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希拉里出訪緬甸 緬中關係漸淡

【新唐人2011年12月4日訊】新聞週刊(298)希拉里出訪緬甸 緬中關係漸淡:緬甸政府的民主舉動獲美方正面回應。

一、焦點話題

1. 希拉里出訪緬甸 緬中關係漸淡

11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抵達緬甸,對緬甸進行了50年來級別最高的訪問,克林頓的此次訪問標誌著緬甸在50年的政治孤立後重返國際社會,也昭示著緬中關係將出現淡化。

希拉里此行緊跟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加強與緬甸的聯繫之後,是1962年緬甸軍政府上台後美國高官的第一次訪問,在三天的行程中,希拉里會晤了各方領袖。緬甸在過去五十年軍政府的統治下,一直採取獨裁政策,被認為是與中共緊密結盟的強權政府。因為踐踏人權和鎮壓民主,被西方國家制裁,一直在國際社會處於孤立。

今年三月,緬甸選出新總統登盛,他採取了一系列改革舉措,釋放了6000名政治犯,解除了對民主領袖昂山素季15年的監禁,與反對派展開對話,放鬆國內媒體和互聯網的管制,並叫停了中共參與的大型水電項目。希拉里的訪問被認為是對緬甸新政府一系列民主舉動的正面回應,她在訪問中評估美國對支持緬甸民主改革、促進人權和全國和解方面所能作出的承諾,並敦促新政府停止與北朝鮮的軍事交易。

希拉里:「民主是目標,從一開始就是目標,但我們知道緊隨它的是一條很長很困難的途徑,我們今天確實看到了開端。」

希拉里表示,如果緬甸繼續民主進程,美國可能會解除對緬甸的制裁,並將支持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緬甸的援助評估。

希拉里:「美國希望成為緬甸的夥伴,我們想和你們一起合作,進一步深化民主。」

12月1日,希拉里首次會見昂山素季,向昂山素季轉交了奧巴馬總統寫給她的親筆信。並與她共進晚餐。希拉里鼓勵緬甸繼續民主改革,並表示如果能夠持續改革,美國將提供對緬甸的更多援助,並可能派駐大使。但希拉里同時也表示,在一些政策沒有扭轉之前,美國不會停止對緬甸的制裁。

奧巴馬和希拉里近期在亞太地區進行了一系列外交訪問,對美國長期盟友和北京同時釋放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美國沒有打算讓步於中國在亞太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希拉里的緬甸之行不僅是在緬甸政治局勢鬆動之後前往那裡支持民主運動,也是為了削弱中共的勢力。中共媒體《環球時報》稱,中國在亞洲的牆角似乎正被美國一個個挖掉。緬甸同中國關係過去一直很密切,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自緬甸軍政府掌權以來,中共政府一直是其靠山;尤其是1988年,緬甸軍方因為殘暴鎮壓民主示威運動,受到大多數國家的制裁和孤立,但一直得到中共政府支持。

澳大利亞《悉尼晨鋒報》報導,事實上,緬甸軍方並不希望緬甸成為中國政府的衛星國。中共在緬甸投資的大型水電項目也引發當地民怨,今年9月底緬甸政府宣佈,「為了尊重民意」,決定停建在緬甸北部地區由中國投資興建的密松水電站。緬甸政府的這一宣佈令中國當局措手不及。據BBC報導,希拉里訪問緬甸前,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28日在北京會見了來訪的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

趙培:「在美國國務卿訪問緬甸之前的28號,習近平會見了緬甸的二號人物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中共是試圖扳回來外交上的頹勢,也反應了中共對美國的亞太外交的恐懼。」

趙培:「中共與美國無法在亞洲共存的本質是獨裁與自由價值觀的衝突。緬甸文職政府這次也是民主轉向和遠離中共同時發生的。緬甸的民主轉向表現在釋放政治犯和修改政黨註冊法:它的遠離中共表現在密松電站的停建上。美國國務卿訪緬是對緬甸政府民主轉變的一個正面回應,如果緬甸進一步走向自由,西方取消對緬甸的制裁也會很快發生。」

日本《產經新聞》表示:緬甸於中國漸行漸遠,對中共政府來說不但是失去了一個重要盟友,而且意味著先前的投資付諸東流,中共政府將被迫全面改變對亞洲的外交政策。

新唐人記者姜禹、吳劍綜合報導。

2. 美國會議員籲外力勿介入台灣大選

即將舉行的台灣大選牽動著美、中、台各方神經。美國國會多位跨黨派議員日前呼籲,2012年總統大選是台灣民主化進程重要的一步,這次選舉必須自由公平的進行。美國和中共等外界勢力,都不應介入台灣總統大選。

