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吊燈裡的巨蟒-談中國互聯網

【新唐人2010年11月21日訊】中國網民知道自己被控制著 但不願相信

【新聞週刊】(244)

一.中國聚焦

1. 西方學者新書 揭「大饑荒」吞噬人性

49年以後的中國歷史與事實恐怕是大相徑庭。因此也成爲許多外國史學家的「探險」課題。專研中國近代史的西方學者馮克,經過4年的深入調查研究,著書《毛製造的大饑荒》。從人性的角度,揭露了中共十大惡行之一「大饑荒」所吞噬的不僅是生命,更是人性。也成爲之後的暴力文化的根源。

出生於荷蘭的馮客目前擔任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專研中國近代史。4年前,他藉中國大陸開始解密部份30年以上檔案的契機,針對發生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大饑荒,展開長達3年的檔案調查。馮客和其助手訪問了20多個各地檔案館及許多受害者,包括四川、河南、安徽、山東、廣東等地,記錄了大躍進時代的回憶,並獲得很多珍貴的口頭史料。這些訪問全部都會記錄成冊,並保存在公共圖書館裏供人們借閱。

馮客表示,《毛製造的大饑荒》這本書共花了6個月收集資料,連寫作共有3、4年時間。他介紹,全書大體分為三部份,從大飢荒的起因開始記錄。不僅談及當時的政治,還涵蓋了底層民眾的命運、交通系統和城市的變化,以及對大自然的蹂躪等多個方面,是一部有關那個時代的豐富的社會歷史。

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馮客:毛澤東發現中國真正的財富就是它的勞動力,上億的人民,他可以當作軍隊來用,在繼續革命中取代像美國和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大飢荒就是這樣開始的。當然很快就演變得很糟。我跟隨這個故事從1957年一直到1962年毛澤東不得不作出退步,有上千萬人在大飢荒中死於非命。

書中描述了老百姓以人性的墮落和道德的妥協為代價,在大飢荒中用偷盜、吃土甚至吃人等慘痛的方式得以存活。最後描述令人沉重的死亡方式。

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馮客:最後一部分閱讀起來會較為困難,叫做死亡方式。關注人們是怎麼死的,及死亡的原因。事實上百分之六至八的受害者被殘暴的打死,他們被活埋,被淋穢物,或者被鐵絲綁住並打死。疾病在那個時期非常的盛行,通常都完全沒有治療。還有意外發生。當然還有人自殺,因為他們無法應付那些苦悶、痛苦和破壞性的手段。

另一個驚人的發現,據馮客的調查統計指出,在大飢荒中有至少4千5百萬人死於非命,並不只3千萬。他認為,這場大災難雖然是毛澤東發動的,但是整個共產黨才是災難的根源。

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馮客:中國共產黨必須要為此負責,為這起巨大的災難負責。這可被列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禍,有至少4千5百萬人死於非命。我們可以追究當時的領導人毛澤東,他確實是那個一路強制的人,但是如果沒有其他共產黨內的人去支持他,去實施他的命令,去推動大躍進,大飢荒就從來不會發生。

他強調,真實的歷史可能遠遠殘酷過他在書中的描述。

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馮客:這是中共的自畫像。我用的都是它自己的資料。然而,很多的資料仍然是封閉的,在檔案館裏有很多有意思的文件我都看不到。另外北京還有中央檔案局,但是幾乎沒有歷史學家可以使用它。如果這些信息一直被封鎖,我們只能說,這本書是歷史的一個溫柔版本。

大飢荒留下的不僅僅是死亡回憶,道德的下滑才是真正影響中國數代人的夢魘。

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馮客:人們互相背叛,被迫做出的各種事情是人們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幹的。因此社會的道德結構開始飛快的動搖,非正常的體系強迫人們對生存和死亡作出可怕的選擇。

馮客認為用群體滅絕來形容中共在大飢荒的罪行更為恰當,今日中共對法輪功學員達11年的迫害還在持續,對維權人士的鎮壓還在升級,中國的根本問題在於一黨專政,體制不改變,中國人民受到的迫害還將持續。

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馮客:但是根本上講這個系統完全沒有變化,這變成一種暴力文化。因此我們並不驚訝,在今天仍有很多人被殘酷的折磨,他們會因為信仰、政見或其它任何原因被當權者迫害。

