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前的最後衝刺與較量 世事關心 (448)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10 月 25 日訊】中共十九大前的最後衝刺與較量:中共十九大前的博奕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今天我們來進一步分析當前的態勢。
本屆中紀委終點交棒,謝幕動作引發怎樣的猜想?
文昭(新唐人資深評論員):「他們攀附孫政才,也就等於說孫政才有他的黨羽,孫黨是存在的。攀附是團團夥夥、另立山頭的另一種說法。」
中共十九大召開前的最後關頭,中美、美朝、中朝關系繼續激流湧動。中共的「國際維穩」是否奏效?
陳破空(時政評論家):「應該說在十九大前後,中美之間出現重大衝突的可能很小,而出現合作的可能性反而在增大。」
歷時五年的宮闈暗鬥,最終的結果即將揭曉。
蕭茗(Host/Simone Gao):大家好,這裏是《世事關心》,我是蕭茗。在我們這期節目播出的第二天,就是10月18日,中共的第十九次黨代會就要開幕了。中共10月份的會期其實是三個會連著開。先是10月11日到17日的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的第七次全體會議,最重要的議題是審議本屆中央委員會提交給黨代表大會的報告。然後是18日-24日的十九大,再然後是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的第一次全體會議,所謂「選舉」出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外界關注最多的高層人事班底將在這個環節出爐。所以10月份接下來的這幾個星期是過去五年謎題總揭曉的時刻。這幾個星期同時也是權力博弈最關鍵的階段,那這段時間內有什麽值得關注的信號呢?同時本屆黨代會,也是在國際環境空前復雜的情況下召開的,中共為保十九大安全召開的國際維穩有效嗎?這集的《世事關心》讓我們來探討這些問題。
十八屆七中全會是習近平作為總書記第一個任期的終盤之作,這次全會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給本屆中央委員會提交給十九大的報告定稿。然而早在九月底,《人民日報》就宣布,反腐運動是五年來的最大亮點,和最得民心、最大共識的工作,暗示會把反腐作為本屆中央的主要政績提交給黨代表大會。而本屆中央的反腐落幕動作就是10月9日召開的第十八屆中紀委第八次全會了。
本屆中紀委的最後一次全會開得非常低調,會議公報中只提到了三件事。一是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主持會議並且講話,但是沒說王岐山講了什麽;二是全會審議通過了本屆中紀委向黨代會提交的工作報告。這份報告在11日召開的十八屆七中全會上,由中央委員會來審議;三是確認了對幾個中紀委委員的處分。
本屆中紀委的結束動作,還包括處分了幾位副省部級的高官。中紀委監察部網站10月9日消息,對公安部原政治部主任夏崇源處以留黨察看兩年的黨紀處分,同時降為副局級非領導職務。對重慶市原副市長、兼公安局長何挺處以開除黨籍的處分,同時降為副處級非領導職務。對原重慶市副市長沐華平處以留黨查看兩年的黨紀處分,同時降為副廳級非領導職務。其中何挺、沐華平都是被打倒的原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的直接下屬,這兩人罪狀的第一句話都是: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為謀求職務晉升搞攀附。
蕭茗(Host/Simone Gao):關於本屆中紀委落幕結束的動作傳遞出怎樣的信息,來聽一下本台資深評論員文昭先生的分析。
蕭茗(Host/Simone Gao):「本屆中紀委最後公布的處分名單裏,有兩個都是與孫政才案有關的,而且可以說是從輕發落,黨紀處分完了之後都沒有送交司法。從中你解讀出什麽內容。」
