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抗疫成功 杜奕瑾:台灣展現AI軟實力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3 月 14 日訊】歡迎回來。台灣在中共肺炎疫情中,科技產業軟實力被國際看到,PTT創辦人杜奕瑾就表示,像是推動口罩實名制,還有催生病毒用藥,展現台灣軟體人才和硬體能力,科技部三年前啟動人工智慧科研戰略計畫,打造出兩千多位轉業領域人才,效應也逐步深入到各領域。
科技部三年前,宣布推動人工智慧(AI)科研戰略計畫, 邀請行政院政委唐鳳、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回顧產業成果,也發現短短幾年,台灣AI實力,已經驚艷國際!像是國研院合成瑞德西韋,就是以台灣基因體平台,透過AI演算法,所分析出來最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也跟國際證據相吻合。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 杜奕瑾:「為什麼我們台灣,竟然有這種能力,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些藥物算出來,這就是再一次的展示,我們的不管是硬體的Computing Power,同樣是我們的軟體人才的這個能力。」
杜奕瑾說,三年前他要在台灣成立AI Lab,所有人都懷疑能不能成功,到了今天,事實證明,台灣一直是最頂尖AI人才培育搖籃。
科技部長 陳良基:「我聽說這一次協助唐鳳政委做口罩系統的年輕人,就是在台南我們的衛星基地的cowork space裡面,把他團隊建立了起來。台灣有很多新創,將近三成到四成,都是應用這些大數據,應用這些所推出來的科技的新創公司。」
科技部指出,台灣AI戰略聚焦五種不同策略:包括建立AI研發基礎環境,打造專為AI使用的超級電腦,提升深度學習效率近500倍,匯聚研發聚落,三年內就培育2482位碩博士AI領域人才,國際頂尖期刊發表1849篇論文,催生62件技術移轉產業範例。
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那我們現在過了三年之後,至少在台灣(前景)這是非常樂觀的。如果我們現在去把AI去想成,輔助式的智慧Assistance intelligence的話,我們就是看我們的產業需要甚麼,我們社會需要甚麼,環境需要甚麼,透過實際上的這個需求,然後去解決這個社會、產業跟環境的問題。」
台灣成功以開放創新的態度,培養核心人才,科技部表示,未來會持續建構產業生態系,也將結合台灣半導體產業與AI,讓應用擴散深根。
新唐人亞太電視 黃亮戩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AI成台積電5奈米幕後推手 日月光加速關燈工廠投入
2021-10-28 11:32:00疫情衝擊各大產業,但台灣半導體可以說快速因應,台積電高層27日透露,疫情加速台積電在人工智慧、數位化流程導入,可以說成為先進製程能夠成功的重要推手,此外封測大廠日月光,也加速自動化關燈工廠腳步,今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創下歷史新高。
-
劉德音:台IC產值今年破4兆 穩坐兩個「第一」
2021-10-30 15:48:22疫情衝擊各大產業,台灣半導體業快速因應,台積電高層27日透露,疫情加速台積電在人工智慧、數位化流程的導入,是先進製程能夠成功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
-
科技部攜百家新創參加美國CES 聚焦智慧醫療AI資安
2021-12-21 15:01:12科技部嚴選100家科技新創參與2022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聚焦智慧醫療、AI與資安應用、半導體與太空通訊應用等,透過虛實雙軌方式參展,盼增加台灣新創國際能見度。
-
台積電揭密 5奈米幕後英雄是AI數位化
2021-10-27 16:48:46台積電晶圓廠營運副總經理王英郎今天表示,這幾年數位化進步非常快,他說台積電能夠做到7奈米、5奈米的幕後英雄是人工智慧(AI)數位化。
-
端看全球半導體 盧超群:未來5年遠大於過去60年
2021-07-02 21:42:05美中貿易戰,和疫情催化下,推升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關鍵角色。目前,半導體景氣持續暢旺,供不應求。全球半導體聯盟(GSA)亞太區主席、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認為,半導體產業,未來5年會有巨大變化,遠大於過去60年的改變。
-
盧超群:台把握機會 半導體未來5年遠大於過去60年
2021-07-10 15:31:46全球半導體設備出貨額連5月創新高,台灣持續扮演關鍵角色,全球半導體聯盟(GSA)亞太區主席、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認為,半導體產業,未來5年會有巨大變化,遠大於過去60年的改變。
-