馮客表示,新書出版後有更多人關心中國的未來。中國人如何才能走出這個悲劇,他相信只有無懼的爭取才能找到出路。

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馮客:一黨專政是一個陷阱,你只要身在其中就很難從裏面去改變它。如果沒有人能無懼鎮壓的發聲,如果沒人可以無懼報復的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暴力還會持續,所以唯一的出路是允許人們無懼的發聲、無懼的出版、無懼的出行,讓人們擁有基本人權去購買、交易和生活。

2.《毛製造的大饑荒》英國發行獲肯定

《毛製造的大饑荒》在英國發行後,各大報包括《獨立報》、《泰晤士報》都有報導和發表,給予肯定讚揚的評論。中文版還在翻譯中,相信很多中文讀者都非常期待。未來的中國近代史,恐怕要用這些真實的拼圖來構成。

採訪:辛玲

撰稿:林秀宜、辛玲

攝影:潘在殊

剪接:李國雄

3. 吊燈裡的巨蟒-葛特曼體驗中國互聯網 (二)

中國的網路監控是個老話題了,我們接著來看看中國問題專家葛特曼先生對中國互聯網的研究和他的經歷。 葛特曼先生曾在外商在華諮詢公司任高級顧問多年,還是美國駐華商會的政府關係委員會副主席,並作為記者廣泛瞭解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

如果在中國大陸的網站上發佈一個討論話題,「中國需要網路自由」會出現什麼景象?

「大部分是年輕的男子,也有女子,80%是男子,你會看到不停的譏笑和諷刺、嘲弄『網絡自由』的想法,很多還會(為網路審查)辯護,中國互聯網用戶一定程度上知道他們被像孩子一樣對待,被控制著,但他們不願意相信,只是自己私下承認罷了,但表達的方式卻是辯護性的,所以你看到的是,人的思想被不知不覺的控制著。西方有個學者稱這種現象為吊燈中的巨蟒,就是說,你在屋子裡正舉行一個聚會,你有一個大大的枝型吊燈,吊燈裡有一條蛇,一條巨大的毒蛇,那條蛇可能在任何時候跳出來咬人,也許永遠也不會,也許你坐在那裡喝完你的雞尾酒,那條蛇根本不會下來咬人,但每個人都知道大毒蛇在那裡,這就是現在中國的互聯網。」

1996年美國工程師麥克-羅賓遜(Michael Robinson)受聘在中國大陸建立了第一個和國際網絡互相連接的網絡系統,據葛特曼先生在書中披露,當時中共高層最堅持的一個問題是,要能監視大陸用戶在網絡上做什麼。

「真正的問題是自我審查,他們(中共政府)非常擅長讓人們對自己說的話很小心,更進一步,他們能讓人們相信那就是自己要說的,雖然人們一開始本不想那麼說,這就是你開始控制你的思想的開始。」

據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目前有大約4.2億互聯網用戶,近年來,各種官民、社會衝突經常會在網絡上形成大範圍討論,給當局帶來些輿論壓力,但共同的規律是當討論開始指向當局時,網絡就要被封、被刪了,2005年時中國的網絡警察的數量已經達到30萬人。

「它(中共)只允許在一個很小很小的地方層面上,可以允許你對付一個這裡腐敗的官員,一個那裡的腐敗官員,但不能追到中央,不能追到黨,不能到領導層,允許一些這類事情發生的原因是,要使之看起來象一個真實的網絡;外國人到中國時你也可以看到這一點,當他們一到中國,哇!這麼真實,這個地方太好了,有我們有的一切,還有‘臉書’,中國版的,和我們有的一樣,但它其實不是,他們忘了一個要點,他們忘了盤在吊燈裡的要咬人的巨蛇,那個東西在控制著人們說的話」。

據葛特曼先生估計,對互聯網的監控和限制,在經濟活動更多依賴網絡的今天,會放緩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中國人在使用互連網管理物流方面非常出色。「互連網的另一個用途是用來革新、跨國交易,用來交換思想,(中國)互聯網失敗了,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願意用谷歌沒人願意用百度,這就是很為什麼百度根本無法在將來進入加拿大或美國的市場。」

中國的網絡由美國人建立,攔截資訊和關鍵字檢索的路由器由美國的思科公司設計,2001年民主人士齊瘦竹用朋友的電腦從網上打印些關於民主的資料,幾分鐘後就在擁擠的長春火車站被捕,這種僅僅因為參與網絡活動就被當局監視或逮捕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那在沒有互聯網和有一個被控制的互聯網之中,哪個更好些呢,葛特曼先生認為,世界上最壞的事情就是,建造了一個看起來很真實、沒有控制的互聯網,有著互聯網的各種功能,但上面卻總是有著一雙監視的眼睛。