文昭(新唐人資深評論員):「何挺和沐華平在孫政才倒臺之前就處於消失狀態,他們應該是早於孫政才被調查,被從輕發落也就意味著很可能交待了孫政才的若幹問題。給他們安的罪名頭一條是為了職務晉升搞攀附,攀附的對象也是指攀附孫政才。這裏有兩個潛臺詞,一是他們得覺得跟著孫政才混有前途,能帶來晉升才攀附,也就是說他們看好孫政才的接班人身份,孫也給他們封官許願了。孫政才的政治問題和他這個接班人身份是有很大的聯系。第二,他們攀附孫政才,也就等於說孫政才一黨,孫黨是存在的。攀附是團團夥夥的另一種說法。孫黨既然存在,就不只是孫的下級裏才有他的黨羽,在同一級、甚至更高層、中共的元老裏可能都有牽連者。所以孫政才案也許還會牽連出其他的人,就算不直接說和孫政才有關,以其他罪名拿下,但我想還會有。中共鬥爭的常態是,拿下一個高層,會牽出一個反黨集團,盡管現在不用反黨集團這個名字。」
蕭茗(Host/Simone Gao):「孫政才被雙開已經過去了兩個星期,你認為在十九大前對官場已經產生了怎樣的效果?」
文昭(新唐人資深評論員):「各地表態擁護雙開孫政才都比較積極,甚至吉林省還出現了算舊賬、落井下石的表態。把吉林官場的若幹問題也一股腦歸到孫政才在任的時候,也就是說對官場的威懾作用應該算到達到了。但是孫政才的一個特殊身份是曾作為接班人來培養,所以他多少和往屆的高層是有牽連的,因此給他加很重的罪名,給曾經支持過孫的往屆高層施加壓力目的是有的,也就是以孫政才罪行之嚴重,堵住老領導的嘴,讓他也不便於對未來的人事安排發表意見。這方面是不是達到了目的,現在還不太看得出來。從孫被雙開以後,喉舌媒體還沒有盡一步深度揭批的文章,或者暗示孫政才有其他的背景,所以也不排除習近平拿孫政才當敲門磚的目的有所達成,讓與孫政才有關聯的所謂老領導知難而退了。」
在中共十九大前的幾個星期內,官方媒體對習近平的個人宣傳明顯升溫。「新華網」開辟了專欄「為了總書記的囑托」,從改革開放、脫貧攻堅、保護生態、創新驅動等多個方向總結習近平的歷次講話。而且以「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如何如何」為標題推出系列報導,突出習近平的思想、觀點、與成績 。
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也趕在十九大之前發行,可是在這些對習近平個人的宣傳報導中,並沒直接出現「習近平思想」五個字。《人民日報》10月9日的文章《聆聽偉大復興的時代足音》裏,提到了:習近平通過調研考察,「宣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也沒有直接冠以「習近平思想」這個頭銜。
蕭茗(Host/Simone Gao):關於十九大前官方對習近平宣傳的口徑,再來聽一下時政評論家陳破空先生的分析。
蕭茗(Host/Simone Gao):「十九大前官方媒體對習近平的宣傳,在總結他的講話和工作成績的時候,仍然沒有直接提『習近平思想』這個詞,你認為這是否意味著習近平在十九大上的集權不如預期呢?」
陳破空先生(時政評論家):「官方媒體在十九大之前沒有直接提『習近平思想』,是一個低調的輿論,但不意味著沒說跟極權有什麼關系。關鍵『習近平思想』這五個字,我以前說過,如果直接提出來對習近平是弊大於利,而且有政治風險。因為習近平過去5年主要是鞏固權力,表示要反腐,要談個人的思想,尤其是內政外交的思想其實還不成體系。因為你提一個人的思想,一個領導人的思想,有二個層面要服,一個是黨的高級幹部要服氣;另一個是黨外的知識分子要服氣,哪怕是利用知識分子。原來提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路理論』,黨內的高級幹部基本上是服氣的,因毛澤東是推翻一個政權,建立一個政權;鄧小平理論是顛覆毛的經濟路線,讓中國的經濟有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習近平的名字和他某種思想的提法一定會進入黨章、進入十九大,但是不會直接提習近平思想、習近平理論。他會進行文字組合,比如,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思想、習近平新戰略、新思想等等。總之只要他名字在裡面,那麼他就比江澤民、胡錦濤地位高。」
中共在十九大前,是否已經成功維穩了中美關系?下節繼續探討。
蕭茗(Host/Simone Gao):中共高層權力體系面臨轉型的今年,也正是中美關系面臨轉型的時候。川普總統上任以來,中美關系諸多方面都面臨修正,而且和北京執行對朝鮮制裁的成效直接掛鉤。由於川普的政策有很強的不可預測性,中美關系也成了今年中共要防範的重大風險,在19大前要盡力避免中美關系在重要領域出現大的逆轉或尖銳的沖突。在「十九大」前的幾周內,中美高層官員確實也有比較頻繁的互動,那麽習近平政府對美國的維穩工作做得成功嗎?
