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珠江超7成魚類面臨生存危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4月21日訊】關心中國新聞真相報導,中國境內第三長河流珠江,近年來流域內興建上萬個水電站加上過度的捕撈以及水體的污染,有七成魚類面臨生存危機,中華鱘、鰣魚等珍貴魚類早已消失多年,學者警告,未來許多魚類可能會滅絕。

珠江流域水電站有上萬個,之間的距離只有數十公里或百來公里,而江中大部分魚類需要400公里以上的漂流才能完成發育並繁衍後代。珠江水產研究所李新輝教授研究發現,珠江中超過七成的魚類面臨生存危機,許多魚類可能在5~10年滅絕。

珠江水產研究所教授 李新輝:「這幾年的監測,珠江百分之七十的魚類已經面臨很大很大的問題,很多的壩,對水的生態起到很大的改變,現在魚類的環境都破壞了,產卵場所已經沒有了。」

廣西桂平的“東塔產卵場”,鬱、黔、潯三江在此交匯,珠江中近380種水生生物中,近七成在此繁殖。據李新輝調查,珠江水系廣東段中少見或不見的魚類種類達到131種,約占珠江水系魚類總數的1/3。

珠江水產研究所教授 李新輝:「攔河壩的話,對魚類影響很大,污染也是因素,再不去注意它,像很多魚類從江河退出,很多年沒看到野生的,再加上漁民生存的需要,有捕撈的壓力,這樣資源必須要下降。」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但珠江中下游水壩建成後,從8年前再也沒有發現野生的中華鱘了。另一肉質鮮美的珠江名魚-鰣魚則已滅絕了30年。

新唐人記者王倩 李玫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