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煎盤粿」道地早餐飽足口感佳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3月13日訊】雲林在地小吃「煎盤粿」,是許多北港人從小吃到大的好味道,店家將把粿煎到外皮酥脆,加上滷大腸、或是荷包蛋,配上一碗特製的柴魚湯,淋上米漿和醬油調製的沾醬,味道特別香,北港人最愛把它當早餐,光是北港街上就好多家。到底有多好吃?馬上帶你去品嚐。
煎到酥脆的粿,加上滷的非常透,入口咬幾下就化開的滷大腸,或是加上一個荷包蛋,淋上米漿和醬油調製的醬料,甜嫩可口;這是雲林北港人從小吃到大的早餐「煎盤粿」,附上柴魚湯,份量十足。
煎盤粿業者 蘇淑琴:
「柴魚、醬油加點調味(要熬煮多久),煮一小時多,煮越久味道越好,煮久一點味道才會出來,比較香,才有柴魚味。」
顧客:
「他(老闆)製作的粿沒有加粉,因為加粉吃下去會胃酸,會不舒服,如果胃不好的吃了,一下子胃就會不舒服,這家吃再多都不會。」
顧客:
「滷大腸有煮爛,有煮爛才好吃,不煮爛也不好吃,這大腸頭都要煮爛,這裏賣的便宜。」
還有大學生特地揪團來吃 。
顧客:
「從小時候就吃這個(煎盤粿),我們現在在大學,會懷念這個味道,所以回來吃這個(煎盤粿)。」
老闆娘忙著煎粿,老闆在後頭忙著製作隔天要賣的「粿」;先把在來米磨成米漿,淋上滾燙的熱水,還得不斷攪拌才行。
煎盤粿業者 許瑞文:
「『米漿』倒下去時,就是要攪動,五分至十分就得打開,打開攪到手攪不動的時候,這樣就好了,好了後我再蓋鍋就要算時間。」
蓋鍋再蒸3個小時,才能做出紮實Q彈的「粿」, 食材雖然簡單,但卻是北港人難忘的古早味。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月秀 廖立雰 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台灣僅存三座牛墟之一 到北港牛墟尋寶去
2020-01-23 22:02:03「牛墟」是早期交易牛隻的市集,現在,台南善化、鹽水和雲林北港還保有「牛墟」,但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今的「牛墟」變成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帶大家一起到北港牛墟,體驗這樣特殊的傳統文化。
-
北港巷弄燈會2月7日登場 遊客已先睹為快
2020-03-26 09:23:51雲林縣北港鎮每年都會舉辦的元宵節萬人踩街盛會,今年因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停辦,但北港燈會仍如期在7日登場,5大燈區之一的巷弄燈區,也正在緊鑼密鼓趕工當中,帶您先睹為快。
-
85歲老屋變豪宅 工藝家夫妻費6年精心打造
2021-08-31 23:04:14雲林北港有位傳統工藝家王雅欽,他和太太花了六年的時間,將一棟85年的老屋,改造成一間奢華、有質感的豪宅,屋內所有的設計都由兩人一起討論、規劃,並且用最省成本的材料跟方式來打造,現在這間豪華的老房子,也成了當地的打卡熱點。
-
2022燈會原鄉在北港 巷弄燈會處處驚喜
2022-02-14 22:44:06雲林北港是台灣燈會的發源地,也被稱為是花燈原鄉,從早期傳統電動花燈,到近幾年傳統花燈及融合光影藝術的北港燈會,成為國內元宵節知名燈節之一。今年除了規劃六大燈區外,還結合一系列的市集及藝文活動,相當有看頭。
-
繼麥寮虎尾後 第三間獨立書屋在北港啟用
2017-08-08 22:22:19繼雲林 麥寮、虎尾都有獨立書屋之後,北港人,也有自己的書屋了,由北港諸元醫院院長韓明榮,無償提供的60年老房子所改建而成的書屋,希望成為 大北港地區 居民 的藝文推廣中心。
-
移居北港當「新住民」 老屋活化的新典範
2020-04-09 22:02:32歡迎回來。最近雲林北港,有不少年輕人從北部移居來當「新住民」,他們紛紛改造當地五、六十年的老屋,保留一點原味來開餐廳,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
暗巷華麗變身 北港「兩光巷」成打卡點
2019-07-15 21:29:05雲林北港鎮的義民路上有一條名為「兩光巷」的小巷,它原本只是一條昏暗的小巷子,最近經過兩位在地藝術家的設計打造,居然華麗變身,成為文青味濃厚的打卡點,一起來看看這條「兩光巷」。
-