9月24日-25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訪問了北京,並且會見了總理李克強、副總理汪洋和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羅斯訪華前,8月份美國對中國啟動了關於侵犯知識產權的「301調查」。9月中旬川普叫停了有中資背景的一家企業對美國的半導體生產商的收購。盡管中美在經貿領域氣氛緊張,但是中共官方媒體對羅斯到訪的報導仍然是一片和諧。「新華社」只是說:雙方就中美經貿關系等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可是羅斯隨後在香港發表的講話,顯示雙方談判的氛圍比中共官方的報導要嚴峻得多,9月27日羅斯在香港對記者說:中國大陸的工業自動化是對美國新的經濟危脅。理由是基於政府補貼,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可能獲得其他國家同行所沒有的、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從而發展得更快。
從9月底的最後幾天到10月初,中美高層的互動既緊張,又顯得雜亂無章。就在商務部長羅斯還在香港的時候,美國國務院宣布蒂勒森國務卿將於9月28號-30號訪華。他要與中國領導人商討的內容是貿易與朝核問題,與商務部長羅斯有重合。可就在蒂勒森動身去北京之前,中共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又早他一步到了美國,名義上是參加首次中美社會與人文對話。蒂勒森在與劉延東會晤之後,動身前往北京會見中共的外交官員和習近平,而劉延東則繼續留在美國會見川普,從而出現了兩國官員同時互訪,各訪各的這種罕見情況。
蒂勒森在中共十九大前緊急訪問北京,除了為11月份川普訪華打前站外,外界普遍猜測朝核危機是重點,可「新華社」的報導對朝核只字不提。
幾天之後10月4日,中共公安部長郭聲琨赴美,與美國司法部長和國土安全部長開展了首輪執法與網絡安全對話。許多海外媒體猜測,中共官員此行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引渡身在美國的中國富商郭文貴。不過會談後雙方都沒有透露這方面的信息。美國商務部在10月初發表聲明,將在11月份川普總統訪華後,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做出初步的裁決。
蕭茗(Host/Simone Gao):關於十九大前中美之間的頻繁互動,先來聽一下時政評論家陳破空先生的分析。
蕭茗(Host/Simone Gao):「從9月底到10月初中美之間有很頻繁的互訪,美國的商務部長和國務卿去中國;中共的國務院副總理和公安部長來美國。雙方在急什麽,各自要達到什麽目標?」
陳破空先生(時政評論家):「我想主要是有兩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主要是朝鮮問題,北朝鮮的核危機問題,北朝鮮曾經在習近平主持一帶一路峰會的時候發難發射洲際導彈,又在習近平主持金磚峰會的時候發難發氫彈。習近平組織召開十九大,北朝鮮金正恩及可能發難,比如發射一個威力巨大的太平洋上空的氫彈。在這個時候中方有求於美方,讓川普政府和美軍監視北朝鮮。同樣的道理北朝鮮問題真正爆發的話,美方要求中方制約北朝鮮。第二件事是11月份,為川普總統訪問中國做準備,川普訪問中國就是在十九大之後。儘管中共的媒體如何如何的反美,但是中共領導層都需要世界第一超強的國家——美國為他的權力背書。中國的新領導人往往以美國總統訪問中國視為外交的重大事件。第三件事情就是中美雙方涉及到一些爆料,涉及到討價還價。中美在貿易、朝鮮問題各方面在討價還價,引渡中方需要的人選上也在討價還價。」
