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93】二、「他們有槍 我們有花」包容與愛化解恐怖暴戾|新聞最聚焦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12 月 05 日訊】上個月13號,法國巴黎,爆發大規模的恐怖攻擊,導致13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的慘劇。而在今年初,巴黎就已經面臨恐怖威脅,爆發震驚國際的《查理周刊》槍擊案。我們不禁想問,究竟恐怖攻擊,為何鎖定法國?而在恐怖主義蔓延的此刻,人們該如何面對?是恐懼、回擊,還是有其他的辦法?帶您探討。

夜半音樂廳傳出連續槍響,人群驚慌奔逃,13號夜晚,巴黎一連爆發八起恐怖攻擊。 

一夜之間,「光城」巴黎風聲鶴唳,法國總統歐蘭德宣布法國進入緊急狀態,同時封鎖國境。

法國總統 歐蘭德(2015.11.13):「第二項決定是關閉邊界。我們必須確保任何人都不能回來做出這樣的事,同時確保犯下這種罪行的人,在試圖離開這個國家之前被逮捕。」

一連串的恐怖攻擊,共造成超過13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伊斯蘭國宣稱犯案,並預告將攻擊更多地區。

法國民眾 Mr. Savane(2015.11.14):「我為法國感到很心痛,我很難過,這樣很不好,這是不對的。」

法國民眾 Florence(2015.11.14):「說實話,我是在巴黎出生、長大的。我們愛這個地區,我們從沒想過離開這裡,但在昨天,我心裡想:『我們要留 在這嗎?』但,是的,今天很清楚了,我們必須留在這,住在這,我們必須繼續作戰,我們絕對不能屈服於那些人。我們要繼續住在這裡,一如往常,即使這很 難。」

法國電視台採訪片段(2015.11.14):「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你知道為什麼這些人要做那些事嗎?知道,因為他們太太太壞了。」 

一名叫做布蘭敦的小男孩,在恐怖攻擊隔天,在恐怖攻擊最嚴重的巴塔克蘭劇場外接受記者採訪,說出自己的害怕。一旁的爸爸聽了,這樣說。

法國電視台採訪片段(2015.11.14):「我們要多加小心,我們應該換房子。別擔心,我們不需要換房子,法國就是我們的家。可是這裡有壞人,爸爸。 是啊,可是到處都有壞人。他們有槍,他們會 殺了我們,因為他們真的真的很壞,爸爸。沒關係。他們有槍,我們有花。可是花什麼都不是,花是,花是。嗨,你看看,每個人都送來花,它們可以對抗槍。是保 護我們嗎?沒錯。蠟燭也是嗎?蠟燭是讓人們不要忘記去世的人們。這些都是保護我們的嗎?這些花和蠟燭?是。」

小男孩露出微笑,似乎安心不少。溫暖人心的對話,被國際媒體大量轉載,中文、俄文、泰文,各種語言紛紛出現,全世界似乎找到力量,面對恐懼。

法國電視台主持人Yann Barthes VS. 巴黎小男孩 Brandon(2015.11.20):「學校的人有看到你接受採訪嗎?有的,我的老師有在電視上看到我。他們說什麼?他們說,你怎麼想辦法上電視的?」 

法國記者Martin a Wembley VS. 巴黎小男孩 Brandon(2015.11.20):「你有跟學校的好朋友說發生了什麼事嗎?有。那你說了什麼?我說我喜歡花。」

這樣的力量,也展現在法國的共和國廣場。 

一個接一個上前擁抱,一位年輕的穆斯林矇上眼睛,張開雙臂,紙板上寫著「我是一個穆斯林,有人說我是恐怖份子,我相信你,你相信我嗎?如果是,擁抱我吧。」

一個接一個上前,還有人感動的流下淚水,從白天到夜晚,這位穆斯林擁抱了數百人。

年輕穆斯林:「我要謝謝你們每一個給我擁抱的人,我這麼做是想告訴所有人,我是一個穆斯林,但不代表我就是一個恐怖份子。」 

不過,回首2015年,今年初,巴黎還有另一起恐怖槍擊。 

1月7號,恐怖份子闖入《查理週刊》巴黎總部持槍掃射,四個地點共導致17人死亡。一年兩起震驚國際的恐怖攻擊,不禁讓我們想問,為什麼又是在法國? 

