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進入生活 機器人時代來臨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10 月 09 日訊】近期機器人已經成為各產業的發展重心,除了工業用途之外,服務型、家用型機器人,也開始現身在日常生活場域中,資訊業者就指出,智慧機器人目前已經跟全台各大銀行業者合作,幾乎80%的問題,現在,都能用機器人解決了。
Microsoft Cognitive Service影片:「我看到兩人的臉,40歲的男性看起來很驚喜,20歲的女性看起來很開心。」
拍張照片,Ai人工智慧系統,自動辨識年齡和心情,不只是噱頭,如今更將介面應用在最熱門的機器人領域。
機器人 VS. 科技資訊公司技術顧問王威捷:「我想要查詢一下「喜事年年」的保單的繳費狀況,喜事年年壽險,契約效力為正常,下次的繳費,逾期為2016年10月24日。」
不管是保單效期,還是應繳總金額通通都能對答如流,這是國內科技業者開發的智慧機器人,結合微軟提供的認知介面(Cognitive Services),還有對話機器人架構 (Bot Framework),打造不同媒介的客服機器人。
科技資訊公司產品事業處處長 江明祥:「我們給了它一個不同於其他機器人的大腦, (語音辨識度)現在其實都超過九成了,意思就是說,其實可能都比人還好,意思是說,我講出來的每一句話,你辨識出來的每一個字,其實判斷的對跟錯的百分比,可能不會比電腦好。所以這個這幾年來,這樣的一個技術的提升,其實在這一塊就有很大的進步。」
如今機器人扮演金融機構、大型企業第一線服務人員,已經不是新聞。而網路上,也興起所謂「聊天機器人」,消費者可以利用通訊軟體與機器人對話,達到精準化行銷與客製化服務。日本LINE與微軟公司去年合作推出了名為「ms_rinna」的LINE帳號,並將角色設定為多話的女高中生「玲奈」,能與使用者互動聊天。
台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總經理 磯貝直之:「網路的價值,在於能確保將傳統的網頁,轉換為App應用,再來是Chatbox(機器人自動聊天),和Agent (人工智慧認知體系結構),我們相信Ai (人工智慧)是提供這些應用的最關鍵的元素和科技之一。」
業者指出,智慧機器人如今已經能做到即時問答服務,幾乎80%的問題都能用機器人解決,相關的趨勢也正在改變產業生態。
新唐人亞太電視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人工智慧」進入生活領域 漸成競爭力關鍵
2016-10-04 12:52:36近期機器人已經成為各產業的發展重心,除了工業用途之外,服務型、家用型機器人亦開始現身日常生活場域,資訊業者就指出,智慧機器人目前已與全台各大銀行業者合作,幾乎80%的問題都能用機器人解決。
-
微軟AI推動醫療產業數位轉型 實現照護無所不在
2017-03-14 20:54:13微軟深耕人工智慧與研發多年,搭配數十億筆的大數據資料與機器學習的運用,將人工智慧的技術擴展至製造、零售、服務業甚至是醫療領域。針對醫療領域,微軟繼提供整合醫院、醫師及病人的HealthVault個人健康管理服務平台後,再度結合機器人、語音服務、認知服務,成功推出Health Bot與Microsoft Staffhub服務,為醫療人員與患者提供深度個人化 (deep personalization)、對話智慧(conversational intelligence)與全球知識(world knowledg
-
台機器人權威:這三項東西機器人不懂
2016-05-04 13:01:05歐美日都想挖角的台灣機器人教父羅仁權,日前到美國矽谷參加「台美產業科技協會」,探討智慧機器人和自動化的未來,羅仁權還透露,有三項東西,是目前機器人學不來的。
-
和碩迎接AOE時代 AI機器人新品打頭陣
2018-06-08 21:25:56國內組裝代工廠之一的和碩,宣布全面進軍人工智慧,今天由董事長童子賢帶頭,大規模展示新品,秘密打造的全方位家用機器人,還有具備保全和定位能力的商務機器人,都是首次亮相,童子賢認為,AI將影響帶動電子產品發展,台灣更具備優勢。
-
這些職業 AI無法取代! 李開復開講解謎
2018-08-10 14:06:59前Google大中華區總裁,現任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昨天晚間,再度登台討論人工智慧問題,特別強調人工智慧,正面臨諸多挑戰,強調,有些帶動溫暖和情感的職業,是不會輕易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
財經趨勢4.0|Google讚台灣超水準! AI優勢好實力
2018-07-07 12:41:44首先來看到,美中貿易征戰的時候,聯電控告美光案,引起關注,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大陸記憶體廠,明年加入市場的前夕,美光如果遭到禁售,恐怕引發全球DRAM銷售版圖的洗牌,不過分析師認為,事件對美光影響有限,加上仍可上訴,產業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
微軟10億在台設研發中心!亞馬遜今來台布局