蕭茗(Host/Simone Gao):「如果描述中美關系目前的狀態,你覺得是一致大於分歧,還是處在重大沖突的醞釀階段?」
陳破空先生(時政評論家):「盡管這幾天美國智庫出台了一系列的中美對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敵人,中國給美國構成最大威脅的報告。看上去中美衝突在即,還有美軍在南海巡航。但是美國智庫在這個時候出台,一般是在年底,在10月份會出台一些研究報告,這是一個時機問題。另外一點,南海是一個常態,但是從雙方的需求來看,從川普政府和習近平政府的需求來看,雙方的合作遠遠大於鬥爭,應該說雙方最大的合作面就是北朝鮮的核問題,因為北朝鮮的核問題對美國和中國都是不利。盡管中共長期利用北朝鮮的核問題來牽涉美國、以為可以叫板美國,但現在看起來是扳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習近平政權看來是有意想解決北朝鮮的問題。只是因為俄羅斯虎視眈眈不服氣,可能會背後插一杠,就看美國關系的程度如何。總之,因該說是在十九大前後,中美之間出現重大衝突的可能性小,而出現合作的可能性反而在增大。」
蕭茗(Host/Simone Gao):中美最近這段時間的頻繁互訪達到了什麽效果,聽一下文昭先生的看法。
蕭茗(Host/Simone Gao):「你覺得中美密集互訪的成效怎麽樣,中共在十九大前維穩川普政府,不給中共十九大添麻煩的目的達到了嗎?」
文昭(新唐人資深評論員):「我覺得大體上中共和美國達成了一個默契,中美之間的分歧放在十九大之後,川普訪華的時候再來談。美國在中共的十九大之前和期間不采取那些會對中美關系構成嚴重沖擊的舉措。但前提是,金正恩在這段時間之內不要有威脅美國的太出格的舉動,否則美國也不可能為了給中共面子順利開十九大,讓自己的國家安全蒙受損失。美國保持耐心,相應的我想中共十九大後習近平會對美國的耐心作出些補償。朝核和中美貿易,川普訪華後我想會有所脫鉤,因為美商務部長說會在川普訪華後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作出初步的裁決,不管中共是否配合制裁朝鮮,美國都不太可能承認中國大陸的市場經濟地位,最多是要求中共作出更多的市場化改革,再來觀察。將貿易和朝核問題脫鉤,各歸各,應該是中美關系的正常狀態,但這可能預示著,川普希望兩者脫鉤之前,處理朝核危機就能有個進展。」
金正恩會配合中共,讓它開好十九大嗎?下節繼續探討。
蕭茗(Host/Simone Gao):對於北京來講,目前最不可控的外部因素還是金正恩。他會不會在十九大期間做出嚴重的挑釁,也是影響十九大能不能順利開完的因素之一。下面看一下美朝最近的互動狀況。
金正恩最近一次做出軍事挑釁是9月15日又發射了一發導彈飛越日本上空,在那之後雖然他沒有進一步的動作,不過他和川普之間言語的交火你來我往,著實讓全世界都捏了一把汗。川普9月20日在聯大發言,稱金正恩為火箭人、正在從事一項自殺式任務。金正恩隨即發表聲明,稱川普為美國「瘋老頭」,揚言要還以「史上最高級別的嚴厲措施」。再然後朝鮮的外相說:朝鮮導彈打到美國本土是遲早的事。川普通過推特回應,如果朝鮮外相和金正恩是一個意思,那他們的日子都不長了。朝鮮又說:美國的轟炸機來示威是宣戰行為,我們有權擊落美國飛機。川普回應:我們沒有宣戰,但我們準備好了,今晚就可以奉陪。
