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 小寒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開始。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曆書》記載:「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可以說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常有「冷在三九」的說法,而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節氣內。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為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這時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中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後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真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北部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裡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寒為冬季的主氣,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

在此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雖然此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並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等。

「生命在於運動」,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瞭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善於養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瑜伽、太極拳、散步、慢跑、跳繩、踢毽、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冬季鍛煉還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冬天經常叩齒,有益腎、堅腎之功;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冬天人處於「陰盛陽衰」狀態,宜進行「日光浴」,以助腎中陽氣昇發;注意背部保暖,著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腎陽。 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伴隨著凜冽的寒風,讓人們充分體會到「小寒」真是寒冷刺骨啊。可是大自然已經告訴我們,陽氣在此時已悄悄生發,不久的將來,就會迎來美麗的春天,讓我們善養身心,靜心期待吧!

 

資料: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