從2014年9月以來,法國積極參與空襲伊斯蘭國,更連續幾年出兵非洲,對抗存在於非洲撒赫爾地區的極端組織。

前駐法國代表處副代表 薩支遠:「他出兵非洲已經好幾年了,所以很引人注意。像法國最近還有航空母艦,航空母艦一去,他就可以直接炸射這些IS的份子,對不對?所以呢,法國就一個很引人注目的國家。」 

不過除了法國在國際的反恐行動之外,在11月的恐怖攻擊當中,法國在調查嫌犯背景的同時,似乎還發現另外一個原因。

前駐法國代表處副代表 薩支遠:「結果發現這些人喔,總的來講,大概有七、八個都是在法國成長的人。都是父母親,回教國家,原來的殖民地或者保護國,他歸順、歸化法國之後,在法 國養出來的第二代。可能歸化的第一代,他們對於歷史以往的、殖民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他們已經消化掉了,可是第二代沒有辦法消化。第二代就想到爸爸當年如 何,他們前面那一代的人曾經被殖民過,所以他第二代沒有辦法消化掉。結果就是說,年輕的一代,他要找其他的出路,所以就造成他,跟第一個講的因素,宗教 的需要,對曾經殖民過他們早年的國家,以往的這些不平,加在一起。就造成現在有比較為數多的,現在不錯,在全歐洲來講的話,法國的年輕人投入IS的比例算 是很高的。」

在《查理週刊》槍擊案爆發之後,法國知名導演盧貝松也曾發表公開信,檢討法國社會存在的問題。信中寫到,「我們是一個建立在金錢、利益、隔離和種族歧視基 礎上的社會,在很多郊區,25 歲以下的失業率高達 50%,你會因為你的名字和你的膚色被嚴重邊緣化。你每天都會被用怪問題質疑,永遠被隔在門外,也沒有人會替你打抱不平。在這樣的狀況下,到底有誰能好好 生活下去?有誰能這樣好好發展自己的人生?」並寫到,「我呼籲這個社會的強者、大老闆們、和所有領導,幫助這些長期受到侮辱的年輕人吧,讓他們好好的融入 我們的社會。」 

澳洲電視台主播 Waleed Aly(2015.11.16):「伊斯蘭國的領導者應該非常高興聽到,巴黎發生了這起慘無人道的恐怖攻擊後,在英國、美國及國內都傳出穆斯林遭到威脅與 攻擊的事件,因為這就是這個邪惡組織的陰謀。如果他們可以讓穆斯林成為西方國家的敵人,那在法國、英國、美國以及澳洲國內的穆斯林,就會因為走投無路而投 奔伊斯蘭國。」 

巴黎恐怖攻擊之後,伊斯蘭國再對全球預告戰火,法國總統歐蘭德也誓言殲滅伊斯蘭國,但究竟,面對恐怖主義和恐怖攻擊,這是否是唯一途徑?

法國政治顧問 Yannick Le Guern:「武器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無效的,是在以仇報仇,以戰爭對恐怖。我們去轟炸(恐怖份子)。必須改變我們的想法。對付恐怖主義我們的第 一反應是報仇,但我們要停止報復行動,要想避免此類恐怖事件的發生,我們自身必須停止傳播恐怖和戰爭。」

抗議民眾(2015.11.2:「不要轟炸敘利亞,不要轟炸敘利亞。」

高喊口號,數千位英國民眾走上倫敦街頭,抗議英國出兵敘利亞。在德國,也有數千位民眾發起同樣的行動。

政治顧問Yannick Le Guern:「在法國,我們曾擁有傳統的典範,普世的價值,我們法蘭西的格言是自由、平等、博愛,要把它們重新找回來,我們曾經是啟蒙精神、智慧和哲學的 使者,所以要通過教育學會彼此尊重,尊重彼此的尊嚴。應該將多元文化變成一種跨文化間的交流,建立不同文化間的橋樑。」

從中東地區跨越大洋,恐怖主義持續蔓延,到底全球該如何面對?似乎沒有人可以給出完整答案。不過我們似乎已經可以確信,打擊與對立,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採訪撰稿:張祺翎
攝影後製:盧天常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