2018-01-11 06:54:03繼續來看到,看好台灣AI發展,科技巨擘微軟,在台灣設立全球第一座「AI研發中心」,今天(10日)正式揭牌,目標要在未來兩年,培育超過百名AI人才,從台灣的強項製造業開始協助產業轉型,再研發AI技術陸續導入台灣各行業。另外,今天電商龍頭亞馬遜也要來台灣,針對雲端運算,成立聯合創新中心。
-
華碩亮相機器人Zenbo 進軍居家照護
2016-05-30 21:13:13華碩搶在Computex展前,召開記者會,除了公布最新一代筆電、手機產品,其中最讓外界驚喜的,就是第一款居家機器人,不只可以和使用者對話,也能控制家中家電用品,或是貼近互動,就好像是台灣版的Pepper。
-
緯創拚AI加碼投資高雄 透露與微軟新進度
2018-01-05 20:39:51迎接AI時代來臨,科技大廠緯創資通,今天(5日)宣布加碼投資高雄,成立第二辦公室,將以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軟體產品研發為主,預計3年內,招募200位軟體研發工程師,緯創資通執行長黃柏漙也透露,與微軟合作的最新進度。
-
人工智慧進軍體育界 教練機器人陪練桌球
2017-10-20 22:47:10AI人工智慧也進軍體育界。日本業者推出智慧桌球機器人,不但像發球機一樣能不斷發球,還能預測桌球路徑,並掌握使用者的擊球習慣,更會自我學習改善球技,進一步引導使用者練習。
-
微軟新創加速器啟動 AIoT技術盼拋磚引玉
2018-11-19 20:25:09接著帶您關心,台灣的新創能量一直以來被產業界看好,台灣微軟就在今天宣佈,新創加速器正式啟動,希望能提供台灣的新創團隊雲端平台服務,協助團隊與產業、政府機構的客戶對接,並且連結全球的加速器,讓台灣新創走向國際。
-
廣達家庭日 林百里:工廠已用機器人生產
2018-04-28 20:44:08接著看到,廣達今天(28日)舉行家庭日活動,今年正逢集團30週年,董事長林百里展望未來,他表示,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以及5G,都是未來商機,林百里致詞時也感性的說,30年來大家一起創作、創新,從黑頭髮變白頭髮,血壓120變成150,歲月增長,我們的智慧,也一直增長。
-
微軟加碼投資!擴亞洲首座台AI研發中心納人才
2019-09-27 21:41:30帶您看到,越來越多的科技大廠,投入人工智慧發展,而台灣擁有優秀人才與自由開放的環境,吸引科技大廠進駐。微軟今天(27日)就宣布,加碼投資台灣,去年成立亞洲首座的AI研發中心,規模擴增到兩層樓,目前AI研發中心人數約100人,還將陸續招募台灣人才。
-
台灣機會來了!Google看準台灣AI 發展實力
2018-07-07 12:29:45今年有三家國際科技巨擘,紛紛選擇在台灣發展AI研發事業。來看到,Google。今年3月正式啟動「Google智慧台灣計畫」,持續以人才、數位經濟、建立生態系,協助台灣以人工智慧AI,來與全球經濟與科技趨勢接軌。
-
台灣微軟助陣!台中科大轉型智慧校園
2021-03-24 21:47:55台中科技大學攜手台灣微軟,打造智慧物流場域教室,結合軟硬體技術,應用在智慧物統系統、無人車智慧揀貨系統操作,培育跨領域人才,以及與產業接軌的技能。
-
2019MWC聚焦5大趨勢 台灣組團二度參展
2019-02-16 21:33:01距離不到10天,今年度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25日,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今年聚焦5大趨勢,尤其是5G和摺疊式手機,格外受到矚目,台灣也二度參展,在經濟部工業局支持下,號召中華電信、研華科技等台灣資通訊廠商,共組台灣館,前進MWC。
-
花博結合AI機器人 變身志工迎賓與導覽
2018-12-29 21:06:49現在連花博也有人工智慧(AI),安排4隻不同造型、功能的機器人,將成立AI機械導覽志工隊遊客服務,並定時上演精彩的機械舞蹈秀,不僅讓遊客體驗,更透過花博向國際呈現台中在地企業的科技實力。
-
郭台銘的AI大野心 攜手「Google大腦之父」
2017-12-23 16:03:50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積極布局人工智慧,又有新動作,除了有在AI領域30多年的李開復擔任獨董,還找上谷歌大腦創始人之一、中國AI教父吳恩達。14日,吳恩達在部落格宣佈成立AI新創公司,並在公開信表示,第一個策略合作夥伴,就是鴻海集團。
-
AIoT最新走向 前進日本CEATEC高科技展
2016-10-09 17:04:03關鍵時刻,帶您迅速掌握潮流趨勢,歡迎您收看財經趨勢4.0,我是沈唯同。 亞洲最大科技展,日本尖端電子資訊高科技綜合展,這星期在東京舉辦。幾乎日本每家電子大廠,都有參加,展示最新的產品與技術。帶您前進日本,一起去看看。
-
微軟設全球首座AI研發中心 關鍵人物在台灣
2018-01-13 16:27:35歡迎回來,台灣積極發展AI人工智慧,人才創新實力,成為各家大廠青睞,科技巨擘微軟,投資十億元,設立全球第一座「AI研發中心」,就選在台灣,除了看準台灣優秀人才,以及貼近市場,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更是產官學界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