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生病了?隨機殺人案後的集體省思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06 月 02 日訊】近八年來,台灣社會出現六起隨機殺人案,很多人的答案是,社會生病了。但事發後幾天,只見媒體瘋狂追逐著受害人和加害人,輿論轉向對死刑存廢的討論,而社會到底生了什麼病?政府或個人,如何做,才能減少悲劇的再次發生?我們帶您看見,黑暗過後,台灣社會開始出現,理性思辨的結構性反省。

古箏老師 張稚英(2015.5.30):「我們的社會出問題了,我們的社會生病了。」

難掩激動,女童的古箏老師自責道歉,更直指社會出了問題,因為,女童慘遭割喉,已經是台灣社會,八年內的第六起隨機殺人悲劇。

小學生家長:「我覺得問題不是在學校,真的是整個社會上面,好像為什麼青少年,或者是二、三十歲的,為什麼心裡這麼不安?」

校園安全亮紅燈,學生家長人心惶惶,但嫌犯的心理人格偏差,親屬也不明所以。

龔重安哥哥:「我也一直搞不清楚,我弟弟為什麼會這麼大的差異?以前他明明就是好的,怎麼變成這個樣子?」

八年發生六起隨機殺人案,2012年曾文欽對11歲男童下手,曾因此立法學校一公里內,不得設置電動玩具店,但這次龔重安卻直接翻過圍牆,進入校園。

小學生家長:「你說防範措施,講真的有用嗎?學校把圍牆加高,有用嗎?社會的風氣都不變好…」

集體的恐懼與不安,讓輿論還沒檢討「怪物如何養成」,就先導向「能不能賜死怪物」的死刑存廢問題,法律學者興嘆,「民眾開始獵巫,對象是行為人與廢死團體。」廢死聯盟發表聲明,表示割喉案同感心痛,呼籲社會「只能一起面對」。

社會民主黨文宣部主任 苗博雅:「這樣子沉重的一個問題,並不是憤怒可以解決的,這樣子沉重的問題是要理性討論,以及尋找真正的解決方式,才能夠避免下一次悲劇的發生,如果說我們只有把眼光集中在死刑,卻忘了看其他更重要的角落,例如說教育,例如說我們的就業率,例如說我們的社會文化,那我們必須很悲觀的說,按照日本的經驗,日本也有死刑,但是日本的隨機殺人案,在社會結構崩壞之下,還是不斷的在發生。」

相信大眾討論隨機殺人案的初衷,都是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受害者,但社會能否擁有足夠理性,冷靜的去反省,整個社會結構,與現代社會下的人心疏離,恐怕才能真正降低,下一次的可能悲劇。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宗翰 張芝瑄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