世界在美朝的激烈語言交鋒中度過了9月份的最後幾天,10月上旬雙方的嘴仗沒有進一步升級,不過一些暗示也同樣具有火藥味。川普在10月7日的推文裏抱怨和朝鮮對話了25年都沒有用,只有一種方法能管用。10月5日他在與美國軍事領導人會晤後的拍照場合也表示,這次聚會「也許是暴風雨前的平靜」,被猜測是指對朝鮮采取軍事行動。另一邊金正恩,在10月7日召開的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會議上也再次重申堅持發展核武器。
蕭茗(Host/Simone Gao):關於朝鮮因素對中共十九大構成的幹擾,先來聽陳破空先生的看法。
蕭茗(Host/Simone Gao):「假如說中共十九大期間朝鮮又進行核爆、發射洲際導彈,引起美朝戰爭,中共會怎麽處理?」
陳破空先生(時政評論家):「如果北朝鮮發射核試爆,發射氫彈,或者他所說的在太平洋上空進行威力巨大的氫彈實驗,恐怕不僅僅是引起美朝戰爭,恐怕會引起相當大的區域戰爭,最近有個跡象就是,美國里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停靠香港,然後從香港出發,開到了朝鮮的西海和中國的黃海交界處,參加美韓聯合軍事演習,到達的時間是10月15日,停留的時間和韓國演習的時間就是中共十九大。應該說美國這次的北上,中共是有充足的理由去抗議。但這次的美國里根號航母戰鬥群進入中國的黃海和朝鮮的西海, 越過了南北朝鮮交界的北方線之線,有重大的象徵意義,我認為不僅跟習近平政府取得了默契,甚至就是習近平政府邀請美國這麼做,這麼做可以監視北朝鮮,因為習近平不想讓北朝鮮發生在十九大期間發射氫彈或原子彈這麼重大事件,這樣會讓習近平的十九大開得灰頭土臉很沒有面子,甚至爆發區域衝突或者地區大戰,甚至世界大戰,這是習近平不願看到的。」
蕭茗(Host/Simone Gao):最後來聽文昭先生的分析。
蕭茗(Host/Simone Gao):「最近有一個插曲,就是蒂勒森訪華期間談到,美國和朝鮮有溝通渠道。而川普馬上在推文中說與朝鮮對話是浪費時間。你認為川普團隊內部在對朝態度上是不是有分歧?」
文昭(新唐人資深評論員):「三種情況都有可能,也許是川普和國務卿在對朝的策略上有分歧;也許是川普近期思想上有比較強的反復,但和自己的團隊成員之間缺少溝通;也許這就是一種策略,國務卿唱紅臉、總統唱白臉。給朝鮮增加壓力,敦促金正恩盡快先棄核再和美國談判。不過總體來說美國的底線還是明確的,就是不承認朝鮮是個核國家,不在這個條件下與朝鮮談判。最近英國媒體有批露,英國也在做對朝鮮的戰爭準備。這個消息值得重視,如果英國有打算跟隨美國的行動,那美國肯定就是認真的了。因為他要說服盟國一起出兵,當然就要考慮到與盟國間的信任關系,就得是很認真地談這件事。川普總體上還是有一個解決朝核問題的時間限制,看樣子他也不打算這樣沒完沒了地耗下去。」
蕭茗(Host/Simone Gao):中共的權力鬥爭雖然有脈絡可循,但是臨近最後關頭也經常發生戲劇性變化,不到最後一刻很多問題都難以斷言,好在所謂十九大的謎底馬上就要揭開了。《世事關心》將持續深入報導。我們下個星期再見。
相關新聞
-
中共十九大 水落石出之日 也是懸疑再起之時? 世事關心 (449)
2017-11-18 14:16:43延續了五年的宮廷懸疑劇終於在10月25日這一天落下帷幕。 整齣戲的高潮出現在最後時刻,新一屆的中共領導班子現身鏡頭之前。中共也隨之大局篤定了嗎?那些棘手的事件會隨中共權力布局的敲定有轉機嗎?這次黨代會的結果對中國的未來又意味著什麼呢?
