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蓄水到位利與弊 三峽工程成雞肋

【新唐人2010年11月1日訊】10月26號,三峽大壩首次蓄水達到175米。國內媒體一片讚譽之聲。旅德著名學者、工程專家王維洛博士認為,三峽工程首次蓄水達到正常水位有利有弊,隨著三峽工程帶來的災害越來越多的被突凸顯出來,三峽工程已經成為中共的雞肋。

三峽工程是1989年上馬的一項世界級水利工程。從2008年開始,三峽工程每年在9月枯水期開始蓄水,連續兩年沒有達到正常水位175米高。今年,三峽總公司比2009年前5天、比2008年提前了18天開始蓄水,於10月26號第一次衝上175米的正常水位線。

中國大陸多家媒體紛紛高調報導這個消息。據《科技日報》27號報導,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廣晶表示,達到這個水位,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還表示,預計蓄水175米發生較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極小。

旅德著名學者、工程專家王維洛博士表示,三峽工程蓄水達標有利有弊。

王維洛:“三峽工程蓄水到175米的好處,第一是給了政治家和科學家面子,第二利只是在長江電力股份公司的股票持有者手裏,這包括了中國很大一部分政治家。而弊是在全中國人這裏,中國人現在每年還要交100多億的三峽基金。”

據大陸媒體報導,2003年6月三峽蓄水達135米。6星期後7月13號,湖北秭歸縣千將坪發生特大山體滑坡事件,官方報導有24人死亡。

2008年三峽水庫向175米蓄水位衝刺期間,11月4號,長江邊上重慶市奉節縣的永樂鎮發生了2.9級的水庫誘發性地震。11月11號,長江西陵峽邊的湖北秭歸縣再次發生4.1級的地震。

今年,就在三峽大壩蓄水達到175米前5天,10月21號,巫山望峽發生滑坡,泥土和石塊從1200米高處崩塌,總體積為112萬方的土石滑入長江。

王維洛指出,三峽工程全方位的破壞了周圍的環境。比如每年從145米蓄水到175米造成三峽庫區30米高的生物死亡地帶,每年的提升和降低水位能夠誘發周圍山體的滑坡。

而建壩蓄水最直接的會導致泥沙和石塊淤積在水庫裏,王維洛用今年發生的舟曲泥石流為例,解釋了三峽大壩淤積石塊的危險。這些石塊一旦沖毀堤壩,將會爆發像舟曲那樣摧毀性極強的災害。

王維洛:“這次舟曲的泥石流我們可以看見,白龍江是嘉陵江的上游,嘉陵江是長江的上游。就是說,從舟曲滾下來的大石頭,最後要滾到三峽水庫裏來。現在他們在上面拚命的建大壩,但是這只是向後推了,根本上沒有解決泥沙的問題。”

三峽工程今年2010年這次的蓄水成功是在2008年和2009年兩次失敗以後的第三次衝擊而成的。與往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沒有一個中共的中央、省市的或部委的領導人出席慶祝典禮和記者招待會。王維洛笑稱,三峽工程已經成了中共的雞肋,食之無味,棄則不捨。

王維洛:“2003年蓄水之後,三峽工程這些問題就一個個的顯露出來了,用中國人的話說,是用實踐證明了這個三峽工程存在嚴重的問題。那麼三峽工程已經成為中國政治家的雞肋,就是說扔又扔不得,捧在手上又是問題多多。”

王維洛認為,使用工程的手段不可能真正解決工程的麻煩,只有人順應自然,人類和自然才能和諧共處。

新唐人記者普至、肖顔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