「美國也有網絡監視,他們總是在找恐怖活動對話,但如果你不直接和蓋達組織有關係,或類似的事情,它不會對你有任何影響,你可以說任何你想說奧巴馬的話,也許你不能說你要殺了他,但基本上你可以說任何話,沒人在意。(中國的)問題是,網絡上這些監控帶著直接的後果,他們會來敲你的門,被單位解雇,經濟問題,家庭問題都會隨之而來,我認為在很多方面來說這是壞中之壞,有這樣一個環境鼓勵你出來,鼓勵你暴露自己,同時他們有龐大的監控系統、那種結果在等著你。」

葛特曼先生特別提到在對付北京當局的網絡封鎖方面,旅居美國的華裔科學家組成的自由網絡聯盟技術高超,自由門、無界瀏覽等多款破網軟件,使數以百萬計的大陸人能自由瀏覽網絡信息,甚至在伊朗綠色革命中改革派就是靠著這些破網軟件來送出國內的消息。

「它由工程師組成,中國工程師,大陸工程師,都曾為中國互聯網工作過,數年來用很少的錢來運作,他們分別掌握不同的系統,有5個,你把這些系統放到一起,就像你在玩一套牌,你能玩到底,你的牌能應付不同的情況,你能一個接一個的贏,他們是非常珍貴的資源,世界上任何人都沒有這樣的珍貴資源,這已經在伊朗綠色革命中展示出來了。」

而北京政府對這群華裔科學家恨之入骨,葛特曼表示,當美國政府和機構多次被來自中國的黑客攻擊時,美國國務院提出要給自由網絡聯盟資金來迫使中共控制黑客行為,雖然資金最終沒有兌現,但來自北京的黑客確實收斂了很多。

葛特曼先生預測,美國中期選舉,更多共和黨議員進入參眾兩院,加上美國國務院的有些官員認為網絡自由對美國來說是及其重要的事業,自由網絡聯盟最終得到資金很有可能。

新唐人記者劉淑君採訪報導。

二. 經濟風雲

匯率戰火未息 法國為下一主戰場

佔全球經濟70%的20個國家首腦和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的首席執行官日前聚首韓國,這場爲期僅兩天的G20峰會,閙得首爾雞犬不寧。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卻以出口爲生,成爲吸金的黑洞。因此使得匯率問題成爲本次峰會的火力焦點。雖然美國總統奧巴馬舌戰群雄,但中共也絲毫不退讓。G20落幕,但匯率大戰卻餘火未息。在本次節目中,我們回顧一下G20峰會的熱點,請看首爾發來的報導。

記者:11月11日至12日兩天,第五屆G20峰會在韓國首爾舉行。

2008年,為共同克服席捲全世界的金融危機,召開了G20峰會。

參加本次G20峰會的有20個成員國的首腦和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濟合作開發組織等國際機構的代表,還有被邀請的國家首腦等,32名全世界最高級別的領導人聚到一處,使這次會議的規模和重要性以及會議結果,都將給全世界經濟帶來巨大影響。

不過,雖然會議是各國為共同應對經濟危機而召開,但事實上,因為與各國的利益有直接關系,會談要協商出各方都滿意的結果,可謂難上加難。

本次首爾會議也不例外。

本次首爾會議圍繞各國間貿易不平衡,以及匯率等利害糾紛展開,所以會前就得了「匯率之戰」的別名。

匯率之戰的開端,始於中共一貫對人民幣進行人為操縱。從不肯把人民幣的升降託付給市場,而是人為的維持低價。這就使中國產商品的價格競爭力強,從而不斷擴大出口。

此種情況長時間持續,使美國對中國每年都產生巨大的貿易逆差。隨之,美國和西方國家積極要求中共提高人民幣匯率,但中共一直拒絕這麽做。

嚴重的貿易不均衡和內需停滯的蔓延,使美國為復甦經濟而施行量化寬鬆政策 ,先後兩次大規模向市場投放美元。還有部分國家介入本國的外匯市場,出現保護貿易的徵兆。這就使世界經濟走向越來越不不確定。

美國現有大規模的經常收支逆差,因而從會議前就將中國指定為世界經濟不均衡的原因所在,要求人民幣升值。還提出「經常收支目標制」和「抑制競爭性通貨低估」等議題,向中共施壓。