供二手玩具免費玩 古稀老翁再創事業第二春
2021-11-02 22:38:15雲林北港有位70多歲的爺爺,三年前把家業交棒第二代退休後,選擇從事二手玩具的修繕、買賣,他不但無師自通學會修理兒童電動車,同時還把修好的車,免費帶到公園給小朋友玩,小朋友看到他來了都像看到聖誕老人一樣,開心的歡呼。
-
婦唱夫隨回鄉創業 洋女婿愛台灣人情味
2021-09-09 22:10:06吳美蒨和郭育涵都是雲林在地的北港人,因緣際會下,兩人都把另一半帶回北港創業,一個遠從巴黎引進藍帶法式甜點,另一位是西餐料理,在家庭和事業的衝擊下,磨合出新秩序,如今在地方的小市場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們是如何做到呢?透過鏡頭帶您去看看。
-
開台400年顏思齊故事展 體驗台灣大航海時代
2021-11-01 22:09:59明朝末年,大批漢人跨過黑水溝渡海來台,相傳被譽為「開台王」的顏思齊,也是1621年從雲林縣水林鄉登陸,讓當地有開台第一庄的稱號。今年適逢400周年,雲林縣政府在北港糖廠,策展顏思齊故事展,讓民眾體驗台灣大航海時代。
-
18歲小提琴家鄭逸豪 悠揚旋律觀眾沈醉
2017-08-28 21:56:02再來看到,台灣18歲小提琴家鄭逸豪,就讀於美國知名的科帝斯音樂學院,上週末(26日),在雲林北港文化中心,舉辦獨奏會,與桃園縣東興國中弦樂團一起演出,純熟的高難度技巧,帶領觀眾進入悠揚的音樂世界。
-
北港五湖四海宴 108位工藝家展現好手藝
2018-09-26 23:00:04第五屆「笨港五湖四海宴」,中秋節連假在雲林盛大登場,活動集結全國108位工藝師的創作,用熱鬧辦桌的方式,呈現傳統工藝家的生命力,許多民眾攜家帶眷,用行動來支持這項活動。
-
「藤藝人生」廖勝典作品北港工藝坊看得到
2017-09-21 23:38:36歡迎回來。雲林藤藝大師廖勝典,在北港工藝坊舉辦首次可摸、可坐、可摔的「藤藝人生工藝展」,精細的工法,加上貼心客製化的設計,不管是年輕人或是老人家都相當讚賞。
-
雲林海線社大成果展 豐富多元吸引人
2018-07-10 21:53:16雲林海線社區大學期末成果展,(7日)日前在北港鎮立體育館登場!學員們展現豐富的學習成果,也有民眾當場受感動,表示要報名下學期的新課程。
-
「北港滯洪池」地方人士盼結合歷史成亮點
2021-09-28 22:03:18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局,在雲林北港水林交界的台糖地,設置一處可蓄水133萬噸的「滯洪池」,因為這裡相傳是開台王顏思齊,當年登陸台灣的地方,今年適逢顏思齊開台400周年,地方人士希望能結合生態和歷史,讓這邊成為北港新亮點。
-
第七屆北港巷弄花燈 千盞竹燈超壯觀
2021-02-23 21:41:53歡迎收看今天的好樣Formosa。北港朝天宮在1965年,舉辦過第一屆元宵節花燈展覽,讓雲林成了台灣花燈的故鄉,到北港看花燈,是不少長輩的兒時記憶。今年,雖然雲林北港燈節取消了,但北港工藝坊的「巷弄花燈」展出第七年,今年主題燈取名「竹本祭水巷」,運用千盞燈泡,搭配數百支竹子營造出元宵節的氣氛。
-
工藝世代傳承!笨港五湖四海宴
2017-10-03 23:15:12由雲林北港文史工作者蔡享潤,所舉辦的笨海五湖四海宴,今年邁入第四屆,共有111位來自全國的傳統工藝家報名參加,希望讓國人認識傳統工藝之美。
-
南北二位周秀惠拼布聯展 讓遊客驚艷
2018-05-28 22:06:55雲林北港工藝坊近期有一場非常特別的拼布聯展,這是來自雲林跟台北的兩位藝術家共同展出,巧的是兩位藝術家都叫周秀惠,他們是因為臉書而結緣,南北周秀惠的拼布作品各具特色,讓遊客驚艷。
-
再現「神童」紙藝 工藝家王雅欽重回工作台
2021-03-15 21:55:35雲林北港傳統工藝家王雅欽,是個紙糊工藝師,三十年來,他以巧手打造紙神像,作品大部分都免費送給廟宇收藏,或是參與燈會展示,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
雲林海線社大課程多元 榮獲全國優等獎
2018-12-29 21:02:28雲林海線社大29日在北港體育館舉辦學期成果展,社大學員從八十歲老人到小學四年級的小朋友,學習課程從靜態到動態多達70門,豐富多元的內容,加上講師的用心,讓他們榮獲全國評比優等獎的最佳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