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蟲立大功 黑水虻分解廚餘第一名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5 月 15 日訊】垃圾處理一直是人類最大的課題之一,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陳世雄2年前開始人工飼養一種「黑水虻」(注音:盟),可以分解廚餘、動物糞便等廢棄物的昆蟲,可說是自然界的環保小尖兵。一起來認識牠。
「黑水虻」(注音:盟),一種腐蝕性水虻科昆蟲,成蟲約2-3公分長,全身黑色,別看牠個頭不起眼,牠的幼蟲最愛吃會腐爛的垃圾,是自然界的環保小尖兵。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 陳世雄:「(黑水虻)1隻幼蟲從孵化一直到牠準備羽化成蟲,牠大概可以處理大概2 、3公斤的廢棄物。牠成長得很快,牠從幼蟲出來到成蟲,大概會成長4000多倍,經過牠處理完了以後,牠排出來的東西跟沒有消耗的東西,這都是很好的有機肥料。」
將這些幼蟲拿來餵雞,每隻雞都長得健康又強壯。一對黑水虻交配後,雌蟲1次產卵約1000粒,人工飼養黑水虻具有生態、經濟等效益。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 陳世雄:「基本上牠化蛹以後,牠躲在乾草底下大概有5、6天的時間,然後就化成成蟲。成蟲以後大概也是5、6天的時間,就在太陽光底下,牠就會喝水然後交配,所以牠不會對環境或是人類造成困擾或者騷擾。」
黑水虻將廚餘、動物糞便等廢棄物吃光光,又可當蛋白質飼料,陳世雄表示,牠可以說是自然界最完美的昆蟲。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林沛芸 台灣彰化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彰化溪州】有機農業的推手 陳世雄養蟲倡導循環經濟 (中集) | 有機無毒 | 美麗心台灣(176)中
2018-09-28 09:19:38看過徘徊在餿水桶的黑水虻嗎?牠就是自然界的清道夫,牠的幼蟲食量很大又長得很快,牠像是個高效力的資源回收機,不管是廚餘或農牧廢棄物,牠們都能快速的把它轉化成自己的養分。長大後還可以作為動物的飼料。陳世雄教授稱讚牠是接近完美的昆蟲,他在農場裡大量飼養黑水虻來餵雞,既可以讓農場自給自足,還可以解決廢棄物的汙染,他說這樣的循環經濟模式確實可行,值得大力推廣。
-
【彰化溪州】有機農業的推手 陳世雄飼養最完美的昆蟲 (下集)| 有機無毒 | 美麗心台灣(176)下
2018-09-28 09:19:46蜜蜂是大家常見又熟悉的昆蟲,可是您相信嗎?牠們竟然面臨生存危機,到底怎麼回事呢?聽到金門已經看不到蜜蜂了,中華農教學會理事長陳世雄發現事態嚴重,於是他舉辦了養蜂訓練班,還親自養蜂。他說蜜蜂是一隻完美的昆蟲,蜂巢裡的蜂蜜、花粉、蜂王乳、蜂蠟、蜂膠樣樣都是寶。可是近年來蜜蜂銳減,專家研究發現果樹常用的農藥益達胺,會使蜜蜂中毒找不到回家的路。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如果有一天蜜蜂從這個地球滅絕,人類就活不過四年。事實上農藥不只讓蜜蜂受害,也是對人類和整個地球的危害。所以陳教授退而不休,他要以農場的實際成果
-
解救蜜蜂生存危機 退休校長養百萬蜜蜂
2018-08-23 23:18:39科學家曾預言,「如果蜜蜂從地表上消失,人類將活不過四年」。了解到蜜蜂的重要性,兩年前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學會理事長 陳世雄,得知金門幾乎沒有蜜蜂後,便開始買蜂箱養蜜蜂,從1箱養到現在41箱,還開放民眾認識蜜蜂,讓小朋友上了一場戶外課。
