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台智慧城市大調查 智慧城市進化中

城市智慧力自評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12 月 15 日訊】《財訊》連續兩年針對全台22縣市進行「智慧城市大調查」,持續了解各縣市政府在交通、健康、安控、政府、能源與建築上的智慧施政進展。為了凸顯城市個別的治理瓶頸與差異,今年,「智慧城市大調查」新增「智慧創新」的議題,希望能從中看見台灣地方的活力與創意。

《財訊》也同步進行全台民眾的問卷調查,一方面為各縣市政府找出市民的「需求」,同時檢視縣市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設,與民眾需求度、使用度間的落差。

各縣市民眾最需要的智慧建設-1
各縣市民眾最需要的智慧建設-1

雖然調查結果顯示,六都在智慧城市的推動與建設上,仍然居於領先地位,而且持續創新,顯示這是一場資源與時間的累積賽。但是,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已從由政府主導由上而下的施政,慢慢發展出由民間參與的模式,城鄉資源差異,將不再是智慧創新不足的藉口。

各縣市民眾最需要的智慧建設-2
各縣市民眾最需要的智慧建設-2

從今年的調查中《財訊》也發現,台灣已有縣市政府也跟上歐盟步伐,同步開放試煉場域,與民間資訊社群、社會企業及新創公司協作,真正從市民需求出發,成為一個共同創造(co-creation model)的過程,民間資訊社群的協作,在政府推動開放資料多年後,成為可能。

各縣市民眾最需要的智慧建設-3
各縣市民眾最需要的智慧建設-3

以台北市為例,即使是全台灣資源最豐富的縣市,卻也是最積極擁抱民間智慧的城市。


《財訊》報導,去年發生八仙麈爆事件,台北市政府第一次主動對社群發出求救訊號,將政府掌握的資料直接開放並串聯社群,一小時內完成,若由政府發包廠商可能需要數倍的工作時間。

之後,台北市受到強颱蘇迪勒襲擊,和社群已有默契的台北市資訊局,也在事後透過社群幫忙根據民眾隨時回報的災情製作救災地圖,因為資料是即時傳送,民眾可以看到全台北市從災情遍野的紅通通一片,逐漸轉為已處理完畢的綠色。台北市資訊局長李維斌說,「那時候我們說台北市影響很大,大家都不相信,環保局和公務局都快死了,大家還是一直罵,但看到地圖,大家就能理解」。為了更緊密合作,今年的尼伯特颱風,台北市更因此讓社群進駐防災中心,和消防局的官員一起工作,一邊提供資料,另一邊則立刻寫進程式,颱風走了,程式也寫完了,可以立刻將民眾通報的災情上傳。另外,北市社會局也與資訊社群g0v(零時政府)合作,推出災民證與物資捐贈地圖等應用服務,已經在救災演練時受到重視,在不花公務預算的情況下,完成應用服務的建置。

其實,連政府都不用主動,民間的創新與想像力,會推著政府打造更智慧的城市。

在任內積極開放政府資料(open data)的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認為,現在政府已蒐集的資料,和可以去蒐集的資料,差距太大了。「政府官員不要用自己有限的想像力,去判斷資料的用途。應該反過來想,不管什麼資料,統統都要蒐集,收進來自然有人會想到如何加值運用。」

在去年《財訊》智慧城市大調查的結果報導裡,點出城市間進行跨域合作治理的必要,而跨域合作的基礎,也必須有開放資料與標準的介接。而今年,也在智慧交通治理的調查結果看到了。例如由公路總局、高速公路局與北宜基三個地方政府合作推動的「北基宜國五路廊」的流量偵測與預警系統,以及高屏區域交控整合專案,都在今年開始上線。

不只開放資料,政府只要開放場域,也能吸納民間的創意,既然有效率地完成過去屬於政府責任的建設,更能扶植產業。上路多年,以公共自行車銜接公共運具與完成最後一哩路,有效降低自用車使用量及汙染的共享經濟模式,已經被市民普遍接受。現在更進一步,台北市與高雄市政府在今年首度開放場域,讓新創企業在市內建置站點經營,分別是台北市區的WeMo,以及在高雄中山大學周邊建置租借站的UrDa。

《財訊》指出,從調查中看到,更智慧的交通一直是都會區民眾仰賴最深的應用服務,也是政府讓人民最有感的施政。行動載具的普及,六都市民對即時公車動態、交通路況及停車位的查詢,都有高達六成的需求,也讓交通成為企業或社群最早善用政府開放資料提出的智慧服務;但在非六都地區,除非是北北基等高移動性的共同生活圈,即使縣市政府提供相關服務,知曉率、需求率及使用率都明顯偏低。

協助台南建置4G智慧城市旗艦計畫的遠傳電信企業產品服務管理副總經理郭憲誌舉例,他們在幫台南規畫交通時發現,台南市政府並未投入太多資源在開發公車動態的App。因為在台南,公車族除了學生外,使用最多的是觀光客,而觀光客不太會去下載App,因此,台南市政府反而是投入資源建置智慧站牌,在站台或站牌上提供包括英、日語在內的即時公車資訊。

雖然,非六都的城市,尤其面臨著資源有限的困境,但這次的調查,卻也凸顯了城市特色,看到青年首長們的理想與拚勁。

以智慧健康為例,六都雖然大都開辦市民生理量測站點與健康紀錄雲端的相關服務,希望建立民眾自主健康管理的意識,但一般市民的知曉率與使用率都低得可憐,幾乎不超過一成。

而雖然被歸為北北基生活圈,但基隆市卻長期面對邊緣化危機,發展緩慢,基隆市長林右昌上任後,雖然走了一趟矽谷、又到了韓國創新示範城市松島,但「基隆不可能是松島,我們自己要回答,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林右昌即用有限資源,也與外部合作,優先投入在教育及救災。基隆市導入行動緊急救護用的智慧型眼鏡,救護員能在第一時間將重要生理量測紀錄回傳到醫療機構,並得到專業的急救技術指導,醫療機構也能同步著手後續手術或救治的安排。

縣市政府致力打造的智慧政府,如為民眾提供數位化服務,幾乎都已上線,開通比率居所有項目之首,但詭異的是,民眾卻相當無感,知曉率與使用率僅有一成,甚至趨近於零。慶幸的是,即使如此,各縣市政府仍積極提供更多弱勢者應用服務,如新北市的「福利自己查」與台北市的「災民證」,讓身心障礙與受災者享有更友善的服務。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