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體經濟被誰整垮?私企老闆揭殘酷現況

大陸私企生存艱難,實體經濟陷於困境。圖為山東省青島市龍山地下商城生意蕭條。(圖片來源:大紀元)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12 月 29 日訊】12月28日,財經內參發表文章《中國實體經濟究竟是被誰整垮的?》,以私企老闆的身份揭露中國大陸私企生存難的殘酷現狀。文章稱,現在的改革,剩下的都是傷筋動骨的項目,富得流油的就剩下房產商、大國企和二代哥,有誰願意為此輪改革買單?

 

文章在網路上引起熱議, 海外《阿波羅新聞網》評論則指出,中國經濟在江澤民主政之前,原本有機會朝向健康改革發展。

 

《中國實體經濟究竟是被誰整垮的?》原文首先總結中國大陸私企生存難的7大原因。

 

1、稅費:不能承受之重

社會保險33%,企業所得稅20%,增值稅17%,個稅累進,粗算10%,貸款利息10%,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動不動被科長起訴罰款,還得找個律師應付一下。

現在在上海開個最小的公司,租最小的市區辦公室,人工,房租,辦工設備,稅費,樣樣都貴,起步每年40萬。十人公司每年要100萬。這是最低標準,員工還十分不滿意待遇。

 

2、各項成本不斷攀升

對於製造業而言,主要的生產要素都在漲價。

工資社保,每年增加12%-15%,食堂菜價,水價,氣價,都在漲,房租是長期合同,一般也是每年上漲一點點。再算算物流成本,中國到處是收費站,產品從蘇北小縣城出廠,到四川小縣城銷售,中轉三四次,價格基本是漲三倍,否則就是虧。總而言之,所有東西都在漲,唯獨是出廠價格持續下跌,小老闆真的是欲哭無淚了。

現在中小企業的生存現狀:黑白兩道的壓迫,銷售冷到冰點,知識產權保護為0,合同無法履行,到處都是收費站。這種現實情況,怎麼可能產生大批優質企業?

 

3、融資難,難於上青天

如果你要是為社會創造財富而去申請企業貸款,那無數表格和各種痛苦,會讓你覺得辦企業好像是在幹壞事。如果是炒房去貸款,隨便開個假證明,說自己月薪四萬,銀行會默契的假裝不知道,閉起眼睛放貸。

為什麼銀行不肯放款給中小企業?原因很簡單,你的生意不能穩賺錢,銀行不想借給你。貸款100萬元給小民企和貸款一個億給大國企,花費的成本是一樣的,銀行自然沒有心思理會中小企業了。

現在的情況是,中小企業拿不到貸款,國企拿到了資金後無處投資,於是資金在國企手裡轉個彎,高息放貸給中小企業。國企成為貸款的二道販子,再扒了小老闆一層皮。中小企業雪上加霜。

 

4、勞動力都往工地跑

中國製造業不是和歐美日製造業競爭,而是和有天量貸款的國企基建競爭資金實力。建築工地開出的超高工資,普通製造業根本無力對抗。

現在一個辦公室文員,吹空調都要3500+五險一金,而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於是國企主導,根本不考慮投資收益,也無所謂勞動力成本,缺人就加工資,通過高工資誘惑製造業服務業的人到工地砌磚。基建的資金來源於貸款,且無所謂還貸,製造業要考慮成本和利潤,只好收攤了。

 

5、房地產摧毀實體經濟

房地產已經佔領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了。

2015年中國GDP是67萬億,其中全國賣地收入是3.4萬億。在房價構成中,地價約佔30%,也就是說房地產創造了11.3萬億GDP,再加上中介,裝修,家電傢具,估計30%的GDP直接由房價而來。另外,3.4萬億的賣地收入,又拉動了鐵公雞,槓桿率至少是3倍,又是15%GDP。一賬算下來,房地產投資在GDP的佔比超過45%。

但房地產經濟有個最大的惡果,就是利潤由寡頭分享,其他人很慘。

農民工辛辛苦苦拿了萬元月薪,包工頭賺了20萬,一轉身又交給老家縣城的房產商了。由於房地產抽走了所有的消費資金,老百姓只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費,這就導致各行各業的很多產品賣不出去了。