距離台灣總統大選只有6周時間。福爾摩沙基金會12月1日在美國國會山莊舉行「保證台灣大選自由公平」的座談會。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斯萊婷恩指出,美國國會對台灣選舉保持密切關注,並將在選後舉行聽證會。她警告中共不要介入選舉,並反問「為何中國不舉行一場自由民主的選舉?」

美國會眾議員Ed Royce:「任何人,無論在華盛頓或北京,都不應干預選舉。就是這樣。」

美國會參議員Sherrod Brown:「我已經給克林頓國務卿一封信,表示我們的政府應該不參與其中,應該保持中立。」

美國會眾議員Howard Berman:「在一個民主社會中,選舉中不應有影響政治選舉的腐敗、政治暴力,也不應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外部或軍事威脅。」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議員伯曼強調,下月的選舉象徵著台灣60年來在民主方面的成就,不僅對台灣很重要,而且對於那些生活在一黨專制下的人民也是一個鼓舞。

與會的學者、政要還回顧了台灣近60年來,特別是解嚴之後,在政治和新聞自由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並與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進行了對比。

台灣前駐美代表吳釗燮還表示,將於12月15日在台灣宣佈成立一個「台灣公平選舉國際委員會」。邀請重量級的國際知名學者、前政府官員等參加。

台灣前駐美代表吳釗燮:「就是要確保台灣接下來的這個選舉是在一個公平公開自由的這種情況之下來進行,也希望能夠確保台灣的民主選舉的結果不被任何反民主的勢力所推翻掉。」

他也希望美方在選舉後,及時派遣特使到台灣,並祝賀新任當選人。

新唐人記者王凱迪美國首都華盛頓報導。

二、中港臺掃描

1. 港大學生拒共 候選閣員退團隊 九評進校園

今年11月香港各大學相繼選舉新一屆學生會之際,嶺南大學和城市大學先後傳出候選內閣有共產黨員或共青團員,引發學生擔憂學生會被中共滲透和校園赤化的問題。然而,來港求學的大陸學生,也有不少對中共的本質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嚮往海外民主自由風氣,在大學的拒共大潮中,他們紛紛表明脫離中共組織,追求自己的理想。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11月23日起一連兩天投票選舉新一屆學生會。傳出有四名中共共青團成員的城大學生會候選內閣一號「百匯城川」,候選內務副會長的楊昊,在投票進行期間在大紀元網站公開聲明退出共青團及少先隊,他表明早已沒有參與中共組織活動及繳交團費,自己從廣州來香港讀書,嚮往香港國際化都市的環境和自由的風氣。11NOV23

香港城市大學候選內務副會長楊昊:很珍惜在香港的機會,因為可以接觸到民主的文化,因為在內地完全接觸不到的。

他重申對民主自由的立場非常堅定。

香港城大候選內務副會長楊昊:我們都是本著民主、自由、公平公義這些原則,而且我們立場都非常堅定,繼續堅持平反六四,關注中國人權狀況,主張結束一黨專政。還有就是加快雙普選的落實,取消遞補機制。

對於同學們抗拒共產黨及有關組織,楊昊表示理解,因為香港仍有一定的自由。

香港城大候選內務副會長楊昊:新聞不會受到很大的壓制,都會很直接的揭露共產黨的壞事出來,所以他們對共產黨就是特別的批判。

在大陸小學生都是被強逼加入少先隊,他強調自己一直都不願加入共產黨。

香港城大候選內務副會長楊昊:因為地緣關係,(我和家人)都比較追求民主,也知道共產黨一些負面的東西,所以比較理智。

稍後,「百匯城川」另一名候選閣員,內地學生吳酉也親自表明,願意透過大紀元網站公開聲明退出共青團和少先隊。

在這次選舉中,被揭發擁有中共團隊背景成員的候選內閣都宣告落敗。中共在校內不得人心,但近日仍有學生在校園內的民主牆掛上中共少先隊員戴的紅領巾,揚言紅領巾無害。為了清除中共毒害,也有學生把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送進校園,並徵得學生會同意,在民主牆擺放九評小冊子和光碟,免費供學生取閱,以便瞭解真相。擺放以來,反應踴躍。從大陸來港求學,即將離任的城大學生會會長劉逸舟指出,大陸的學生都是被催迫加入中共團隊。

