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繡足下步步生花 三代傳承展風姿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12月5日訊】音樂留下來的記憶,可以讓人猛然回首,發現感動依舊在。接下來的新聞,我們帶您看到另一個時代的美麗記憶,那就是穿上別具風情的繡花鞋。古代文人筆下,曾經這樣形容仕女,走起路來婀娜多姿,飄逸的裙擺,不經意的露出足下風采,講的就是繡花鞋,在早期,繡花鞋可是代表財富地位的象徵,我們的記者,為您找到,從大陸來台的第一家繡花鞋店,小花園,透過獨家專訪第三代老闆陳弘宜,一起帶您跨越時空,追溯早期傳統的手工繡花鞋。

橘色鱗片的金龍,觀望身旁嬌豔欲滴的牡丹,蝴蝶,菊花,一雙雙精緻的繡花鞋,擁有最美麗的圖騰,它們就住在這裡,充滿古樸氣息的白色建築,小花園。記者慕名造訪,百年老店,眼前的這位男士,陳弘宜,正是繡花鞋們的父親。

小花園繡花鞋第三代 陳弘宜:「多少年紀都有,我說,從滿月到一百歲都有。」

像是可愛的小虎鞋,嘴巴咬住鈴噹,睜大雙眼,留著粉紅色的鬍鬚,翻轉綠色的虎鞋底,還繡上彩色花朵,陳弘宜說,一針一線,都展現出傳統婦女的美德,以及對孩子的殷殷期盼。

小花園繡花鞋第三代 陳弘宜:「這個小孩滿月的時候,外婆一定要做一雙老虎鞋給他穿,希望他以前長的高,長的強壯,長的勇敢。」

第三代傳人陳弘宜的繡花鞋故事,要從1936年說起。

上海,是小花園的出生地,由現任老闆的祖父,陳學初,一手創立,專門替富家太太,訂製繡花鞋。民國三十八年的戰亂,小花園因此跨海來台,轉眼間,已過去,五十年。

小花園繡花鞋第三代 陳弘宜:「其實做一雙繡花鞋,沒有甚麼難度,工具很簡單,就是一把剪刀,一個榔頭,然後一個夾子,然後一個刷強力膠的,然後鞋楦,這幾樣東西,一全了以後,就可以做繡花鞋了。」

儘管陳老闆笑著說容易,但面臨將失傳的繡鞋技術,他望著父親留傳下來的工具,心情,很感慨。

小花園繡花鞋第三代 陳弘宜:「這邊如果是五十針,這邊也要五十針,這邊是一千針,也要一千針,絕對不能少勾一針,也不能夠顏色有所差錯,所以這個很難,現在已經絕版,台灣沒有了,我也不會做了。」

陳弘宜拿起黑色白底的傳統布鞋,雖然不用繡花,但鞋底,暗藏玄機。

小花園繡花鞋第三代 陳弘宜:「傳統的布鞋,就是一層一層的把它縫起來,因為那時候也沒有強力膠,也沒有塑膠,所以男生的鞋子,甚至於很多女生的鞋子,除了皮底以外,也有很多布底,這叫做千層底。」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要如何欣賞繡花鞋的美,陳老闆說,最高級為手繡,從鞋面到成品,完全出自手工,不用強力膠黏合;次等是車繡,半手工完成;第三,則是電腦繡,線的密度較不紮實,略為粗糙。

小花園繡花鞋第三代 陳弘宜:「維持這個他以前祖傳的東西,不要把它沒有掉就好了,然後就把它這樣子做下去,到哪一天能夠恢復到,1999年那時候的,光景就好了,突然了又流行時尚,大家都要有一雙繡花鞋,就可以再混一段時間。」

那年,可說是小花園的全盛時期,民眾曾經為了買上一雙,手工繡花鞋,從凌晨六點,排隊到晚上十點。

現在,雖然買氣,大不如前,但陳老闆仍然堅持,平價銷售,每季,都要推出新品。

小花園繡花鞋第三代 陳弘宜:「就是說,人家沒有繡花鞋,我有繡花鞋,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家有了,我比較特別,人特他要學了我的特別,我優,我做得比他優比他好。」

丹寧布、跟鞋、拖鞋,陳弘宜的繡花鞋,讓原本只停留在歷史課本裡的三吋金蓮,躍出紙本,重現傳統的經典刺繡,與現代材質的巧妙交融,流傳三代不變的使命精神,在年輕的西門町巷弄,依然默默堅持與守候。

文字採訪:李晶晶

攝影後製:阜東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