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中風病人 6 件事不可不知

家有中風病人 6 件事不可不知

文/記者李郁玫

腦部血管病變造成的腦中風,除了會造成腦部組織的缺血壞死,也會造成肢體癱瘓無力、吞嚥說話困難,或是影響智力,造成認知功能障礙。雖然腦中風經常造成患者永久失能,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生活,但經過完善的復健治療,以及家屬的支持與陪伴,許多患者都能得到顯著進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佩欣表示,家人因中風而倒下,不但會造成家庭的經濟負擔與家人的情緒壓力,甚至於會導致家中成員離世。由於一般民眾都知道,中風病患需要接受復健治療,但是在臨床上發現,除了復健治療之外,中風患者來自家人的支持,是影響中風預後非常重要的一環。不過,現今民眾對於中風的復健缺乏足夠理解與認識,大多數患者的家屬並不知道該如何支持中風的親人。 

為了讓家屬能全力支持中風的親人,林佩欣提出6個中風照護的觀念,在此與中風住院的患者家屬們分享:

1.預防與治療一樣重要 

中風的發生多半可以追溯原因,最常見的就是吸菸、喝酒、熬夜等不正常的生活習慣導致的高血壓,所以只要能查出造成中風的原因,就可以有效預防再次中風。

2.不要責怪 

中風患者與家屬經常因為挫折或是沮喪,而出現彼此責怪的情況。最常見到責怪患者不戒菸、不戒酒、不認真復健,或是把中風的發生歸咎到其他家屬身上,例如:認為是嫂嫂煮菜太鹹;也有家屬責怪自己,例如:帶爸爸出國玩太累。這些責怪不但帶來負面情緒、破壞家庭和諧,對於患者的復原也有不良影響。

3.出去走走

中風住院的患者與一般住院患者不同,一般住院患者需要靜養,但是中風患者需要活動,醫院每星期一~五都會安排密集的復健治療。在週末雖然未有安排復健治療,若患者健康狀況允許,可經由醫師同意後,家屬帶患者出去走走,到醫院外面散步透氣,患者也能較快回復正常生活,對於預後效果會更好。

4.家庭環境準備 

中風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復健之後,如果繼續住在空間狹小的病房中,反而不利生活功能的恢復,建議回到家中更有助於恢復日常生活的能力。但此時仍會有肢體無力的情形,需要家庭環境的改變,給予患者安全的居家環境,例如:廁所加裝防滑墊與扶手、更改床的方向以便下床、出入口改為無障礙坡道等。家屬要在患者住院時,預先安排家庭環境的整修,以利患者回到家就能立即適應。

5.體諒照護者 

由於中風患者肢體無力,會有些有認知上的障礙,甚至有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所以照護中風患者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因此不論是由家人來照護,或是請私人看護,都請家屬能體諒照護者的辛苦。在醫院經常看到24小時照護患者的永遠是同一位家屬,若能在週末時間由其他家屬輪流照顧,讓照護者適時休息一下,更能提升照護品質。

6.醫病溝通

在為患者做醫療決定時,請家屬務必與醫療團隊持續且密切地溝通,不但能了解患者狀況,也能為患者做更適切的醫療決定。

 

──轉引自「台灣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