-
王岐山去留受矚 中共制度性腐敗仍待瓦解
2017-10-24 13:59:25中共十九大今天將閉幕,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去留受到外界關注。專家認為,過去5年的反腐運動不能挽救亡黨危機,但在當下的中國,仍具有現實意義。
-
十九大五細節 官媒兩次遮江 習胡親熱互動
2017-10-21 21:50:15在10月18日「十九大」開幕式上,中共現任和前任常委都在主席臺就座。從官媒轉播畫面當中,可以看出高層之間的微妙關係。如習近平與胡錦濤倆人握手言談甚歡,可看出胡習聯盟穩固。同時,官媒鏡頭在兩個時刻,都故意遮擋住了同一個人,那就是江澤民。胡錦濤和江澤民全程沒有眼神接觸。
-
習思想入黨章 權威超江胡 王岐山卸常委
2017-10-25 12:45:59中共19大閉幕。正如外界所預測,習近平思想被放入中共黨章,象徵著習近平的政治地位進一步躍升。反腐幹將王岐山確定不再連任,怎麼解讀中國接下來的政局走向,請看我們的報導。
-
王岐山裸退?中共制度性腐敗仍待瓦解
2017-10-24 20:07:12「十九大」通過了「習思想」寫入黨章的決議。而從名單中看出,王岐山已退出最高層。但也有分析指出,王岐山的政治生涯仍未結束,他的去向也有幾種可能,甚至到明年3月兩會時才有定案。但無論如何,有專家認為,過去5年的反腐運動不能挽救亡黨危機,但在當下的中國,仍具有現實意義。我們的分析報導。
-
時事小品 各界打call十九大 大陸新聞解讀(523)【嚴真點評】
2018-02-01 18:44:15大陸新聞解讀(523)【嚴真點評】時事小品 各界打call十九大:王岐山全退出局,習近平成功加冕,七常委粉墨登場,廢儲君留下懸念。這四句順口溜可以大致概括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九大……
-
川普連重拳 美媒:中共官員抱怨被折磨死
2018-03-23 13:59:43最近幾週,川普政府幾乎每天都在出台針對中共的措施,美國媒體報導說,有中共官員抱怨,「大家要被川普折磨死了。」專家說,過去外界已經給中共10幾年的時間,卻被利用來製造不平等的競爭優勢,現在,美國已不想再給中共機會了。
-
五年一次!決戰中南海:中共「19大」重點整理│老外看中國
2017-11-15 14:14:50五年一度,決定中國最高領導的「19大」剛於十月召開,19大是什麼?值得關注的重點有哪些?請看「老外看中國」最新分析報導!
-
十九大七常委露面!江派勢力再衰退
2017-10-25 21:19:51中共19大昨天閉幕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也在今天中午露面,依序出場的順序是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韓正、趙樂際。從最終的7人名單來看,習近平陣營佔據優勢,唯一江派色彩較濃厚的韓正,近年也開始向習近平「表忠」。江派勢力再度衰退,表示習近平已掌控關鍵的人事布局。
-
習19大宣揚打虎 江澤民坐立難安看錶10次
2017-10-20 15:21:42為期7天的「十九大」首日,外界更關注,這當中透露出哪些中國內部政局的眉目。習近平上台後,持續清剿江澤民派系勢力,五年來,多達135萬多人遭到拔官。今天,多次傳出死訊的91歲前黨魁江澤民,在人攙扶下現身,有在場的外媒記者發現,江澤民總共看錶10次,坐立難安。
-
美中「世紀談判」 要中共放棄2025製造?
