推動統一的過程。當時對於民選的議會來說,沒有其他的選擇,必然是要決定東德併入西德。」

為了讓東德順利歸入西德,雙方政府在10個月內簽訂了三大條約。

首先是1990年5月18日簽訂的《貨幣,經濟和福利統一條約》,核心是以西德馬克取代東德馬克,把東德經濟納入西德的軌道,西德政府為此準備了250億的西德馬克現鈔,以一比一的匯率換取東德馬克,另外,還贈送每個東德公民100馬克見面禮。

8月31日雙方正式簽署了共同制定的第二個重要條約--東西德統一條約,9月20和21日,分別得到兩國議會的批准。條約明確了統一的法律依據是西德憲法第23條,即東德作為德國原來的聯邦州重新回歸德國,所有財產和負債全部收歸西德,這意味著東德徹底解體,民主制度統一了德國。

君特•努克:「東西德兩國的協議保障和各自議會的決定,當然非常重要,除此之外,當時的西德總理科爾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望,這使得聯軍各方,尤其是美國和蘇聯,願意促成兩德統一最終完成。」

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和科爾7月在高加索秘密會晤時,出人意料的同意兩德合併,並且不反對統一後的德國加入北約這個西方陣營。

9月中,美英法蘇和東西德代表在莫斯科舉行了所謂」二加四會談,簽訂了《二加四條約》,這第三個條約,為東西德合併掃除了國際障礙。

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成為聯邦德國的一部分。

為了幫助東德重建,西德投入資金超過1.3萬億歐元,前東德地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91年的9751歐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人均19500歐元,翻了一番,而西德從1991年的24872歐元增長到2009年的27929歐元,漲幅只有12%。

德國阿登瑙基金會今年8月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詢問了東西德各500名成年人對兩德統一的看法。

阿登瑙基金會政治研究部協調人薇歐拉•諾爾博士:「調查結果從總體上來看,在全國範圍內,人們對統一普遍很滿意,對此也很冷靜,沒有民族狂熱,但有一定的自豪感,因為統一的過程很成功。」

調查結果還顯示,80%的人覺得兩德統一大大提升了德國在歐洲的地位,凸顯了德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

君特•努克:「這一天(10月3日),不僅對於德國,對整個歐洲的歷史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幸運的日子。」

每年10月3日,德國十六個聯邦州輪流舉辦盛大慶祝統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