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靠大腦指揮外骨骼 四肢癱瘓能走路了!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10 月 19 日訊】法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外骨骼機器系統,成功幫助一名四肢癱瘓的男子,透過大腦發送訊號,控制外骨骼裝置帶動雙腳行走。雖然這只是實驗階段,距離臨床應用還很遠,但對於人類運用腦部訊號來驅動電腦的技術而言,又往前邁進了一步。
穿上外骨骼(exoskeleton)裝置,以連接天花板的設備保持平衡,肩膀以下完全癱瘓的28歲法國男子提波爾(Thibault),使用植入大腦附近的感應器傳遞訊息,成功讓外骨骼帶動雙腳,踏出一步又一步。
四肢癱瘓男子 提波爾:「當我嘗試移動外骨骼時,就像試著闔上雙眼,或是睜開雙眼想像自己有腿,而且腿正在移動。這非常複雜,因為我的腿是不會動的,所以要去想像那個動作。」
由法國格勒諾伯大學(University of Grenoble)教授暨神經外科醫生貝納畢(Alim Louis Benabid)領軍的研究小組,摒棄以往使用侵入式感應器,直接植入病人腦部的危險做法,取而代之在病人的頭部兩側,各植入一個記錄器,位置介於大腦與皮膚之間,橫跨控制感覺和運動功能的大腦區域。
每個記錄器包含64個電極,負責收集大腦訊號並將其傳輸至解碼系統,翻譯出病人腦中想達成的動作,再把命令發送到外骨骼。
在過去24個月,提波爾執行許多心理任務,以訓練解碼系統瞭解他的想法,並逐漸增加能做的動作。
四肢癱瘓男子 提波爾:「(我已經兩年沒有動了)我必須重新學習使用大腦。某種程度上,這會導致大腦疲勞。也就是過了一段時間,五分鐘,當你兩年沒有動彈時,就像兩年沒有跑步,在跑10公里之前,必須先進行10分鐘的散步,有點類似。我不停的訓練,漸漸的,我就成功進行了更長、更有效的練習。」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實驗成果令人興奮,但距離臨床應用還很遠。對大多數脊髓損傷病患而言,這套外骨骼裝置成本高昂,難以負擔。雖然如此,這次的成功,讓運用腦部訊號驅動電腦的未來,又向前邁進一步。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恩婕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成功讓兒子站起來!工程師老爸研發外骨骼
2021-08-20 16:48:54全球粗估有超過7000萬人不良於行,台灣身障族群約有110多萬人,而隨著人口加速老化,失去行動力與有行動障礙的人口數字正不斷攀升,外骨骼裝置被寄予希望來解決人類癱瘓或高齡行動等挑戰。法國一位機器人工程師就為了行動不便的兒子,開發出一套外骨骼機器人(robot exoskeleton),兒子在穿上後,如同獲得鋼鐵人的裝甲一樣,終於可以擺脫輪椅獨立行走。
-
東奧科技新亮點!支援機器人.動力服受矚目
2021-07-20 16:58:45近來AI和機器人是常見的熱門話題,2020東京奧運也搭上這個創新形象,展示他們將在奧運會場上推出的新玩意!「人力支援機器人」可以協助照顧行動不便的人,而「動力輔助套裝」則能幫助工作人員重複搬運重物,很有電影情節中的科技感。
-
醫學大突破!大腦晶片讓癱瘓者能動了
2018-11-29 01:14:46在美國俄亥俄州有一名癱瘓病人,在接受腦中植入晶片後,現在可以靠意念來移動已癱瘓多年的肢體,成為醫學上的重大突破。
-
德國研究染疫後遺症 血球已發生長期變化
2021-07-17 14:55:42許多中共病毒(新冠病毒)患者痊癒後,仍然遭受長期後遺症的困擾。在德國有研究團隊發現,染疫患者的血細胞,包括紅血球和白血球,在尺寸和軟硬度上發生了長期的變化,是導致後遺症發生的可能原因。
-
3D肺模型一目瞭然!中共病毒留下永久傷疤
2020-08-13 12:27:30中共肺炎(COVID-19)之所以人人害怕,來自於其病毒對人體肺部的永久性傷害。為了讓大眾意識到它的嚴重性,英國3D列印公司,根據真實染疫患者的電腦斷層掃描,打造立體的染病後3D肺部模型,能拆開來查看內部的詳細構造,有助於醫療人員和一般民眾更明確的了解,病毒感染肺部的情況。
-
高科技戰袍!美國重金打造「超級士兵」
2018-12-11 22:09:50科幻電影中常出現體力驚人的鐵甲戰士,不僅能負重千斤,還能日行萬里。這樣的超級戰士或許即將出現在不久的未來。美國陸軍正投資數百萬美元在機械外骨骼技術的研發,讓士兵能有更強大的作戰力以及更靈活彈性的行動力,打造戰場上的「超級士兵」。
-
醫療新突破!手機超音波 快速測出癌症
2019-10-24 16:37:33面對疾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大幅提高治癒機會,連醫生自己也不例外。美國一家新創公司(Butterfly Network)推出一種可攜式的超音波儀器,如投影筆大小的手持探頭裝置,內建AI系統,搭配手機APP,就能在手機上顯示超音波圖像,快速了解身體的內部情況。除了攜帶便利,價格也親民許多,有助於緊急患者和偏遠地區的居民,獲得更即時的醫療幫助。