2018-05-08 21:08:06美國貿易高級代表團,今天將起程赴中國,與北京高層就中美經貿爭端談判。這是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後,美中雙方近20年來最重要的經貿會談,中共對高科技產業的補貼,是雙方最大的分歧之一。包括,日經、彭博社等外媒都報導,美方力促中共減少或放棄「二○二五製造」計畫,請看我們的報導。
-
川普願給中興活路!劉鶴明訪美救火協商
2018-05-15 08:34:24再來關心,美中貿易衝突進展,美國總統川普星期天表示,他正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商討,協助中興業務重回正軌,不過,川普並未列出有哪些條件,這個月,除了貿易代表劉鶴將訪問華府,5月22日美國針對關稅的公開聽證也將到期,受到外界矚目。
-
常委名單激鬥!? 十九大權鬥空前激烈
2017-10-23 16:25:26十九大不斷翻新的「常委名單」,王岐山的「去去留留」,楊曉渡首度公開六大「陰謀篡黨奪權」分子背後的含義,顯示十九大權鬥空前激烈。
-
賴清德:九二共識連兩岸都有不同的共識
2017-10-20 21:24:34歡迎回來。中共十九大後,針對習近平的談話,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評價認為,有柔有硬,是中共的兩手策略,而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天也對承認九二共識與否,有詳細論述,他說中共和國民黨對九二共識有不同看法,國人也未必能接受。
-
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主席 王岐山任副主席
2018-03-17 20:25:09歡迎回來,帶您關心,中共全國人大會今天(3/17)上午對新一屆國家主席進行表決,習近平以全票,當選連任國家主席以及軍委主席,王岐山則當選國家副主席,外界預料,在王岐山名下,國家副主席將不再是虛銜,將負責中美關係及經貿談判。
-
習思想入黨章王岐山退常 反腐向何方
2017-10-25 20:23:57中共十九大已經結束,從官方名單中可以看出,王岐山已經確定退出政治局常委。不過,分析認為,接掌中紀委一把手的,還會是習近平的親信,加上「習思想」已經通過決議寫入黨章,在這種情況下,習當局接下來的反腐動作,也備受外界關注。
-
小品:翻白眼 大陸新聞解讀(543)
2018-03-19 18:26:00在3月17日上午的中共人大會議上,備受矚目的原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正式就任國家副主席,僅差一票就全票「當選」的他隨後走到習近平座位旁與之握手,二人展開的笑顏以及一切盡在不言中的強力握手,似乎在向外昭示著「習王聯盟」已經回歸。
-
中共19大今閉幕 外媒關注這兩件事
2017-10-24 07:56:16中共「十九大」今天將閉幕,許多外媒關注新領導班子和習思想是否入黨章,根據港媒報導,新一屆政治局常委會 將維持七人體制,除了習近平和李克強保持不變, 其餘五人是栗戰書、韓正、汪洋、趙樂際、王滬寧。今天,代表團將決定是否把習近平的思想採納黨章,如果這成為現實, 習近平的影響力將會被進一步鞏固。另外,港媒報導,習近平的打虎大將,王岐山,將會退出政治局常委會。但可能會接下 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或是,國安委副主席。
-
習近平博鰲提2擔憂 還喊「不要霸道.不能強加」自打臉
2021-04-20 20:38:01歡迎回來,2021年博鰲亞洲論壇,今天在中國海南開幕,習近平在開幕式上,以影片發表談話,強調「不能把一個或幾個國家制定的規則強加於人」、還說「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然而這席話說的漂亮,卻被發現與中共歷來所作所為,完全背道而馳。
-
王岐山入人大涉政治轉型 或滅火中美貿易
2018-01-30 21:47:30正當美中貿易頻傳煙硝味,去年裸退的69歲反腐大將王岐山,罕見在29日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重返政壇。外媒聚焦,習近平啟用王岐山,將處理棘手的美中貿易。而又正逢習近平著手修改憲法,評論員石濤指出,這一人事安排,涉及習近平將權力從中共黨往「國家權力體系」的政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