香港城大學生會會長劉逸舟:在內地的話在這樣的背景教育下,老師都會推薦我們進入少先隊和共青團,那我們作為學生我們很相信老師。

對於校園內發放九評,他認為是好事。在採訪現場,一位自稱張貼紅領巾的學生主動詢問本台記者,得知是新唐人電視台後,曾試圖阻止拍攝,並匆忙離去。

城大學生紛紛表示,難以接受學生會中有共青團成員,擔心這對爭取民主和平反六四有負面影響。

香港城大學生彭先生:一黨專政的問題其實困擾香港人都很多年,當你如果真的親身接觸到有這樣的疑似政治勢力的話,你都會有些忌憚,因為作為一個在比較民主的社會當中的一份子,對一些獨裁政權部份的疑似成員,當時會覺得避諱,不想它們的勢力可以滲透到一個比較民主的體制中。

在嶺南大學,唯一學生會候選內閣「燎聲」被揭發候選會長廖維懿是中共黨員後,經過一連三天的投票,八成投票學生表明不信任這個涉共的候選內閣。嶺大學生會代表會主席鄧建華在投票前已表明意向。

香港嶺大學生會代表會主席鄧建華:守護我們學生會一直以來堅持的立場,譬如平反六四,民主自治的精神,在我來講是必須去守護的。

一直堅持平反六四、結束中共一黨專政的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表示,支聯會近年來不斷在各院校加強宣傳,揭露中共暴政,目的就是防止中共在校園的滲透。

香港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大家知道滲透的目的是甚麼,滲透就是希望他們(學生)從爭取民主、爭取香港既有的自由,轉化變成支持中共政權。中共政權在香港想操控,從一個我們要民主到被操控這是很危險的,當然它(中共)在各方面滲透,希望加強對香港的操控,這方面我們要提高警覺,也要香港人自己要站出來維護我們自己既有的自由、既有的價值,防止滲透。

新唐人記者林秀宜香港報導。

2. 診所針頭不換導致群體染丙肝

安徽渦陽縣丹城鎮與河南永城市馬橋鎮,近日爆發丙肝群聚性疫情,目前已累計有180人感染,孩子佔大多數,這些感染者都曾在河南馬橋鎮的一家衛生院接受過靜脈注射,據家長們反映,這家診所使用同一個針頭為不同的病患進行靜脈注射,外界懷疑,這正是導致這起丙肝聚集性感染的原因。

在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傳染病病房,來自渦陽丹城鎮老天村5歲的恒恒,在一次體檢中,發現罹患丙肝,他是這起群聚性感染被查出的第一例,從11月24號住進醫院後,他天天打針,佈滿針眼的手都腫了;兩歲半的婷婷因為食慾不振、持續發燒、嘔吐,被父母帶到醫院檢查,也發現感染丙肝;直到29號安徽醫大附屬醫院傳染科已收治了6、7個這樣的小患者。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科醫護人員:「現在大概有6、7個(丙肝的小病患)吧。」

記者:「現在病情怎麼樣?」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科醫護人員:「這個也不好講,每個人病情不一樣。」

這些感染丙肝的孩子,多集中在安徽渦陽縣丹城鎮與相鄰的河南永城市馬橋鎮,他們都曾經在馬橋鎮的苗淺村一家衛生院打過針,那個診所的醫生吳文義,人稱‘一針靈’,發燒、拉肚子,只要靜脈推注一次,病就好了,而且只需花費一、二十元;最早發現疫情的丹城鎮老天村,村民告訴記者,他們村90%以上的孩子都在吳文義的診所看過病,診所裡,經常聚集上百求醫的人。

馬橋鎮政府工作人員:「苗淺衛生所這地方,就是說他是專治小孩拉肚子,說是到他那兒說是針管器械不消毒,一個(針頭)用幾次」

安徽丹城鎮居民:「人家說是一個針頭不換,不換針頭,就這樣感染的,這邊這老天村,(感染的人)老天村多。」

記者:「那個診所現在還開嗎?」

安徽丹城鎮居民:「人家說那個診所還開著咧,人家說上面下來查病,人家(診所)還在看著(病)咧,昨天(12月2日)才聽人說的。」

此前,永城市衛生局副局長左玉安曾經表示,吳文義並無行醫資格證,屬非法行醫。不過,近日,河南省衛生廳一負責人卻稱,吳文義不但有行醫資格證,診療室也經正規審批設立,吳文義與這起疫情是否有關,仍在調查中。

