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游走於邊緣的紅色作家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10月12日訊】中國作家莫言贏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消息傳出,引發熱烈反響的同時,也引起不少爭議。繼續,我們帶您了解,作家莫言的生平記事。

這裡就是莫言出生和成長的山東高密東北鄉。莫言原名管謨業,在寫第一本小說時,起了筆名“莫言”,警惕說話直率的自己,要少說話,以免惹麻煩。

今年57歲的莫言,因“文革”而輟學,在農村勞動多年,1976年當兵,1981年開始創作小說,他的作品充滿著“懷鄉”和“怨鄉”的複雜情感,這跟他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莫言:「一個孤獨的少年,就牽了一頭牛,在那個地方整個上午,有的時候整天都不回來,舉目看到的就是藍天、白雲,天上的鳥、地下的青草、螞蚱等各種小動物,帶著那頭牛,非常孤獨。」

莫言堪稱量產作家,長篇小說11部,中短篇小說100多部,其中「紅高粱」奪下柏林影展金熊獎,奠定了莫言在文壇中的地位,成為中國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 趙明:「我覺得選擇他,最大的一個原因可能也就在於,他的這個作品的包容性是比較強的,然後我們通過他的作品,可以體驗到很多,作者包括讀者的內心世界,以及對歷史的一種看法。」

沒東西吃是莫言抹不去的幼時記憶,幽默是讓自己活下去的方式,莫言曾說體認到自己最大弱點是懦弱,懦弱會讓人不敢堅持真理,莫言也把敢於堅守自我的人物微妙的表現在小說中,2009年的最新作品「蛙」挑戰大陸的一胎化政策,深入的控訴計畫生育對中國人的殘酷殘害。

30年的文壇生涯,莫言也常深陷爭議的漩渦,他的作品被認為是遊走在中共包容和政治禁忌的鋼索上,批評說,他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身分的幫助下,圓滑地避免了和中共爆發嚴重的問題。

博客主、記者 溫雲超:「莫言兩個字,其實就是不要說話的意思,也就是中國政治犬儒現狀的一個很真實的寫照。莫言得獎的話,對中國來講,對一個普通人傳遞一個資訊就是,你其實可以跟這個專制政權,作為他的幫兇,那你只要文學上有足夠多的貢獻,你就有可能得到國際最高獎項,這在道德意義上,和它本身的政治意義上,我想都會造成一個深重的災難和後果。」

中國文學專家陶健(Eric Abrahamsen)稱莫言是“非常精明,知道哪些能寫或不能寫。”

新唐人記者 韋青一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