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分析健保數據 發現治療C肝與降帕金森風險相關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動作障礙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陳柔賢提醒,為降低帕金森氏病患病風險,C型肝炎帶原者應及早接受治療。(圖/林口長庚提供)

文:陳敬哲(NOW健康) 

目前全球科研機構都在研究帕金森氏病,但遲遲難有相關發現。不過日前長庚醫院研究團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C型肝炎患者如果接受治療,可以減少4成帕金森氏病發生的風險。研究成果在本京都舉辦的世界帕金森氏病大會發表,同年6月在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期刊:神經醫學》(JAMA Neurology)刊登。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動作障礙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陳柔賢強調,首先必須說,研究沒有發現C型肝炎患者容易發生帕金森氏病,只是藉由健保資料庫的數據中發現,C型肝炎患者如果接受治療,帕金森病發生機會為千分之4.06;反觀C型肝炎患者未接受治療,帕金森氏病發生機率為千分之5.51,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意義。


陳柔賢也說,同時C型肝炎病患接受的治療時間,帕金森氏病發生機會也會逐漸拉大,第5年的差距比約30%,第10年則為36%。換句話說,經過干擾素清除C型肝炎病毒的病人,得到帕金森氏病的機會,明顯低於未治療而體內仍有病毒的病人。


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研究團隊從2003至2013年台灣的健保資料庫中,找到242,568位曾得到C型肝炎的病患,再以最嚴謹的方式從中分出各項條件匹配的2組各39,936人,1組是曾經接受干擾素治療,另1組是未曾治療過的,再追蹤這10年間各組的帕金森氏病的發生率。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動作障礙科暨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醫師黃英儒,到目前為止,帕金森氏病僅10%的病人其發病確定和基因遺傳有關,其他大部份病人的發病原因並不清楚。因此在缺乏發病原因或危險因子的情況下,使得帕金森氏病缺乏實質有效的預防方式。


黃英儒強調,這項研究最重要的成就,是我們距離預防帕金森氏病的可行性再向前進了一大步。然而如同基因及日前發現腸道菌可能和帕金森氏病的發生有關一樣,C型肝炎的感染也只是帕金森氏病的危險因子之一。


黃英儒也說,後續還需要許多研究來更深入的了解其機轉及各項危險因子的共通點,屆時,帕金森氏病的發病原因不再是未知之迷,而且預防帕金森氏病也將不再是遙不可及。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19年台灣的C型肝炎患者約有40萬人,其中僅1/5已使用干擾素治療並成功清除C肝病毒。為降低帕金森氏病的發生機率,醫師也建議C型肝炎帶原者應及早接受治療,避免增加患病風險。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