對此,德國總理默克爾斷然拒絕美國主張的「經常收支指標線」,並表示「沒有討論的價值」。中共當局也指責美國的量化寬松措施會引發資金流動過度,使發展中國家受到沖擊。

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指責部分國家介入匯率市場,賺取巨額收益。

但中共主席胡錦濤在10日召開的美中會談上堅持:中國的提高匯率將是個漸進的過程。

12日,G20峰會召開的早晨,走進會場的奧巴馬一臉悲壯。

當天,奧巴馬表現出較往屆首腦會議強硬的立場,他為減少世界貿易不均衡,提出經常收支數值和順差幅度應限制在4%之內。

但這樣的限制額,卻受到貿易順差國德國和中共反駁而受挫。

最終,各國首腦們為減少匯率糾紛,決定「保持經常收支的可持續性發展,截止明年上半年解決經常收支限額問題」,從而使匯率之戰告一段落。

韓國專家們認為,各國間的利害關系尖銳,在此情況下,各國首腦們能通過簽署協議書的方式,得出如此結論,會議結果還是很好的。

但在結束匯率之爭的方案上,其實沒能達成協議。

圍繞匯率問題,中國,德國等經常項目收支呈黑字的國家,和美國等呈赤字的國家間的糾紛,要推倒明年在法國召開的 G20峰會去解決。

雖然與匯率有關的問題餘火未熄,但首爾 G20峰會的成功舉辦,是不可否認事實。

繼首爾 G20峰會之後,參加在日本舉行的 APEC峰會的各國首腦們評價說,韓國作為主席國,在調節糾紛,組織活動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並祝賀會議的成功舉辦。

新唐人記者李昌植韓國首爾報導。

三. 環球焦點

瑞典90後入國會為最年輕議員

92年出生的安童 阿貝拉 2010 年進入瑞典國會成為史上最年輕的新議員。年僅18歲的高中畢業生一下子被瑞典國會錄取為議員,這個年輕人是走過了怎樣的路而一舉進入國會的呢?請看本台來自斯德哥爾摩的專題報導。

年輕帥氣的安童出生在斯德哥爾摩一個醫生家庭。2歲時隨父母到布魯塞爾居住,7年後回到瑞典。2010年畢業於斯德哥爾摩法語高中。他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只有18歲的他除了自己的母語瑞典文外,還精通英文,法文和德文。2010 年以滿分成績考入瑞典最高學府皇家商學院。一邊是最難考入的大學,一邊是如此重要的工作崗位,孰先孰後還真是很難選擇。

瑞典國會議員安童‧阿貝里:「當然我覺的很遺憾,我認為一個學業對一個人的將來很重要。我不希望年紀太大都還沒有一個學位,所以我會想辦法回到商學院去繼續讀書。…當然一個人22歲開始讀大學並不會太晚,但是對於我來說,我認為如果22歲能有一個學位更好。無論我將來向那個方向發展覺得有一個紮實的基礎非常重要,有一個經濟學位會是個很好的基礎。」

他15歲時發生的一件事使他成了名人。

2007年10月,在斯德哥爾摩發生了一起街頭暴力,安童的間接朋友一個名為Riccardo Campogiani的青年被街上另一群毆打後不治而死。義憤填膺的安童在臉書網頁上發表了杜絕街頭暴力的文章,在當天即得到3千人的群體性支持並持續上升達到了11萬餘人。他為此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哥德堡和哥本哈根等地號召舉行了杜絕街頭暴力的抗議集會,僅 在斯德哥爾摩一地就有上萬人參加。這展現了他的正義感和極強的宣導和組織能力。

當年他獲得了07年度MTV和平獎和07年度斯德哥爾摩最佳公民獎!而當時安童只有15歲!

瑞典國會議員安童‧阿貝里:「我今天提的這幾個問題紮根於我以前所做的工作,就是我熱心參與的反對社會暴力的工作。也就是社會安全問題。在這過程中 也就是一年前我決定參加議員的競選,但是在這期間我又挖掘到其他與社會安全有關的問題,那就是工作 學校還有尊嚴。」

近兩年來,安童參加溫和黨,做反對暴力的宣傳。他抽時間到小學校去瞭解學生生活,與他們交流在同學間發生矛盾時應該怎樣做。

當我們採訪到安童的父親時,他驕傲的說:「安童喜歡美食 經常自己做飯,我洗碗 他做飯。我們有很多佐料,如日本醬油、中國醬油。」

對政客而言,太年輕就容易讓人以為「太嫩」沒有能力,剛出高中校門的安童能在議會中承擔起什麼樣的重任呢? 讓我們來聽聽他的同事的意見。

安童的同事,政府秘書鄧尼斯(Dannis Wedin):「安童是位了不起的青年, 很聰明也很能幹。他是議會裏最年輕的。從政不是件輕鬆的事,他有很多要學的東西,對一位十八歲的議員來說,他要顯出他的才華 是非常嚴肅的。」

