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37死 批:要面子不要裡子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7月24日訊】在這場北京水災中,當局救援不力、城市排水系統嚴重落後等問題,可以說是暴露無遺。大陸媒體批評:在城市發展中,中共當局只重視城市外表,不重視地下排水設施,根本就是典型的「要面子,不要裡子」。

7月21號北京市區的這場暴雨,平均降水量達每小時170毫米。暴雨之下,北京市區從二環到四環,20多座立體交叉橋積水,交通中斷,很多汽車被淹沒。

官方通報,截至23號,已有37人因暴雨死亡,7人失蹤。暴雨造成經濟損失近100億,有近兩萬輛汽車受損。

但網友對官方的統計數據表示質疑。家住房山龍寶峪的網友爆料說:這邊死了200人都不止,邊上大棚住的人家全都空了,一片廢墟,連棺材都在馬路中間擋著。有個小女孩(剛)下917(路公交)直接被水沖走了,沒人救援,沒人報導。

民眾對當局的施政能力也感到非常不滿,網友寫道:居民淹死在二環快車道上,這簡直是北京市執政者的恥辱!

媒體揭示,北京排水系統的設計標準很低,只能應對1到3年一遇的降雨。存在的問題包括:設施建設滯後,設施老化,管理缺陷造成地下設施無法安全運行等。

而由於城市規劃不合理,擠占了排水系統的升級空間,造成中國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很難大幅升級。上海《東方早報》報導指出,中國在以前的發展中,一直是「重地上、輕地下」,只重視城市外表,不重視地下排水等設施的建設,「要面子,不要裡子」。

北京市民華頗:「北京搞到很光鮮,是為增加自己(官員)往上爬的資本。那就得讓人看得著,而地底下是看不著的。」

但相比現代北京城的「每逢暴雨就成災害」,故宮西北角外的古城池——北海團城,雖同樣位處暴雨中心,卻無絲毫積水。團城內600年前明代所建的排水系統,仍然運作良好,地面只是稍顯潮濕而已。

朱健國:「對老百姓的重視程度還不如明代嘛!明代的北京城、清代的北京城,那時候大雨暴雨的防水體系的建設都還高於現在。」

朱健國:「那麼北京暴雨,現在看來,不是淹了北京城。而是民怨淹了北京城。它激起了更大的民憤, 。」

去年(2011年)6月23號,北京在遭遇大雨後,地鐵被淹,首都機場和故宮汪洋一片。當時民眾嘲諷說:「到北京來看海」。

新唐人電視劉惠 李謙 蕭宇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