A世代半導體技術專案計畫 18項前瞻技術亮眼
2022-03-12 21:36:12科技部在109年開始推動「A世代前瞻半導體技術專案計畫」,希望替台灣未來的半導體產業開發更多創新技術。11日在新竹舉行成果發表及交流會,針對前瞻半導體元件、材料、檢測等技術,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
南台灣好旺!沙崙資安大樓啟用 高雄橋科盛大招商引資
2021-12-24 22:02:56南台灣現在高科技產業,可以說成了主旋律!不斷吸引大型企業加碼投資,24日台南沙崙資安研發大樓正式啟用,多家新創科技業者進駐,此外高雄橋頭科學園區,同一天也舉行盛大招商選地活動,鴻海、日月光、國巨紛紛卡位,也是看好半導體、電動車產業的高度成長。
-
佳世達啟動兩階段轉型 獲利營收創10年新高
2022-03-12 15:43:36佳世達舉行法說會,自2014年轉型至今,營收表現陸續成長,去年的獲利、營收更創下10年新高。董事長陳其宏宣布,啟動第二階段的轉型,喊出獲利要過半。
-
三大科學園區營業額創新高 台積電擴廠進度受矚
2021-09-18 14:59:12台灣三大科學園區今年上半年營業額破兆,達到新台幣約1.7兆元,相較於去年大幅成長25%,創近8年最大漲幅。三大科學園區營業額,積體電路占比約7成,而台積電傳出有意在高雄設12吋晶圓廠,也受到議論。
-
供不應求與客戶談明年訂單 洪嘉聰:聯電營收破2千億
2021-09-08 21:20:51聯華電子(聯電)董事長洪嘉聰,週三獲頒台灣清華大學名譽工學博士,尤其半導體產業市況成為焦點,洪嘉聰透露今年聯電營收將破2000億元,公司方面也透露,今年產能供不應求,已經正式跟客戶談明年訂單。
-
Memory Centric概念導入研究 台大.清大雙獲金矽獎銅牌
2021-09-03 09:01:35金矽獎今年邁入第21屆,面對中共肺炎疫情考驗,首次採用線上評審。同樣榮獲銅獎的臺大、清大學生作品導入Memory Centric Solution(以記憶體為中心的運算架構)概念,被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喻為是未來產業界極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
全球擴充半導體廠外資提隱憂 盧超群:不會產能過剩
2022-01-24 22:39:54疫情之際,全球陷入晶片短缺問題。各國制定半導體國家戰略,陸續擴廠。根據外資報告指出,晶圓代工成熟製程產能過剩問題,將從2023年提前到2022下半年。對此,鈺創董事長盧超群表示,不會產能過剩,只會調和好或不好。。
-
中國手機市場雜音 聯發科董座蔡明介:歐美有望復甦
2021-07-10 15:48:45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在本週舉辦線上股東會,對於外界擔心,手機銷售出現雜音,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首度回應,他說:5G循環正要開始,公司產品布局多元,看好今年明年的 營運展望。
-
打造科技研發重鎮 台南AI研究中心成立
2021-12-30 22:25:30再來看到,國立成功大學,力拚成為智慧城市縮影的示範場域,週三(29日)與廣達電腦產學研合作,在台南成立聯合AI研究中心,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與成大校長簽署合作備忘錄,持續打造台南成為台灣科技研發重鎮。
-
窺探貓咪內心!加拿大推貓咪表情判讀APP
2021-08-17 16:57:17想知道家裡的狗狗或貓咪在想甚麼嗎?今年年初,韓國曾推出一款人工智慧項圈來辨認狗狗的心情,最近也有一款應用程式專門辨認貓咪的表情,透過臉上的細微表情、耳朵的高低位置、甚至是頭部傾斜的角度等資訊,運用人工智能進行分析判斷,就能解讀貓咪當下的感受。
-
產創學院培育半導體人才 總統:打高科技產業世界盃
2021-12-21 22:02:20為了加速人才培育,陽明交通大學攜手護國神山群,包括台積電、聯發科技等7大高科技企業,將以產學共創模式,培育半導體高階研發人才。總統蔡英文上午前往新竹,為陽明交通大學設立的全台第一所產學創新研究學院揭牌。
-
防尖端技術外流中共 美日擬設新框架
2022-01-10 16:25:20日本媒體報導,為了防止民間尖端技術外流至中共,讓中共利用民間尖端技術提升軍事力的「軍民合一」戰略得逞,美日兩國政府正研議成立規範尖端技術出口的框架。
-
中共頻挖台人才 台灣科技業面臨缺工窘境
2021-05-05 21:16:47台灣半導體人才外流,讓勞動部強力要求人力銀行不得刊登中國職缺,而國發會調查未來3年人才新增需求及欠缺主因,結果發現不僅半導體缺人,就連人工智慧應用服務、離岸風力發電、IC設計等產業對於人才需求,也相對迫切。
-
佳世達獲利營收創10新高 陳其宏:Q1後一季比一季好
2022-03-09 22:21:34佳世達今天(9日)舉行法說會。自2014年轉型至今,營收表現陸續成長。去年的獲利、營收更創下10年新高。董事長陳其宏宣布啟動第二階段的轉型,喊出獲利要過半。對於今年景氣,陳其宏表示,第一季為傳統淡季,過後一季會比一季好,俄烏戰爭會是今年景氣的變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