無論如何,這位18歲的議員剛剛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今年大選中,溫和黨再次獲勝,也是這位年輕人進入瑞典議會施展才華的絕好機緣。林菲爾德連任當選首相為46歲,而安童比他年輕了28歲。他的年輕當然是人們關注他的最重要因素,加上帥氣與人氣這兩項重要的亮點,說擺在 安童前面的是康莊大道並不過分。瑞典政府能大膽起用年輕有朝氣的90後,實為整個社會所關注。

新唐人記者宋揚、周宇瑞典斯德哥爾摩報導。

四. 休閒一刻

英國王室 王子庶民再牽手

愛情長跑八年,英國威廉王子與凱特‧米德爾頓(Kate Middleton )11月16號閃電訂婚,他們當晚攜手亮相接受媒體採訪,透露交往和求婚的點滴。這位將成為英國350年來,第一位與未來英國國王結婚的平民姑娘,氣質出眾,廣受民眾喜愛,她曾「擊敗」眾多超級名模與好萊塢巨星,奪得「全球自然美女」民調第一,理由是她擁有「英國玫瑰般的容貌」和「低調的時尚感」。我們一起來看看。

11月16號,相戀長達8年的凱特與威廉王子出現在媒體面前,正式宣佈他們訂婚的喜訊。凱特,這位來自英國中產階級家庭,未來的英國准王妃,笑容燦爛,幸福甜蜜溢於言表。

凱特:「他是個真正浪漫的人,我們在非洲度過了一個特別開心的假日。是在一個非常安靜的鄉間小屋,當時真是萬分的浪漫。」凱特與威廉王子相戀長達8年,她對威廉王子始終如一,甚至為了這段戀情而放棄了多個工作機會,還被媒體戲稱為「望夫凱特」(Waity Katy)。現在看來,凱特終於如願以償等到了白馬王子。

現年28歲的凱特•米德爾頓並非出自名門的大家閨秀,她在英國南部的一個小鎮出生長大,父母靠經營兒童商品生意致富。凱特排行老大,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她一向為人低調。與多數「80後」活潑的英國少女不同,凱特不愛出門,念書十分用功,她的學習成績優異,閒暇便和弟妹在家念念小說畫畫圖。

好友形容凱特是一名非常了不起的女孩。人緣極好、人聰明、富有創造力,也很愛運動,親和力十足。她替好友高興。

傑西卡:「他們彼此相愛,把對方看做一切。他們無條件的相愛,我並不感到驚訝,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熟悉凱特的人非常高興有情人終成眷屬:「嗯,真是太好了。他們相戀很久了。」

凱特和威廉在2001年就讀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St Andrews University)時相識。威廉在上學第一年曾考慮放棄學業,在主修藝術史凱特的勸說下繼續學習,並改學地理。凱特的這一舉動贏得了王室的信任。2004年3月,兩人共遊瑞士滑雪的照片被媒體報導後,王室沒有否認,讓兩人戀情正式曝光。根據媒體報導,威廉王子因接受軍事訓練,被派駐到英國各地,兩人在2007年分手,當年稍晚複合。凱特坦承分手是威廉提的,當時她很難過。但現在回頭來看,分手的經驗反而讓她更堅強,也讓她更瞭解自己。

回憶威廉王子向她求婚時,凱特表示並沒有心理準備,但是十分激動。她用「非常浪漫」來形容王子的求婚。

凱特:「也許我有那麼一點感覺,但是,他對我求婚時,我還是驚呆了。」

凱特非常高興皇室家族的成員對她都很和善。她表示威廉王子對她很袒護,長時間幫助她瞭解皇室家庭的生活,以讓她能夠更好的溶入新的環境。威廉王子求婚所用的正是已故母親戴安娜王妃曾經戴過的戒指。凱特對此萬分珍惜,明白威廉王子在尋求一生一世的愛情。11月16日,英國王室終於進一步宣佈,威廉王子與凱特正式婚期定於2011年的春季或夏季在倫敦舉行。英國旅遊公司認為,屆時,這一皇室世紀婚禮會給英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幫助。《每日郵報》評價,明年的皇室婚禮會是自查爾斯王儲和戴安娜王妃的童話婚禮以來,最盛大的一場王室盛會。凱特‧米德爾頓(Kate Middleton)將成為英國350年來,第一位與未來英國國王結婚的平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