-
【彰化溪州】有機農業的推手 陳世雄養蟲倡導循環經濟 (中集) | 有機無毒 | 美麗心台灣(176)中預告
2018-10-11 15:11:15看過徘徊在餿水桶的黑水虻嗎?牠就是自然界的清道夫,牠的幼蟲食量很大又長得很快,牠像是個高效力的資源回收機,不管是廚餘或農牧廢棄物,牠們都能快速的把它轉化成自己的養分。長大後還可以作為動物的飼料。陳世雄教授稱讚牠是接近完美的昆蟲,他在農場裡大量飼養黑水虻來餵雞,並且以此為範例極力推廣循環經濟。
-
【彰化溪州】有機農業的推手 陳世雄的零污染有機農場 (上集) | 有機無毒 | 美麗心台灣(176)上預告
2018-10-11 15:09:35早在1997年接任中興大學農試場場長後,發現管理農試場的技士,因為噴農藥噴到肝壞掉,整個臉是黃色的。陳世雄教授因此不准農場再噴農藥,並且開始投入有機農業。之後雖然轉任明道大學校長、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但他仍舊積極推動有機農業。一直到2018年退休之後,他把自己這些年來對有機農業的理念與經驗投注在自家農田裡,營造一個可以分享學習的示範農場。
-
840公斤廚餘 清潔隊飼養黑水虻一天嗑光
2019-08-28 21:36:08彰化縣田中鎮清潔隊,引進黑水虻飼養,來去化每天收回來的廚餘,清潔隊長張家禎表示,透過黑水虻的幼蟲來去化廚餘,每天回收的廚餘約840公斤的廚餘,半天到一天就通通吃光光。如果全縣來實施,預估一個月可以消化將近600公噸的廚餘。
-
【彰化溪州】有機農業的推手 陳世雄飼養最完美的昆蟲 (下集)| 有機無毒 | 美麗心台灣(176)下預告
2018-10-11 15:12:26蜜蜂是大家常見又熟悉的昆蟲,可是您相信嗎?牠們竟然面臨生存危機,到底怎麼回事呢?聽到金門已經看不到蜜蜂了,中華農教學會理事長陳世雄發現事態嚴重,於是他舉辦了養蜂訓練班,還親自養蜂。他說蜜蜂是一隻完美的昆蟲,蜂巢裡的蜂蜜、花粉、蜂王乳、蜂蠟、蜂膠樣樣都是寶。可是近年來蜜蜂銳減,專家研究發現果樹常用的農藥益達胺,會使蜜蜂中毒找不到回家的路。蜜蜂大量死亡,也是人類生存環境的危機。所以陳教授呼籲大家一起來關心蜜蜂,關心人類的未來。
-
國小藝術特展 行動劇推廣環保理念
2019-02-27 21:53:49廣達游於藝特展《遇見大未來》環境藝術特展,這次由彰化縣螺陽國小主辦,學校花了1年時間準備,小朋友特別結合時事,200多位學生用環保材料做成身上的道具,演出行動劇,推廣環保理念。
-
中南台灣跨年 摩天輪高空煙火震撼全場
2019-01-01 08:49:12再來看到,全台各地都有精彩的跨年節目,雲林古坑知名遊樂區施放長達8分8秒的跨年煙火秀,並且首次結合在地金光布袋戲元素。另外,彰化的環保彩帶秀,以及謝金燕在南台灣的壓軸演出,都為2018年,畫下完美的句點。
-
椿象不來了! 放養雞意外讓荔枝結果逾六成
2019-05-29 21:47:33今年荔枝椿象肆虐全台,嚴重影響荔枝收成,許多農果損失慘重,不過彰化芬園有一處黑葉荔枝園不但不受影響,今年開花率近8成,結果率超過6成,園區主人表示放牧雞是大功臣,透過鏡頭帶您一起去看看。
-
花壇虎山巖李子免費採 賞金針吃筍料理
2018-05-10 21:41:24最近是李子盛產季節,彰化縣花壇鄉公所,四年前在縣定古蹟虎山巖週邊,種植了500顆李樹,並決定在5月12日這天,開放民眾免費摘李子,以及到附近種植金針花的山坡拍照打卡,欣賞美麗風景。
-
延長口罩生命 社頭織襪業織出疫情商機
