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76】三、中共拉攏發展半導體 晶圓雙雄一去不回頭?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03 月 15 日訊】去年底,國內晶圓大廠聯華電子,通過投審會決議,赴大陸企業合資設立12吋晶圓廠,而且,還由曾經一手操盤和艦晶圓廠的第一把交椅,徐建華,來掌舵。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間點,好像恰巧搭上了中共積極推展半導體產業的順風車。與此同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在年初的法說會上,釋放可能前往中國設廠的訊號。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中國利多拉攏下,是否正面臨歷史轉折點的十字路口?帶您一起聚焦探討。

 

聯電榮譽董事長 曹興誠(2010.7.26):「這個案子(和艦案)其實兩年前就該結束了,繼續拖到今天,其實是一個很不恰當的事情。」

2001年起,透過海外公司,輾轉在大陸江蘇設立的和艦科技8吋晶圓廠,因為「偷渡」疑雲,成為檢調緊盯目標,官司纏訟將近六年才落幕。不過,真正的關鍵人物,其實還有他。

時任江蘇和艦科技董事長 徐建華(2005.2.17):「相信我是清白的,所以我盡力來,會循正常管道來洗刷我自己的清白」

鮮少在媒體面前曝光,他,就是徐建華,2001年,一手為聯電打造江蘇和艦廠,2003年建廠完成啟動量產,在台積電上海廠成立之 前,和艦廠成為在中國僅次中芯、華虹的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回到台灣之後,擔任聯電資深副總經理,今年1月9號,遞補聯電董事,擠身權力中心,更是外傳聯電 的接班人物。

財訊雙週刊總編輯 梁寶華:「徐建華其實對於整個聯電來說,他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戰將。那個時候聯電,那個時後曹興誠還是當家的時候,他是非常積極想要跟台積電一決高下」

曹興誠原先打算,透過徐建華,以及和艦廠反撲壓倒台積電,不過好景不長,當時卻面臨中共扶植自有的中芯半導體。和艦遭遇亂流經營慘澹,被台積電上海廠後來居上。2013年中國半導體市場,和艦營收只位居第八。

即便前進中國的目標沒有達成,和艦廠成效也不明顯,不過聯電不願放棄在中國的布局,徐建華辛苦打下的人脈更不能放棄。2014年底,聯電向投審會提出申請通過,以自有資金4.5億美元,加上和艦2.6億,總計7.1億美元,和廈門市政府合資成立聯芯公司,設立12吋晶圓廠。

財訊雙週刊總編輯 梁寶華:「那我們又可以看到,這又是一個聯電在未來希望能夠,最起碼在整個晶圓代工上面板回一成,最重要的一個計畫。」

聯電和曹興誠在和艦後,事隔十年,再次嘗試進軍中國,外界認為除了賭在12吋晶圓廠可能縮小與台積電的差距,更希望打敗格羅方德( GlobalFoundries),奪回晶圓代工市占率第二的寶座。無獨有偶,過去態度一向比較審慎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近期似乎有些轉變。

法人投資者:「為甚麼你要在大陸建立另外一個20奈米製程?」

台積電董事長 張忠謀(2015.1.15):「因為看起來成本會很高,我們來談負的一面,如果你失去這個生意,那就更糟了。」

張忠謀坦承,台積電在中國的晶圓廠將會不斷擴充,台灣晶圓廠兩大雙雄不約而同眼光放到中國市場,除了看到龐大商機外,其實另有原因。大陸官方, 自2014年起,抬出晶片生產國產化的隱性規則,注資扶持地方半導體產業鏈,對海外業者,抬出多項利多優惠,國際大廠三星、Intel早已設廠對岸,對晶 圓雙雄,形成龐大壓力。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 劉佩真:「因為中國官方目前正大量的培植,那麼要使得它們的一個晶片要國產化,或者在當地生產」

2014年6月,中國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首期用6000億新台幣的規模,扶植晶片產業廠商,包括晶片設計的展訊,晶圓代工廠的中芯國際, 封測端的江蘇長電。以入股、收購方式,掌握上下游股權。今年更傳出,中國神州龍芯有意收購AMD超微,中國電子CEC意欲收購邁威爾科技 (Marvell),官方瞄準華人企業下手,台灣晶圓雙雄更是目標。

台北科技大學研發總中心執行長 宋國明:「我想全世界半導體的設備你都買的到,你只要砸錢都買的到,最重要的是人才,而這個人才呢,就是建廠的人才。」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 劉佩真:「所以他們可能會以一個比較高薪的這樣一個方式,來搶奪國內半導體技術的一個人才,來迅速縮短跟整個海外市場技術上的一個差距。」

根據中共國務院《推進綱要》,中共打算2020年,達到16/14奈米量產化,學者對於現階段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世代的看法,雖然稍有差異,但普遍認為,這個差距正在快速縮小。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 劉佩真:「台灣目前半導體的技術還是領先中國大陸,大概有三個製程的一個世代。」

台北科技大學研發總中心執行長 宋國明:「製程目前來講,主流還是以28奈米,中國大陸那邊,大概是40奈米,算是上一代的製程,可是如果它們在晶圓的製造突破之後,實際上來講他們跟我們之間只差了一代。一代的話是18個月,也就是一年半。」

為掌握半導體發展,中共官方不惜下重手,手機晶片廠高通遭開罰百億人民幣,成為反壟斷犧牲品,逼得高通只好主動示好,幫中芯國際調教 28 奈米製程技術,還把訂單移轉到中國。台灣原先是中國晶片進口的最主要來源國,中國晶片產業的崛起,不可能對台灣沒有影響。

台北科技大學研發總中心執行長 宋國明:「它有能力培養它自己的生產體系跟銷售體系,它相對會回來把你壓垮。」

國內晶圓大廠面臨關鍵決擇,矛盾的是不前往中國發展,很可能在外商擠壓下,居於落後,前往設廠,技術遭覬覦風險揮之不去,一旦再有類似台積電 《梁孟松叛逃事件》再度發生,難以想像,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學者指出,技術遭到追趕只是時間問題,解套的辦法,或許趁對岸企業尚未做大前,先正面迎擊。

台北科技大學研發總中心執行長 宋國明:「乾脆去那邊,我就開放,跟你做競爭,而且這競爭過程當中,我們可能還有一點優勢。因為原創者是我們,要怎麼樣去修改,我們比較有多的機會,可以贏它們。」

2007年,中共大力推展面板、太陽能、LED產業,造成全球產能過剩,引發台灣三大「慘業」問題,如今半導體產業,已經成為台灣最後一片的守衛雕堡,學者專家疾呼,勢必要密切關注後續發展,但事情也不是沒有轉機。

台北科技大學研發總中心執行長 宋國明:「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已經30幾年了,所以它已經朝高精密度,及高財力的方向走,所以這個產業理論上來講,我們不認為它投了六千億台幣,有辦法左右這個產業的未來發展。」

財訊雙週刊總編輯 梁寶華:「光只是這種所謂技術上面竊取,或者是學習,當然它會加快一些趕上的速度,但是實際上真正的,我覺得還是技術人員本身的培養,跟企業文化,深層的建構。」

國內半導體產業面臨中共刻意拉攏之際,打算以中國市場逆襲反撲的聯電,還有正著手考慮設廠的台積電,該如何思考下一步對策?考驗企業大老們的智慧。

文字採訪:沈唯同
攝影剪輯:高建倫 陳輝堯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