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造紙寮」遺址 見證嘉義紙業興衰與繁華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11 月 05 日訊】您看過紙怎麼做出來的嗎?嘉義縣竹崎鄉金獅村早期是造紙的重鎮,全村有4、50家紙廠,但隨著機械化興起已相繼沒落,如今只剩下「林家造紙寮」遺址,保持比較完整。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

用電動機具將竹子材料打碎成紙漿,把紙漿倒入水槽後攪拌,以紙篩撈起紙漿,再依「舖→脫→曬」的順序,一張粗紙就完成了;讓遊客實際體驗早期金獅村村民手作造紙的過程。

金獅村村長夫人 陳季佑:「整個流程的話,大概要兩個小時,因為烘乾的話,差不多要30分鐘到40分鐘,如果不烘乾的話,你讓它陰乾的話,就要一天的時間。」

金獅村村長 林炳煌:「往下撈,然後提起來的時候,要稍微用力,讓那個水啊滲到這個網子下面去,稍微用力,紙漿才會在網子上面。」

竹崎鄉金獅村早期都是以桂竹造紙仰賴全村的生計,全盛時期有4、50間大小造紙廠,機械化生產興起後,手工造紙產業便逐漸沒落,當地耆老回憶起當年造紙的情景,彷彿歷歷在目!

82歲耆老 李永生:「天亮就要起來做,晚上至少要做到10點左右,以前做這個紙品,都10幾個小時。」

91歲耆老 邱達芳:「一個(紙)寮,一定要4個人,一個負責舀紙漿,一個負責撥竹料給牛輾,兩個割草、曬紙、挑竹;(紙品)算件,那時候很好賣,我們的紙品一件(可換)8斗米。」

當地居民 劉清標:「這個葉子還沒長出來,就砍下來,砍下來呢就把它揹下山,就把它剁成一節一節的泡石灰,這個是最基本的那個造紙剛開始的工序第一個步驟。」

「林家造紙寮」是早期保存較完整的遺跡,塑膠袋出現後才慢慢沒落,紙寮槽體也被淹沒在雜草中;為保護這項地方重要資產,村長林炳煌積極向阿管處爭取經費,希望能重現金獅村當年的榮景。

金獅村村長 林炳煌:「當時最興盛的這種經濟的東西,我們想說把它保留下來,留給遊客也好啦,是後代的這個子子孫孫,了解到說我們這裡以前這種粗紙的年代,是怎麼樣做的場域。」

林炳煌表示,藉由參觀紙寮,讓遊客深入了解社區產業的蛻變,同時體驗造紙的樂趣。

新唐人亞太電視 羅金星 方雅嫻 台灣嘉義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