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助台積培育人才:公私協力佈局未來10年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6 月 13 日訊】國內半導體產業,面臨缺乏高端人才問題,新任科技部長吳政忠,日前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討論人才問題,本週透露,未來會以政府部會和民間一同合作,讓國內人才接軌國際,布局台灣科技產業下個十年,吳政忠也說,明年的科技預算,至少1200億,會把錢用在刀口上。
台積電董事長 劉德音(2020.6.9):「(赴美)能夠用到全世界最頂尖的科技人才,因為在台灣大家也知道,每年博士也只有,我們覺得符合資格的只有200多人。」
台積電積極籌劃前往美國設立晶圓廠,一大原因,就是遇到高端人才稀缺,半導體產業也都有類似情況。新任科技部長吳政忠,周三(6/10)透露,兩周前已經和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見面,未來要打造科技人才庫。
科技部長 吳政忠:「我們可以借助(leverage)國際的一些大的教授,然後我們也可以來跟國內的教授一起來協力,也會去跟我們民間的單位,譬如說台積電,所謂的公私協力,因為人才培育光靠政府是不夠的,業界也要進來。」
吳政忠表示,科技產業布局都是5到10年,國內人才如何提升相當重要,目前規劃採取「公私協力」方式,包括民間學界、政府轄下學術單位,以及產業界合作。
行政院方面正規劃成立「數位科技部」,吳政忠認為AI人工智慧,不可能單獨成為一個產業,一定要納入5+2創新科技,與5G、物聯網、資安聯結,成為下一個世代新產業。
科技部長 吳政忠:「尤其今年我們有紓困2100億,總預算的前提之下,會比較辛苦一點,但是我們在可以爭取到的額度裡面,還是會把它用在刀口上。」
吳政忠補充,後續會盤點科技部轄下各項專案、計畫成果,並討論明年科技預算,但至少不會低於1200億,政策方面,也會延續陳良基任內方向。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鈺唐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助台積培育人才 科技部:公私協力佈局未來10年
2020-06-10 21:13:11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面臨缺乏高端人才問題。新任科技部長吳政忠,日前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討論人才問題,周三透露,未來會以政府部會和民間合作,讓台灣的國內人才接軌國際,布局台灣科技產業下個十年,吳政忠也透露, 明年的科技預算,至少1200億,會把錢用在刀口上。
-
科技部將設「新型態科學園區」打造下個護國神山
2021-01-16 15:35:32被稱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本週持續帶領台股,向前衝鋒。而台灣科技部正著手打造下一個護國神山企業,將在屏東、嘉義,設立新型態科學園區,未來南台灣科技聚落,有望串成一片,像是智慧綠能、電動車等多項領域,更增添想像空間。
-
打造下一個護國神山! 科技部將設「新型態科學園區」
2021-01-13 21:16:10疫情加速數位商機,台灣目前守穩防疫前線,半導體領軍帶動產業成長,尤其台灣科技部正著手打造下一個護國神山企業,將在屏東、嘉義,設立新型態科學園區,未來南台灣科技聚落,有望串成一片,像是智慧綠能、電動車等多項領域,更增添想像空間。
-
2019超車英特爾.三星 兵家必爭「台積電」!
2020-01-02 16:28:04歡迎回來。回顧2019年台股表現,可以用「倒吃甘蔗」4個字形容。而這當中,19年股價創歷史新高的台積電,傲人的先進製程,可能才是台股重回外資懷抱的重要關鍵。接下來,2019台灣十大新聞第六名,我們就來帶您看到,在今年超越英特爾與三星,進入全球市值前20大,唯一一家純製造、非消費者品牌的企業,台積電。
-
震撼!台積電1員工確診中共肺炎
2020-03-19 15:02:34插播一則消息。台灣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今天公告,有一名員工確診中共肺炎,目前已經入院診治,內部決議啟動分組辦公營運模式。台積電表示,追溯該員工接觸史,近距離接觸者約三十人,並已即刻進行14天居家隔離。台積電強調,以防疫安全和保護員工健康為首要考量,台灣員工參加會議、訓練,或在公共區域期間一律全程配戴口罩。
-
台積電為何落腳亞利桑那?一窺最「挺台」美國州
2020-05-16 21:20:32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台積電是否再赴美設新廠,就是不斷受到關注的問題。在美中科技戰之下,如同先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說,台積電,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疫情催化,全球各國更加重視供應鏈的穩定,台積電終於決定,赴美設廠。而台積電為何選擇落腳亞利桑那州?接下來,又將在美中科技戰中,扮演什麼樣的關鍵角色?繼續是我們的報導。
-
張忠謀首談APEC取消!指台積電成兵家必爭
2019-11-02 21:21:51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慶祝創立33周年,今天(2日)員工運動會,創辦人張忠謀也在退休後,與夫人張淑芬,首次回來參加運動會。張忠謀致詞時,提到世界局勢,已經變得相當多,並且以APEC取消為例,更意指台積電,在全球快速變化下,將成為兵家必爭地。
-