2020-03-21 13:08:06武漢(中共)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台灣社頭織襪業迎來「口罩套」商機!有業者把織襪機拿來織「口罩套」,效率比人工快十倍,若以一個人一天使用3個口罩為例,工廠一天可做約2萬多個「布口罩」,可以抵用6萬個拋棄式口罩,降低醫用口罩需求。
-
共產黨五星旗廟拆了!在台統戰資金被起底
2018-09-26 13:43:39歡迎回來,彰化二水鄉碧雲禪寺因為升起「五星旗」,在台灣替中共宣傳,引發爭議,連外媒也報導議論,今天彰化縣政府進行拆除違建。
-
花壇虎山巖「李花」 雪白似雪滿山坡
2019-02-25 22:46:37新年過後天氣逐漸回暖,各地都出現賞花景點,位在彰化花壇虎山巖旁的山坡上,開滿了雪白的李子花,看起來像是被雪覆蓋一般,另外位在芬園寶藏寺旁的省道上,兩側也開滿了黃花風鈴木,在地居民稱它為黃金大道。
-
全台最浪漫停車場 最佳「警」點因花爆紅
2019-02-20 21:46:32春暖花開是賞花的好時機,近期台灣中部洋紅風鈴木持續綻開,南投有一處停車場開滿漂亮的洋紅風鈴木,被網民譽為全台最浪漫停車場,而在草屯警察分局旁的生態池也種滿洋紅風鈴木,被譽為最佳「警」點,另外,彰化中部綿延5公里的木棉花也開始開花,我們鏡頭,帶您去飽覽這些美景。
-
旗袍體驗逛鹿港老街 秘境熱點竟在香腸店
2019-10-29 22:02:05「京都穿和服,鹿港穿旗袍」,鹿港有協會推廣穿旗袍逛鹿港老街,希望帶動旅遊新潮流,隨團導遊還會分享鹿港秘境,幫民眾拍照留念,視覺效果完全不輸日本,到底有哪些拍照秘境?帶您去看看。
-
黑水虻廚餘變黃金、嘉縣推零廚餘城市及校園
2018-05-04 21:13:16黑水虻是一種本土資源昆蟲,具備了分解廚餘、髒污的超高效率能力。4日上午,嘉義縣政府邀請全縣18鄉鎮學校及社區代表,參觀了民和國小與邑米社區大學共同建置的「學校零廚餘黑水虻飼育-魚菜共生系統」,希望協助校園及家庭將廚餘轉換成新的能量,讓廚餘也可以變黃金。
-
千萬超跑任由員工開 八卦山腳的幸福企業
2018-12-20 21:47:27再來看到,開超跑,可能是很多人的夢想!帶您看到,坐落在彰化八卦山腳下的一家幸福企業,這家汽車零件廠的車庫裡,有價值上千萬的超級跑車,隨時對141位員工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開上路。而且員工每個月都加薪,老闆和員工,就像一個大家庭。
-
堅持原味 手工豆皮店走過半世紀
2018-10-29 21:48:44氣象預報冷空氣即將報到,吃火鍋暖暖胃是冬天常見的飲食,而火鍋料當中的豆皮到底是如何製作的呢?彰化芬園一家純手工豆皮店,裡面還有一種豆皮也被稱作腐竹,常常供不應求,到底是什麼呢?透過鏡頭帶您去看看。
-
【彰化溪州】有機農業的推手 陳世雄的零污染有機農場 (上集) | 有機無毒 | 美麗心台灣(176)上
2018-09-28 09:19:28早在1997年接任中興大學農試場場長後,發現管理農場的技士,因為噴農藥噴到肝壞掉,整個臉是黃色的。陳世雄教授因此規定農場不准再噴農藥,並且開始轉型有機種植。之後雖然轉任明道大學校長、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但他仍舊積極推動有機農業。並且在2007年創立了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希望台灣能變成一個有機農業的國家。一直到2018年退休之後,他把自己這些年來對有機農業的理念與經驗投注在自家農田裡,營造一座零污染的有機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