-
不用挖鼻子摳喉嚨!各國研發早期肺炎檢測法
2020-08-13 12:26:29目前確診中共病毒(COVID-19)的方式都採用核酸檢測,需要以採檢棒伸入鼻腔或口腔採取檢體,許多人因此感到不舒服,甚至引發打噴嚏,對採檢人員帶來危險,而且標準的核酸檢測需要4個小時才知道結果。為了改善這些問題,各國有哪些簡易、早期性的替代方案正在測試,帶您來看。
-
窺探腦海!法國打造世界最強核磁共振造影機
2019-10-08 22:21:36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既精密複雜又神祕難懂,人類對大腦的了解還極其有限。在法國有一組研發團隊正在開發一部世界最強、磁場最大的核磁共振造影(MRI)掃描儀,希望可以更了解大腦的運作,從而有效診斷失智症等相關疾病。
-
德國改裝簡易呼吸器 醫療系統壓力有解
2020-04-18 14:32:55面對龐大的肺炎患者,各國面臨防疫物資嚴重不足的問題,其中呼吸器短缺對重症患者而言,最為致命。因此許多國家都在投入量產呼吸器或開發新的呼吸器。不只在印度和南美洲的烏拉圭,有團隊開發經濟便宜的呼吸器,德國一所大學也開發出兩款簡易呼吸器,有望紓解醫療系統的壓力。
-
無痛打針不用怕!荷蘭研發雷射注射技術
2021-10-29 11:19:49許多人因為怕痛不敢打針,但在荷蘭有研究員研發出使用雷射技術的「泡泡槍」,注射過程不會使用到針頭,而且注射速度極快,能達到幾乎無痛的程度,減少民眾對打針的恐懼。
-
骨折免打石膏!3D列印環保支架輕巧透氣
2021-07-09 22:05:28骨折一定要打石膏嗎?石膏常見的困擾是不透氣、悶熱、甚至有礙血液循環,因為怕潮濕也不便清理。巴西一群年輕發明家,開發出一種輕巧的3D列印支架,既不怕潮濕,還相當透氣舒適。
-
澳洲開發「新型水凝膠」對抗帕金森氏症
2021-08-20 16:47:21全球估計有1仟萬人患有帕金森氏症,目前醫學上仍未有治癒方法,如今,澳洲國立大學(ANU)和一家神經科學與心理健康研究所(FINMH)合作開發出一款新型水凝膠,能有效治療帕金森氏症中的運動障礙,也能幫助患有中風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人們,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進行臨床試驗。
-
Google AI 跨界醫療 乳癌篩檢更精準
2020-04-11 14:53:03近年來Google人工智能(AI)在各項領域的卓越發展深受大眾歡迎,近期更跨足醫療界,與芝加哥西北醫學院教授合作,透過AI優越的影像辨識能力,篩檢女性乳房X光照片,判讀出原本未篩出的乳癌患者,在癌症初期檢測時,減少判斷錯誤的機率,提供檢驗民眾更準確的結果。
-
罕見!英國成功分離「連頭」雙胞胎女嬰
2019-07-25 23:54:59巴基斯坦有一對罕見的連頭雙胞胎女嬰,為了將她們的頭部成功分離,由各類專家組成的團隊藉由3D掃描和列印技術,手術前就在模型上進行模擬練習,歷經超過50個小時的高度複雜手術後,終於將兩姊妹分開,讓他們再一次享有嶄新的人生。
-
克服恐懼!自閉症患者透過VR體驗世界
2020-02-14 11:33:34自閉症患者在變動或陌生的環境容易產生焦慮和壓力,這讓他們更傾向待在熟悉的區域,很難有機會能夠走出戶外體驗不同的生活。英國一間護理機構就透過VR裝置,讓自閉症的孩子透過畫面和聲音體驗校外生活,像是游泳、滑雪,還能跟海龜一起潛水。
-
機器戰警長這樣!南加州警察機器人上工
2019-06-26 21:12:14美國南加州警察局最近迎來了一名特殊的「新成員」警察機器人。這個月18號,美國亨廷頓公園(Huntington Park)市議會正式讓警察機器人加入了當地警方的行列。
-
獨一無二手工車!非洲技工只用「回收材料」
2019-07-12 00:22:48非洲喀麥隆有一位技工,用回收材料打造出一部看似復古卻又動感十足的車輛,在道路上奔馳無礙。這部車也在當地形成話題,許多人都不敢相信這輛車是他獨力製作出來的。
-
住院一定很無聊?機器人帶你逛動物園!
2019-04-24 22:12:00住院的經驗一般都是負面的多,很難期待住院會是有趣的。但是波蘭有間醫院在過去幾個月裡一直測試著一個新設備,叫做里奧斯的志工機器人,透過螢幕讓住院的病童接觸到動物園裏的動物,幫助他們紓緩在病床上的不便和無聊。目前看來實驗的效果還不錯!
-
韓國造「無接觸診間」 減少篩檢站接觸風險
2021-08-27 14:13:45站在第一線的防疫人員,需長時間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不但悶的一身是汗,用餐和上廁所也相當不方便。最近,韓國一家醫院改善了這項缺點,把篩檢站打造成「移動式無接觸診間」,醫護人員可在非直接接觸下幫患者進行檢測,不再需要時時刻刻身穿防護服,工作起來也更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