美國封殺升級 日媒:台積電已停止華為新訂單
2020-05-18 20:42:10美國商務部上週五,擴大對華為禁令,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消息人士說法,表示台積電已經停止接受華為新訂單!美國正快速進行供應鏈自主,和全面「去中國化」,封殺措施一旦升級,也將對陸企5G研發造成壓力。對此,台積電表示,不對客戶訂單多做評論,但會遵守法律規定。
-
張忠謀清大演講:CEO成功要素領導、方向
2019-10-04 20:47:48清華大學舉辦企業大師講座,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受邀,以「總經理的學習」為講題,分享他從美國念書,一直到當上半導體產業總經理的經營學習過程。他認為CEO成功的要素,就是要有凝聚團隊的能力,以及明確的方向。
-
中芯被爆與共軍合作 外媒:若遭美制裁恐拖垮產業
2020-09-08 20:51:48美中脫鉤加速進行,傳出川普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將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原因是美國國防承包商在一份報告中揭露,中芯幫助中共的國防建設。消息一出,中芯週一股價暴跌近23%。
-
台積電宣布斥資186億日圓 赴日設100%持有子公司
2021-02-09 20:34:00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嚴重,更蔓延到其他手機晶片產能,也再再顯示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有日媒報導,台積電計劃投資200億日圓,約新台幣53億,在日本興建一座研發中心,日本經濟產業大臣,9日也表態,希望跟國內外企業合作,確保日本製造尖端半導體技術。台積電9日晚間發布重大訊息,核准在日本投資設立100%持股子公司。
-
台積電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晶圓廠 2021 年動工
2020-05-15 17:14:47台積公司今(15)日宣布在與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的共同理解和其支持下,有意於美國興建且營運一座先進晶圓廠。2021年動工, 2024年量產。
-
台積電不排除投資高雄 魏哲家:全台都是基地
2020-09-18 07:18:03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昨天(17日)出席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擔任演講嘉賓。被問到是否會投資高雄,魏哲家表示,不排除往高雄投資的可能性,全台灣都是基地,將繼續在台灣生根發展。
-
保住「護國神山」關鍵!黃適卓曝蔡英文神秘字條
2021-01-13 15:30:18前立委黃適卓整理舊物時,意外發現一張神秘字條,而這居然是保住護國神山台積電的關鍵!黃適卓受訪表示,這是總統蔡英文親筆手寫的字條,當時身為陸委會主委的她,在一場5人閉門會議後,定稿謄寫的備忘錄,黃適卓表示,在親身接觸的過程中,他對蔡總統的印象一直很好,因為蔡英文一直是努力實現政治承諾的人。
-
日媒:台積電加速評估在美國設最先進工廠
2020-03-19 19:57:08中共肺炎疫情擴散,全球供應鏈跟著洗牌,市場分析指出,隨南韓疫情延燒,三星的「超車大計」恐怕將窒礙難行,台灣因為政府的超前部署、疫情相對輕微,台積電在技術領先優勢下,將延續 7 奈米氣勢,勝過三星。而美國防堵華為,也讓華為第2大客戶的台積電,面臨壓力,尤其是美國最先進的戰機,也使用台積電的晶片,對此《日經新聞》披露,台積電正加速研擬,是否要在美國設廠,而且可能是最先進的「2奈米」工廠。不過,目前台積電對外都僅表示「不排除任何選項」。
-
蔡總統南下晶圓18廠 讚許台積電根留台灣
2019-11-25 20:21:34好的,晶圓代工產業龍頭台積電,在全球的市占率高達 50.5%,今天(25號)一早,總統蔡英文南下台南,前往台積電的晶圓18廠,總統不僅肯定台積電對台灣的貢獻,她也期盼台灣重大產業的指標性大廠,能像台積電一樣,以台灣為基地。
-
台積電美國新廠動工 高薪徵求千人軍團赴美
2021-01-28 21:16:43台灣高科技業者,開啟赴美投資腳步,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房,計畫今年動工,市場傳出台積電內部,號召千位高手赴美,更開出兩倍薪水的優渥條件,除了因應半導體需求上揚,也銜接美國市場布局。
-
台積電報佳音 劉德音指3奈米製程比預期超前
2021-02-19 20:38:19台積電近期股價又創下新高,董事長劉德音,再放好消息,在2021年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透露,台積電3奈米製程進度,比預期還超前。
-
台股力抗「中共肺炎」專家:三大因素撐盤
2020-03-22 21:12:23武漢(中共)肺炎疫情,近期成為市場指標風向球,也讓多個產業大受衝擊,不過觀察台股資本市場,上周外資明顯加碼買進,周一市場雖然震盪走跌,但幅度並不大,專家分析多個因素,除了台灣主要的半導體產業,並沒有因為疫情而受到嚴重衝擊,加上市場資金帶動這波漲勢,台灣更迎接不少短期急單。
-
台積電組「化工台灣隊」! 3大業者搶赴美設廠
2020-06-20 15:57:43再來看到,美國製造趨勢正在加速,繼台積電率先拋出晶圓廠設廠計畫,相關供應鏈也是積極成軍,包括國內長春石化、勝一化工等業者,敲定投資5000萬美元,生產半導體製程化學用品,除了提供台積電,也能積極切入美國市場,強化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