對於這起丙肝疫情的相關訊息,河南疾病控制中心傳染病病所人員,全都拒絕回答。

河南疾病控制中心傳染病病所:「這個需要有專門的領導批准,才可以對外通報這個事,這個因為疫情訊息牽涉到這個,因為疫情訊息有保密制度,疫情訊息有專門的機構向外發佈,我們的技術人員不能私自向外發布的」

據大陸媒體報導,截至12月1號,河南、安徽的丙肝疫情,被檢出感染的人數已升至180人。據河南省衛生廳的通報,截至28號,河南永城市馬橋鎮發現104例丙肝抗體呈陽性,確診6例丙肝患者,不過,至少有10個馬橋鎮村民對媒體表示,他們都經確診為丙肝患者,其中馬橋鎮李莊村民崔麗麗稱,她家包括她自己,目前有4人確診是丙肝患者。

在這風尖浪口上,永城市衛生局副局長左玉安宣稱:近日已對永城馬橋鎮6000多居民進行檢測。不過,馬橋鎮政府工作人員對此事卻表示不知情。

馬橋鎮政府工作人員:「不知道、不知道。」

記者:「現在就是說預防措施有沒有?」

馬橋鎮政府工作人員:「我們現在沒有。」

記者:「衛生局啊市裡沒有通知嗎?」

馬橋鎮政府工作人員:「沒有。」

馬橋鎮居民3號告訴記者,他們都是自發、自費前往醫院檢查的,政府並沒有組織鎮民接受抽血檢查。

記者:「政府通知你們檢查沒有?」

河南馬橋鎮居民:「沒有,我們都我們在家也沒看到他們來通知啊。」

記者:「說有6000多民眾都檢查了,沒有你們嗎?」

河南馬橋鎮居民:「有幾千人檢查了,都是自己去的,也不是也不是醫療醫院裏面通知去的,本身我們都是自費過去的,因為他們醫療也沒通知出現這個問題,也沒有通知我們去(檢查),反正好多人都自費到城裡去查的。」

據瞭解,丙肝與愛滋病一樣,是通過血液、母嬰和性行為傳播,治癒率不到六成,未能治癒者會變成慢性病,甚至引發肝硬化、肝癌,目前被檢測出感染丙肝的家庭,面對巨額的醫療費,都感到徬徨無助。

新唐人記者陳漢、蕭宇採訪報導。

三、新聞週刊298期大事件

英國驅逐所有伊朗外交官

星期二,英國駐伊朗大使館遭到數百名伊朗示威者的突然襲擊,示威者爬上圍牆和大門,闖入使館內,撕毀英國國旗、焚燒辦公室內的文件,並挾持使館人員。英國官員認為,示威者很可能受到伊朗政權暗中支持。次日,英國外交大臣黑格(William Hague)下令關閉伊朗駐英國大使館,並要求伊朗使館所有人員在48小時內離境。英國驅逐伊朗外交官後,德國、法國和荷蘭分別宣佈召回各自的駐德黑蘭大使,挪威暫時關閉了駐伊朗大使館。法國更在星期六宣佈減少派駐在德黑蘭的外交人員。

埃及30年首次民主選舉 投票率超60%

11月28號,埃及議會下院開始了30年來埃及的首次民主選舉,有數千名埃及法官監督選舉進程,官方統計首輪選舉選民投票率超過了60%,埃及議會下院選舉將分三階段進行,預計選出508位議員,明年1月13日將公佈投票結果。1月29號將舉行議會上院選舉,6月底前舉行總統大選。

世界央行聯手救市歐美股市大漲

上週三,世界主要銀行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和日本、加拿大及瑞士的中央銀行聯合發表消息,從12月5號星期一開始,將把美元互換利率下調0.5%,讓世界各地的銀行能以更便宜的價格交易美元。此舉旨在推動因歐洲債務危機而陷入困境的歐洲銀行,進而刺激全球金融體系增長。消息一出,歐美股市應聲大漲,其中美國三大股票指數收盤上漲超過4%。

世界艾滋日 奧巴馬提出新目標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參加世界艾滋日活動時提出新目標,將增加5千萬美元的投入,用於艾滋病的治療,計劃在2013年實現600萬名全球艾滋病患者的救治,並在兩年內,為全球150萬名艾滋檢測呈陽性的孕婦提供抗逆轉錄病毒的藥物。

四、白宮報導

白宮周話

本周,奧巴馬總統敦促國會避免向典型的美國家庭增加一千美元稅收,為慶祝聖誕節,白宮被裝飾得煥然一新。總統在白宮會見了歐盟首腦,並宣佈了新一輪的在全球消滅艾滋病的方案。下面請看這周的白宮周話。

