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外媒看中國:世界工廠的新難題

【新唐人2011年12月8日訊】11月中國採購經理指數顯示,佔到中國生產總值約50%的製造業出現了將近三年來的首次收縮。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預示形勢還將惡化,目前工廠已經在減員、減少購買原材料和減產。學者指出,中國的多種政策都對中小企業不利,導致民營企業生存困難。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當今世界」專欄指出,中國製造業已經失去優勢,世界工廠的地位正在受到多方面的撼動。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帶來不可忽略的打擊,高科技成分不多的中國製造業,正在受到成本增高和加薪工潮增多的多重壓力。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馮興元:「國家對其他基礎行業是有很大管制的,搞很多行政壟斷、國進民退,這些問題都存在。這樣的話,中國的東部地區民營企業家,他可以投資的領域是非常窄。」

這位經濟學者認為,國家的現行政策直接導致了東部民營企業的生存艱難。多種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預,都使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深受其害。同時,各種稅收的規範要求越來越多。

有資料顯示,在2004年至2009年之間,中國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上漲了50%。

而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一直以“世界工廠”聞名的中國沿海製造業產業帶,幾百萬家小工廠正受到成本持續上漲、勞動力緊缺、利潤率下滑以及海外 訂單銳減等因素的全面擠壓,許多小型製造企業已到了經營不下去的地步。

經濟學者同意這種看法。他指出,中國東部沿海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傳統型的電腦行業,競爭激烈,而且價格總體上也在不斷下降。同時,中共政權推行的多種政策導致公司成本增加,使得本來利潤很低 的許多公司難以為繼。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馮興元:「 我們的成本是上升的,無論是勞動力,還有其他資源的投入,中間消耗品的投入成本是上升的。 成本上去他可能關門嗎,或者減少僱用人員。所以不能單純的怪企業家,整個宏觀環境、中觀環境、微觀環境都發生了惡化。」

《法廣》專題認為,中共政府多年來一直大力阻止國有銀行體系向各種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的生產商放貸。當局的政策導致不少中小企業面臨信貸緊縮瀕臨破產的邊緣。像浙江地區一些中小企業被迫求助於利息可能高達70%至80%的地下錢莊,使企業無力擴大生產。同時,許多企業面臨工人不滿生產環境惡化和低工資而引發的罷工潮。中國作為過去被譽為安靜的「世界工廠」已經不存在了。

目前,全球需求下滑,加上來自一些鄰國的低成本競爭,中國製造業經營越來越艱難。

經濟學者指出,中國沿海企業需要大量的技術升級,尤其是向高端升級。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喬希•諾布爾指出,國企是中國經濟發展市場的主體,佔據了大量的優勢資源,但國企的高層考慮的是自己如何積纍更多的政治資本,從而在政治上更上層樓。這樣的目標選擇,決定了企業不是把精力放在研發設計、產品創新、品牌建設上,那樣可能自己栽樹後人乘涼。喬希•諾布爾認為,中國製造業向高端轉型,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新唐人記者劉惠、宋風、黃容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