06年至今,糧食和一般工業品漲價一倍不到,電子產品還在降價,例如電腦手機相機。製造業平均工資加社保,合計漲了3倍,小老闆墜入深淵,苦不堪言。與此同時,員工也沒有得到多大的實惠,因為多出來的收入,全部被樓市搶走了。

 

6、四萬億的衝擊

中國在2009年的時候,製造業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本來經濟危機能夠淘汰一批落後產能,剩下的做大做強,走上良性發展道路。結果,四萬億來了,把房價推高數倍,實體全部屌絲,於是,中國製造業就回頭走,往人工高成本,產品劣質化,規模作坊化,價格低價化的初期模式道路上走了。

 

7、社會地位太低

從事實體經濟的人被互聯網和金融人士嘲笑為老土。而實際上,這些“小私企,企業主,小老闆”,維繫了中國70%的就業,雖然工人目前還吃住一般。

文章總結,製造業是一切行業之母。房子不是賣給建築工的,金融產品的利潤是來自實體的,服務業主要是源於生產利潤的消費,然後是這些行業之間的相互循環交易。中國經濟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了,現在走的每一步都會對未來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

文章感嘆:現在的改革呢,好改的基本改完了,剩下的都是傷筋動骨的項目了。一刀下去,必然劇痛。想想當今社會,富得流油的,就剩下這幾個了:房產商,大國企,二代哥。看誰比較好說話?環顧四周,有誰願意為此輪改革買單?

 

中國經濟改革曾有機會健康發展

 

阿波羅網署名「中南客」的文章指出,中國在江澤民主政時代,單打一專搞外貿賺外匯,不把工人當作消費者而當作榨取的對象,工資越低工人越喪失購力,國內大眾消費市場無從開發,永遠無內需。

 

文章指出,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在江澤民之前也很健康:趙紫陽大力發展民營企業與個體工商業,在農村推行聯產承包。對內搞活經濟的方針顯示出旺盛生命力,農民長期被壓抑的勞動熱情得到釋放,民間財富迅速增加。

江澤民對這種結果很氣憤,斥之為「資本主義道路的改革」要反其道而行,在取代趙紫陽之後就說:「我要把個體工商戶罰個傾家蕩產!」他迫切需要的是江家財富的迅速積累。彼消此長把中華民族的民間經濟扼殺在搖籃。

 

據2006年全國工商聯調查:1999年至2006年工商個體戶倒閉650,000戶;費稅高達375種 ; 外加各種名目的攤派,中小企業在生死線上掙扎,和世界經濟正軌相反相悖。

 

文章稱,生產過程四個環節:生產,交換,流通,消費,是一個滾雪球式的循環有機體。消費本身也是生產,生產出工人旺盛的精力和下一代更有文化,適應科技新發展的新一代職工進入新一輪的循環,資本家新利潤增加再投入擴大再生產。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生命三八制(8小時工作,8小時學習,8小時休息)良性才能循環不斷運行。

 

而江澤民的市儈哲學專在交換上打主意,以最低代價交換農民工的健康與後代成長。以中國大陸的土地資源、原始生態交換外幣,以升官發財交換下屬的喪心病狂。都是無本生意,搞不等價交換,造成了這種榨取農民工搞外貿賺外匯,造成生產者群體毫無消費能力的惡性循環!反而向國際上吹噓的所謂“北京模式”。

 

文章說,江澤民一意孤行獨創的模式巳成惡性循環,一切都交換成外幣,江氏不能獨吞,無處投資只能送到他一向仇視的敵國美國交換成紙券。資金無處投放,不可能擴大再生產,專供製造這個怪胎,誰想不生養還不行,就是一種用邪惡手段發大財的路子:江澤民就象個馬戲團黑心大老闆,就像把竊來小孩來放在罈子里養,長大成了侏儒,拿這個孩子悶聲發大財。江氏就是要用這個永遠也長不大侏儒經濟體不斷悶聲發大財。

 

---轉載自《阿波羅新聞網》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