感恩節過後,白宮的聖誕裝飾就開始了,由來自37個州的136位志願者完成,。

白宮聖誕展在12月將有大約8萬5千人前來參觀。

11月25日星期五,奧巴馬總統,克林頓國務卿在白宮會見歐盟領袖,美國和歐盟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生產總值占世界一半,擁有三分之一的世界貿易,這次會議主題是避免歐元區經濟危機繼續加深。

星期三,總統來到賓夕法尼亞州的斯克蘭頓,到當地居民費茨家裡拜訪,然後在斯克蘭頓高中演講,敦促國會儘快通過延長和擴展明年到期的工資社安稅優惠,給美國一億六千萬工薪家庭平均每家一千五百美元的減稅,同時阻止每家一千美元的加稅。

在白宮,第一夫人主持拉開了為期一個月的白宮聖誕展序幕,慰問軍人及家屬,今年白宮聖誕裝飾的主題是閃耀,給予,共享。

這對很多人都將是一個美好的記憶,我要感謝所有的義工,你們使這些個房間裝飾的這樣漂亮,我還要謝謝所有的軍人,退伍軍人和家屬,你們的犧牲和貢獻鼓武和激勵著我們。

星期四是世界艾滋病日,總統利用這個機會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了徹底根除艾滋病的講話。

在過去,你很難想到今天我們有希望徹底根除艾滋病。我們要爭取開創沒有艾滋病的時代。

第一家庭參加了89屆國家聖誕樹電亮儀式,電視主持人卡森.達利和聖誕老人也來了。

新唐人記者金慧真綜合報導。

五、休閒一刻

背靠金山 小村寧窮要環保

保加利亞的一個小村落,蘊藏著豐富的貴重金屬——黃金,而且這裏非常貧困。現在一家加拿大公司拿到合同要開採金礦,讓村民富起來,但當地民衆寧願貧困,也不要破壞環境的金礦。

在保加利亞東南部的小村落達孜多夫尼克(Dazhdovnik),牛鈴聲在這裏已經回蕩了數百年。別看這裏的居民還過著很原始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但是周圍綿延起伏的丘陵,蘊藏著值錢的寶貝——黃金。

在每天的日出日落中,加拿大鄧迪貴金屬公司(Canadian Dundee Precious Metals)經過五年的拉鋸戰,得到了保加利亞政府的授權,用一種相對比較環保的方法,從阿達特普(Ada Tepe)山開採首批27噸的黃金。

生態學家介紹,經過論證後的開採方法,對環境的破壞,力求達到了最小。

鄧迪貴金屬下屬的BMM公司生態學家伊萬.伊瓦諾夫:「相比保加利亞和歐洲的其它露天礦,這個礦非常小。」

目前計劃採用的環保手段,是村民們5年來爭取到的結果。最早礦業公司希望用氰化物來提取黃金,然而村民們對這種氰化物的污染,以及整個金礦對小村的環境影響,非常擔憂。最後礦業公司改選了一種更環保的新技術,同時承諾修建一個淨水處理廠,保證金礦不污染水源。

這一系列措施得到了保加利亞政府的認可,他們授予礦業公司,可以在方圓19平方公里的區域裏,經營30年。對此,村民們仍有意見,所以項目還不能展開。

村民首先提出的是對小村落的破壞,因爲這裏是他們世世代代生活的熱土,儘管貧困,但乾淨、寧靜、讓人舒心,特別是這裏的人們,仍然用土法打井取水。

村長也認爲金礦肯定會影響到空氣和水,而當地的水資源並不充沛。

當地村民阿山.貝克爾:「我們反對建礦,我們一生都在這兒。我62歲了,我的子孫後代,他們註定要生活在這裡。」

站在自家院前,村民艾莎(Aishe Mustafa)談到礦業公司估計的數據:在未來開礦的頭9年,將産生1460萬噸的礦廢料和720萬噸的礦渣。儘管礦工公司宣稱用130個不同的工藝處理這些廢料,但還有村民不放心。

礦業公司再一次保證,環保型的開礦方式對水質、人們的健康沒有影響,也不會造成土地塌陷、山體滑坡,相反除了開礦許可費,他們還將雇傭當地人做工人,幫助當地發家致富。另外,修復這裏曾經在3500年前晚青銅器時代遺留的老礦,另外建一個礦業博物館,展示當地采礦業的歷史。

面對利益的誘惑,部分村民認可開礦,部分村民還是不同意,不過當局顯然已經動心了,表示要努力讓所有村民支持,在得到他們的同意後開礦。

新唐人記者任浩、肖顔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