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廠 見證台灣建築材料的興衰史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3 月 21 日訊】時光倒流,來到民國65年,那時候的花蓮富田地區磚瓦窯業非常興盛,全盛時期高達5家窯廠在經營,我們帶您來看到,光復鄉一家45年歷史的磚廠,一天就可以生產10萬塊紅磚,隨著時代改變,現在,這家花東地區僅剩的紅磚窯廠,也走入了觀光的行銷模式。

三百萬塊的紅磚,還有變形磚、火頭磚、清水磚,這裏是花蓮光復鄉老窯廠的壯觀畫面,不過一旁年代久遠已除役的機器,說明製磚窯廠的沒落。

紅磚業者 謝芬卿:「它顏色也比較多變化,很多人說這火頭磚好有生命,每一塊的顏色都不太一樣。」

紅磚業者 羅金蓮:「做磚的工作,又辛苦又髒,沒有人要做,但是做出漂亮的磚,那種成就感很值得了。」

紅磚業者 謝建輝:「現在老師傅凋零,你說要砌這種磚牆,他必需要有一定的基礎,那水泥只要灌漿灌下去,鋼筋、料沒出問題,其實等時間等它乾了,紅磚牆不是,你還要對準。」

超大煙囪是磚廠最明顯的標記,火候的控制,關係到製磚的成敗。

紅磚業者 謝芬卿:「整個工廠的靈魂的人物,他每個小時都會來看火眼,看裡面火花呈現的是什麼樣子,他來決定煤炭要多一點,還是風力要大一點。」

因法令關係,目前製磚的土只能向民間購買,加上建材的改變,老師傅凋零,年輕人不願上線,磚廠漸漸式微,直到老窯廠改頭換面,變成觀光工廠,才獲得一線生機。

紅磚業者 謝芬卿:「那時候覺得太苦了,為什麼五、六點要起來疊磚,長大之後,聽到爸爸媽媽決定轉型做觀光,就覺得說,這個紅磚是養活我們全家,就決定回來幫忙,再重新認識紅磚這個產業。」

長長的磚窯、大型的老台車、壯觀的打包區、還有半成品的灰色磚、已完成的紅磚,正在靜靜的,見證著,台灣的建築史。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台灣花蓮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